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高俊林
摘要 阿荣旗柞蚕产业虽已成为繁荣城乡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特色富民产业,但仍然存在生产基础薄弱、技术设施落后、产业链条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阿荣旗蚕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促进当地柞蚕业发展。
关键词 柞蚕;体系建设;现状;建议;内蒙古阿荣旗
中图分类号 S8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74-02
阿荣旗总面积136万hm2,自然资源富集,境內有林地面积563 333 hm2,其中柞林面积9万hm2,现有宜蚕柞林面积4万hm2。阿荣旗放养柞蚕始于1956年,宜蚕柞林已开发利用近3.1万hm2。目前全旗11个乡镇和1个农场均有蚕场分布,有蚕种生产基地3 400 hm2,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全旗成立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发展社员3 000余人。商品茧贮藏窖8处,种茧贮藏窖2处。
1 阿荣旗蚕业的发展现状
1.1 经济效益
阿荣旗年均放养柞蚕逾4 000把,产柞蚕茧750 t,蚕业年综合产值在2亿元左右,为全旗22万农民年人均增收900余元。养蚕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成为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的“短少快”项目。现已形成产业规模,已成为繁荣阿荣旗城乡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森林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阿荣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柞蚕产业,蚕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放养总量占内蒙古自治区柞蚕总量的95%以上,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位居全国县市级地区第5位,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1.2 生态效益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重点发展蚕业,邻近的扎兰屯、莫旗现今养蚕百把左右,仅阿荣旗蚕业如今看来是一座绿色宝库,是一道天然绿色屏障。阿荣旗蚕场用了60余年,现在凡是养蚕地方不但没有破坏生态,反而保护了生态,防止了水土流失,维持了生态平衡、蚕场绿树成荫、植被良好、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在雨季蚕场流下的雨水清澈见底。每个蚕场就是一个生态小区,因此说蚕业既保护生态,又能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共赢”。
2006年阿荣旗政府出台了《阿荣旗蚕业管理办法》。随着蚕场建设管理走向法制化,蚕场的承包责任制更加完善。蚕场承包期延长到30年不变的政策,使蚕农建设蚕场和爱护蚕场的积极性增强,蚕农把蚕场当作了自己的财产来管理,4 000余把蚕场就有数以千计的护林员,有的蚕农把护林小房盖在蚕场、有的在蚕场里补植柞树,短短几年,阿荣旗的蚕场植被得到保护,树势快速恢复,被啃咬成枯枝败叶的小老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嫩枝;同时蚕场的火情火灾迅速下降,毁林开荒、蚕场放牧、乱砍滥伐得到抑制。
1.3 社会效益
蚕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安置农村富余劳力和城市无业人员1万余人,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2009年阿荣旗旗委、旗政府全力推进“乳、肉、米、豆、薯、鹅、蚕、瓜、种、树”十大富民产业发展,把柞蚕业作为十大富民产业之一;2010年“阿荣旗柞蚕”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2011年蚕业又成为阿荣旗三大特色产业之首;2011年8月1日,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南京顺艺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阿荣旗金昌茧丝绸有限公司正式动工建设。现该项目已初步运行,将强力推动阿荣旗柞蚕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2013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阿荣旗林蚕复合经营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该项目填补了阿荣旗蚕业在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空白,为阿荣旗蚕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蚕业科技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阿荣旗凤荣生物科技公司成立,2016年正式投产运营,该公司是利用柞蚕卵繁育赤眼蜂进行林业和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该公司成立的作用:一是为增加养蚕户的经济收入和再就业提供发展空间;二是为阿荣旗生物防治林农害虫奠定基础;三是填补了阿荣旗没有赤眼蜂繁育基地的空白。
阿荣旗蚕场每年更新在4 000 hm2左右,更新下来的柞树枝柴约6万t,是优质菌类(黑木耳、蘑菇等)的培养基,现已有一部分销往吉林省。如能有效开发利用,仅此1项就能为蚕农增收400万~500万元,再建成黑木耳养殖基地可以提供更多的冬季就业机会,由冬闲变为冬忙。
在柞蚕种业上每年可提供150 t优质种茧,不仅满足阿荣旗种茧的需求同时还远销到辽宁省西丰县,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讷河县、嫩江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等地。
2 阿荣旗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国家政策扶持
阿荣旗柞蚕行业长期缺乏国家鼓励和扶持政策,目前资源利用率低,种质资源保护困难,生产条件与技术装备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1],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行业发展与创新缺乏后劲。
2.2 蚕业体制不畅
自治区没有蚕业对口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科技力量的支撑,以及政策支持。
2.3 柞蚕品种老化严重
蚕种场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柞蚕品种老化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蚕种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柞蚕种繁育存在大规模疫病隐患。
2.4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现有柞蚕茧丝绸生产企业规模小,蚕茧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对柞蚕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
2.5 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蚕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能力严重不足。科研推广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严重,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基层林业站蚕业技术员不足,蚕种检验设备陈旧、检验检疫经费短缺,蚕农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新品种研发难度较大、新技术引进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机制不健全,应急防控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6 制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阿荣旗共有2个蚕种场,蚕场面积1 000 hm2,厂房、保种库6 358.8 m2,蚕种场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制种条件简陋、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全旗集约化、工厂化制种的需求,不能达到由给蚕农提供种茧向给蚕农提供优质种卵转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不健全[2],应急防控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而且没有得到柞蚕良种补贴政策。
3 对阿荣旗蚕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以阿荣旗建成国家优质柞蚕产业生产基地为目标,全面建设生态型蚕业、高效型蚕业,打造成全国驰名的柞蚕种业基地、生产基地、集散基地为发展目标。促进柞蚕业体系建设是蚕业发展的安全屏障,是为了蚕业发展保驾护航,是为了确保全旗蚕业健康安全发展。
3.1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柞蚕种是柞蚕生产的基础,争取加大对柞蚕种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力度,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给予倾斜。对蚕种选育和优良柞蚕品种引进,要从优化蚕种入手,推动柞蚕业稳定健康发展。争取柞蚕种茧列入国家良种补贴,要像对粮食、棉花、油料等良种进行补贴一样,实施柞蚕良种补贴政策,对农民饲养柞蚕种(卵)实施财政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使现有的宝贵柞蚕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建立柞蚕种茧销售风险保障机制,加强种茧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为柞蚕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3-4]。
3.2 加强生产体系建设
支持高产高效柞蚕基地建设,争取2个蚕种场(蒙古栎实验林场)参与到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中去,享受林业改革政策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柞林资源,支持引导宜蚕柞林改造、柞树种子园培育柞树苗。支持引导4万hm2蚕场列入森防工程,列入林地保险范畴,设立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强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支持引导蚕种场(蒙古栎实验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蠶种新品种研发、制种、推广能力。实现柞蚕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建设高产高效的柞蚕基地为着力点,依托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林场。建议加大这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3.3 加强产业体系建设
支持引导建立以“龙头加工企业+收储企业+合作社+蚕农”为主体的产业化体系建设,形成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引进龙头加工企业,重点在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就地转化增值,把大产业做成强产业。要扶持加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地方厂丝储备、节能减排、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等建设。扶持引导鲜茧收储企业自主或联合开展交易批发市场、保鲜库、冷链物流、交易平台等建设。
3.4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应当加强对柞蚕业的科研和科技推广能力建设,扶持引导蚕种场开展柞蚕种科研公关,并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从而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蚕农等应用推广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扶持引导加工企业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研发、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公关,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加强服务能力体系建设
以推广服务机构、企业、中介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技术推广主体,以蚕业科研教育单位、推广机构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科技培训主体,加快蚕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设立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蚕种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可以为柞蚕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杨彪,潘荣,杨远萍.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J].四川蚕业,2014(3):1-3.
[2] 赵翀.浅谈辽宁柞蚕产业发展优势[J].北方蚕业,2014(4):52-53.
[3] 魏长林,凌成才,朱兴友.东辽县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5(2):59-61.
[4] 田国华,霍锡敏,彭凯.内蒙古自治区柞蚕产业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5(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