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牧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6-10-20 14:12张莉苏生孟泽洪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贵州省

张莉 苏生 孟泽洪

摘要 介绍了贵州地区草场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和常见牧草病害的危害症状,总结了贵州地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草地植保工作者进行草地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牧草病虫害;防治技术;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43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43-02

草地病虫害常常对牧草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牧草病害不仅降低了牧草的产量,同时也改变了牧草的质量,牧草中粗蛋白质、可溶性糖类减少,粗纤维含量上升,适口性及消化率下降,部分病草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家畜健康,导致其生产能力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起,牧草病虫害在贵州省的人工草地上为害十分严重,特别是粘虫、地下害虫、白粉病、根腐病在草地上年年发生,是引起人工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1]。贵州省独山县草籽繁殖场于1982—1983年受黑麦草锈病侵害,颗粒无收;1984—1985年三叶草白绢根腐病为害,损失达80%以上;1985年全省黑麦草草场粘虫大发生,幼虫数量达17~844头/m2[2];1990—1991年贵阳市乌当奶牛场人工草地遭受粘虫为害,遍及整个草场,仅1991年就损失牧草500 t以上,虫口密度平均200头/m2[3]。草地病虫害是草地保护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其研究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结合近年来的草地病虫害资料和生产实践,整理出了贵州地区牧草常见的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1 自然环境状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位于长江、珠江上游,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带,面积17.6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平均海拔1 100 m左右,最高海拔2 900.6 m,最低147.8 m;年平均气温15 ℃左右,无霜期250~300 d,相对湿度80%~85%,降水较多,年降水量1 300 mm,其中6—8月达450~600 mm[4]。河流纵横交错,深度切割,地表落差大,形成复杂多样的农业生态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这为各种草类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牧草均有分布,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特殊的环境同时也为病虫,特别是喜暖湿的病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上草场管理不善,没有及时合理刈牧,病虫发生没有及时控制,容易使病虫害加重;有些牧草品种本身抗病虫能力就差,但还在种植,种子繁殖基地没有很好地隔离开来,没有轮作的习惯,种子收获后,没有对残株进行妥善处理,保存牧草卫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

2 贵州省牧草主要虫害

2.1 粘虫

2.1.1 分类。粘虫(Mythimna separata)为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2.1.2 发生为害特点。粘虫为迁飞性害虫,贵州省虫源主要是由外地大量迁入1代蛾,造成2代幼虫暴发危害,然后2代蛾又大量迁出,其发生和为害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和暴发性[6]。成虫昼伏夜出,有夜盗虫、行军虫之称。幼虫啃食为害,共6龄,有假死性,5~6龄为暴食期,多为害禾本科牧草,取食牧草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杆。

2.1.3 防治。①诱杀。使用糖醋液(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加入1份2.5%敌百虫粉剂,5~7 d换诱剂1次,于每日晚间对成虫进行诱杀;或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到盛卵期末,在草地设小草把,设置密度为150把/hm2,3~5 d更换1次,诱集成虫产卵,把带有卵块的草把集中起来烧毁[7]。②适时刈割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粘虫的发生。在贵阳地区5—7月适时重刈,可使粘虫的第2代卵、初孵幼虫随牧草带出草地,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其为害[3]。对粘虫为害的草地施以合理的放牧利用,能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对易受危害的人工草地(黑麦草),每年4—5月重视对草地的放牧利用,并以重牧利用后黑麦草留茬6~10 cm为宜,待长到15 cm时再开始放牧[8]。③药剂防治。防治时间尽量选在幼虫3龄以前,用2.5%敌百虫或5%马拉硫磷粉剂,用量为30.0~37.5 kg/hm2, 50%辛硫磷乳油4 000~5 000倍液、90%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但是,对粘虫应结合合理放牧、刈割以及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最有效地防治其为害。

2.2 蛴螬

2.2.1 分类。蛴螬为鞘翅目金龟甲幼虫的总称。

2.2.2 发生为害特点。蛴螬为地下害虫,幼虫为害牧草根部,取食植物根系,使植物吸收水分、养分及在土壤中固着的能力遭到破坏,受害牧草萎蔫、枯死。其成虫还可蚕食叶片和茎。蛴螬的生活史最短的1年2~3代,最长的5~6年才完成1代。贵州地区人工草地蛴螬种类有30余种[9],在部分地区危害很大。

2.2.3 防治。①短期高强度放牧对蛴螬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影响,3 000只/hm2(放牧4 d)的羊群放牧强度对蛴螬有较高的杀伤率,同时对草地有良好的恢复作用[10]。②利用卵孢白僵菌制成菌剂拌少量细土撒于地表,20 d内其感染率能达70%以上[11]。③药剂防治。用3%米乐尔颗粒剂撒施,也可用2.5%氯氰菊酯、5%辛硫磷和萬灵可溶性粉剂喷雾。

2.3 蚜虫类

2.3.1 分类。蚜虫类同翅目蚜科。

2.3.2 发生为害特点。刺吸为害,以成蚜或若蚜群居在植物的嫩枝、花序及叶背,吸食牧草幼嫩组织的汁液,被害牧草由于缺乏营养而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变黄或枯死,且可传播植物病毒。1年发生数代,苜蓿蚜虫和麦二叉蚜在贵州省1年发生10~20余代。

2.3.3 防治。蚜虫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喷雾;另据报道,在贵州省,用50%抗蚜威240 g/hm2、2.5%三氟氯氰菊酯300 mL/hm2、2.5%氧化乐果1 500 mL/hm2对防治紫花苜蓿蚜虫效果显著[12]。

3 贵州牧草主要病害

3.1 三叶草褐纹斑病

3.1.1 病原。束状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arciniiforme)及匍柄霉菌(S. botryosum)[13],属半知菌亚门匍柄霉属真菌。

3.1.2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偶在叶柄或茎上产生褐色病斑。初期呈小褐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病斑贯穿叶的两面,常为褐色或浅褐色,中部色较淡,后期在病斑上长出深褐色的分生孢子堆,呈同心圆轮纹状排列。受害严重时叶片干枯,提早脱落。在潮湿条件下,无轮纹或不明显,病部污黑色,叶片霉烂。

3.1.3 防治。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加强草地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药剂防治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疫霜灵等。

3.2 三叶草白粉病

3.2.1 病原。无性阶段粉孢霉菌(Oidium erysiphoides)半知菌亚门粉孢属;有性阶段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贵州草场红三叶草上未发现白粉病有性时代[14]。

3.2.2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两面产生白色雾层,通常是叶面先受侵染,叶上产生白色絮状小斑点,后扩大汇合成大斑,覆盖叶片大部或全部。叶片受害后披上1层石灰状的白色粉末,光合作用受阻,叶片渐渐变黄枯萎至脱落,潮湿条件下叶片变黑霉烂。

3.2.3 防治。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害流行,严重发病地区采用药剂防治。②药剂防治。在病害初侵染时和盛发期各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等。

3.3 三叶草白绢病

3.3.1 病原。齐整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属半知菌亚门小菌核属。

3.3.2 症状。主要危害根及根茎部分,主要发生在出苗至成株期。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主根或大侧根基部出现污褐色水渍状斑,继向根内部组织发展,出现褐色坏死根块。此时植株地上部分白天表现为萎蔫状,夜间及清晨恢复正常。这种现象持续几天后,植株死亡,病部迅速发展到茎基、根颈和根系,病死组织呈黄褐色。后期病症表现为茎基及整个根系纵裂,露出木质部机械组织,在病部表面长出白绢状菌丝层。菌丝常渗透扩展邻近土壤,使之呈白色。最后,菌丝变成褐色,在其表面散生许多菌核。

3.3.3 防治。①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白三叶草草坪不应施氮肥,避免陡长,可适量施磷钾肥,增加抗病力;另外,间隔2~3年与禾本科草种轮作倒茬可减少发病机会。②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减少菌源,避免传播;对病株周围健康植株进行刈割,清理枯草层。③药剂防治。对发病中心及周边临近植株进行喷雾和灌根,发病期间可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细土,撒于病株根部,或用石灰撒于病株处,进行土壤处理。或选用粉锈宁灌根,以及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进行定期喷雾。

3.4 黑麦草冠锈病

3.4.1 病原。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真菌。

3.4.2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叶鞘、秆和穗。夏孢子堆散生于叶两面,但以叶正面为主,排列不规则,椭圆形或长条形,初为淡黄色小点,继而渐成黄色、橙褐色疱斑,后期寄主表皮破裂,露出桔黄色粉末状夏孢子。冬孢子堆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形成,贵州省绝大部分地区的黑麦草不产生冬孢子。

3.4.3 防治。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钙肥,夏季忌施高氮化肥;发病后及时刈割和放牧来减少菌源;另外有研究表明,减少剪草次数和喷灌次数对冠锈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5]。②药剂防治。对种子地或发生较重的草地,可选用粉锈宁、羟锈宁、代森锌喷粉或喷雾,或萎锈灵与百菌清混合剂。此外,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0~850倍液、12%腈菌唑4 000倍液,按喷药1 t/hm2进行喷雾,对冠锈病也十分有效[15]。

3.5 黑麦草网斑病

3.5.1 病原。网斑德氏霉菌(Drechslera dictyoides),属半知菌亚门德氏霉属(内脐蠕孢属)真菌。

3.5.2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叶片。初期病斑呈深褐色小点,并以此为中心纵横侵染,形成深褐色至黑褐色典型网纹,网状线纹清晰,其周围组织常褪绿成黄色,老叶症状较嫩叶突出。后期病斑常彼此愈合,病叶自叶尖向下枯萎,草场上连片枯萎灼烧。

3.5.3 防治。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牧用草场采用适牧或刈割措施,能有效控制其危害;草籽繁殖場秋季刈割1次,让新萌发的幼苗越冬,减少菌留量;发病严重的多年生草地,可轮作三叶草数年后再种黑麦草。②药剂防治。粉锈宁和特尔灵混施防效好[16],在病害盛发期可用20%粉锈灵1 000倍液加高脂膜200倍组成复配剂喷雾,或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与高脂膜复配施用,如无高脂膜而单用药剂时需增加喷药次数[17]。

3.6 苜蓿菌核病

3.6.1 病原。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

3.6.2 症状。受害植株根颈和茎上有褐色的病斑,初期叶面呈现褪绿的、黑绿色水渍状小污斑,后逐渐扩大至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表皮脱落并成黑褐色,病株生长迟缓,受害严重的整株枯死。在受害根颈的表面上附着很多大小不等的、老鼠屎状的黑色菌核。

3.6.3 防治。①苜蓿品种间抗病性存在较大的差异[18],可选种抗病的品种。②栽培措施管理。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深埋菌核,减少子囊盘出现的数量;播种时用磷肥拌种,或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性;对于病情严重的地块,可与黑麦草等轮作2~3年。③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托布津、多菌灵等多次喷雾;另外,45%五氯·福、50%速克灵和55%甲硫·菌核净稀释至3 000倍液时对病原菌仍具有很高的抑制性[19]。

4 参考文献

[1] 田素珍.牧草病虫害是引起人工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C]//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0:192.

[2] 沈仲宁,罗禄怡.贵州省栽培牧草病虫害调查及危险性种类评价[J].植物检疫,1997,11(4):244-246.

[3] 田素珍,陈绍萍,伍永烈,等.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奶牛场人工草地粘虫防治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8(1):43-45.

[4] 贵州省发展研究中心.贵州概况[EB/OL].(2011-01-20)[2012-08-10].http://www.gzgov.gov.cn/gz/288793326105133056/index.html.

[5] 刘小康.贵州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初探[J].草业科学,1989,6(4):38-40.

[6] 何凡,范林祥,唐成斌.人工混播草地粘虫的发生与防治[J].病虫测报,1989(2):27-29.

[7] 舒育基,王宜祜,杨仲奇,等.贵阳地区人工牧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2,26(6):33-34.

[8] 范林祥,何凡.利用放牧和刈割措施防治人工草地粘虫为害[J].中国草地,1992(1):74.

[9] 袁庆华,薛福祥.人工草地蛴螬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5,12(1):33-37.

[10] 袁庆华.高强度放牧对草地蛴螬种群数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5,4(1):30-35.

[11] 屠敏仪,邓芳席,刘太勇.卵孢白僵菌感染草地蛴螬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3(4):283-288.

[12] 郭先敏,张忠虎,唐登兰.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4):50.

[13] 罗禄怡,施万清,孟庆贤.贵州三叶草上的两种褐纹斑病[J].中国草地,1990(1):46-48.

[14] 陈曙晖,陆忠权.人工草场红三叶草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四川草原,1997(2):46-47.

[15] 李雪艳,吴金亮,刘红刚,等.黑麦草冠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56-59.

[16] 王明生.多年生黑麦草銹病及网斑病的防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7(3):31-32.

[17] 罗禄怡.黑麦草网斑病及其防治[J].中国草原,1988(3):11-12.

[18] 袁庆华,张文淑,周卫星,等.苜蓿菌核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3,29(4):22-24.

[19] 张薇,魏海雷,张力群,等.苜蓿菌核病生防菌及化学药剂的筛选[J].草地学报,2005,13(2):162-165.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贵州省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