侯忠艳
摘要 介绍了鹤岗市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及鼓励农民创业的做法,分析了鹤岗市农民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鼓励农民创业的建议,以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创业;做法;问题;建议;黑龙江鹤岗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17-01
鹤岗市农委围绕全市农民种植业方面的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座谈,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全市农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1 目前鹤岗市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鹤岗市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了农民自出创业的热情,努力形成创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目前全市共成立了合作社360个,家庭农场59家,13.3 hm2以上种植大户近2 000户。2015年初,萝北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 鹤岗市鼓励农民创业的主要做法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新形势下农民创新创业的部署要求,组织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创业,掀起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和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业态的新热潮。
2.1 推进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带动创业
大力扶持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制定县乡主要领导和各单位包扶合作社工作机制,县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扶持食用菌等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积极引導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农技推广、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带动更多农民创业增收。
2.2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创业
近几年,全市大力实施了“围水经济”,大打了一场以旱改水为主导的种植结构调整攻坚战。截至2015年,绥滨县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3万hm2,占基本农田的84%,水田在基本农田中所占比例最大。试验推广了稻田养蛙、稻田养鸭等生态养殖模式,全县稻田养蛙、养鸭、养鱼面积达到1.67万hm2,促进农民增收2 500万元。绿色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6.67万hm2,绿色富硒水稻和有机香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分别达到了2万、0.33万hm2。
2.3 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创业
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达到294个,其中萝北大米、萝北黑木耳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誉称号,填补了鹤岗地区空白。农产品市场快速拓展,通过举办的各类农产品交易展会,产品成功打入了东北、华北等地市场。充分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发展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鼓励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
2.4 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创业
近年来,鹤岗市加大了对创业基地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努力为各类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1]。特别是绥滨县2012年总规划面积为18.9 km2的省级工业示范基地获得批准建设,更为鹤岗市工业化发展及农民创业拉开了序幕。在基地优惠政策的吸引下,2013年忠仁镇农民方明柱在基地创办了外贸公司,主要从事境外种植业开发等业务,带动了全市农民境外包地1 000 hm2,成为了鹤岗市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2.5 完善服务体系带动农民创业
一是进一步完善由推广专家为核心、中级农艺师为骨干、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的新型农技推广队伍体系,完善和提高了“县有示范园、乡有示范区、村有攻关田”的三级农业新科技集中展示平台[2],全年完成推广、实验、示范技术达20余项。二是建立市、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建设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打通为民服务血脉。三是加强农业执法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药、肥料、种子、农机、渔政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专项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依法护农、治农能力提升,为农民创业提供保障性服务。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方面
缺少资金是制约农民创业的最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创业难以获得信贷融资。由于农民创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对市场把握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获得信贷融资[3-4]。二是缺乏抵押物。农村土地和住房不能作为贷款抵押资产,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导致创业者很难获得贷款,在资金不足时往往是找民间借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比例很小。三是贷款门槛较高。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融资的复杂性使其融资成本较高。
3.2 政策服务方面
很多农民创业对政策扶持的感受不明显,一是政策扶持未能全覆盖;二是部分扶持政策难以落实;三是政策扶持未形成合力。
4 建议
4.1 改进金融服务,完善创业融资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拓宽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允许创业农民用土地经营权、商品林权、农房、农业生产设施及产出物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创业提供贷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设立创业基金并由政府承担一定的融资风险等方式,进一步破解农民创业的融资难题。
4.2 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创业人才保障
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创业跟踪指导、降低创业经营成本、降低创业风险。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科技培训,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培养一批本地化的人才队伍,从而切实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深入推进“三减两增一提高”工程,有效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4.3 创新服务模式,扩大农民创业空间
依托土地流转平台,推动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种植业生产规模化水平。探索建设县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省公用农业信息服务数据库联网,利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不断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依靠品牌占有市场。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
5 参考文献
[1] 阳立高,廖进中,张文婧,等.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4):3.
[2] 赵西华,周曙东.农民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海学刊,2006(1):217-222.
[3] 郑风田,孙谨.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1):54-61.
[4] 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