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李大奎
摘要 沿淮地区设施栽培薄皮甜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圆梨形薄皮甜瓜中博洋5号田间表现好,生育期及成熟期短、品质佳,抗病性强;羊角形薄皮甜瓜祁兵金品和特级改良羊角蜜田间产量高、果实品质好,但羊角形薄皮甜瓜品种的抗病性均不如圆梨形强。
关键词 设施;薄皮甜瓜;品种比较;生育期;产量;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52.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02-02
薄皮甜瓜,又称香瓜,皮薄肉酥脆,香甜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3]。淮南市位于安徽省沿淮地区,历史上就有种植薄皮甜瓜的传统,全市种植薄皮甜瓜种植面积达2 000 hm2,每年5—8月,大量上市的薄皮甜瓜不仅丰富了淮南市瓜果市场,也给瓜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淮南市薄皮甜瓜種子市场比较混乱,纯度相对较低,表现为高中档品种少,低档品种多,影响了本地甜瓜声誉及瓜农种植效益,为此从山东省引进了多个优质薄皮甜瓜新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淮南市农科所试验田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品种:绿蜜(廊坊市科龙种子有限公司)、博洋5号(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日本甜宝(日本崎田种苗株式会社)、祁兵金品(山东省临朐县华兴种业有限公司)、超纯羊角脆(郑州金隆祥种子有限公司)、特级改良羊角蜜(佳禾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祁兵金品。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祁兵金品为对照(CK)。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
1.3 试验实施
于2015年4月21日催芽,4月22日播种,穴盘地温线加温育苗,苗龄21 d,5月12日定植,采用高畦种植,每畦种植1行。滴灌方式供水,肥水管理与当地水平一致[4],采用吊主蔓整枝栽培,观察第1雌花开放时间、植物学性状、果形、肉色、测量平均单果重以及产量、发病情况等,用手持电子折光测糖仪测定含糖量[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参试品种博洋5号全生育期最短,仅91 d,比CK短7 d。特级改良羊角蜜生育期最长,为100 d,比CK长2 d。其他介于两者之间,日本甜宝F1生育期95 d,比CK短3 d。博洋5号果实成熟期最短,为27 d,比CK短8 d。特级改良羊角蜜最长,为36 d,比CK长1 d(表1)。
2.2 果实外观性状比较
薄皮甜瓜根据果形外观性状可以分为圆梨形和羊角形2类,从表2可以看出,绿蜜F1、博洋5号、日本甜宝果形外观很相似,都为圆梨形,其中博洋5号平均单果重最重,为0.68 kg;绿蜜F1次之,为0.60 kg;日本甜宝最轻,为0.47 kg。超纯羊角脆、特级改良羊角蜜、祁兵金品果形外观相似,为羊角形,其中特级改良羊角蜜平均单果重最重,为1.10 kg,比CK重0.18 kg;超纯羊角脆最轻,比CK轻0.14 kg。
绿蜜F1、博洋5号、日本甜宝F1果实为圆梨形,绿蜜F1光滑有浅纵向棱沟,博洋5号、日本甜宝F1光滑无棱沟。而超纯羊角脆、特级改良羊角蜜以及CK果实为羊角形。
2.3 果实品质性状比较
折光糖是衡量甜瓜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值越高则甜瓜越甜。从表3可以看出,博洋5号果肉翠绿,肉质酥脆和香味浓等综合品质较好,含糖量16.3%,比CK高3.4个百分点;日本甜宝F1果实性状与博洋5号接近,含糖量为15.7%,比CK高2.8个百分点;绿蜜F1含糖量为13.8%,且香味也稍逊博洋5号。超纯羊角脆、特级改良羊角蜜及CK果实品质相差无几。
2.4 产量及抗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在圆梨形薄皮甜瓜中,博洋5号产量最高,为20 950 kg/hm2;日本甜宝F1次之,为18 400 kg/hm2;绿蜜F1产量最低,为17 300 kg/hm2。在羊角形薄皮甜瓜中,CK产量最高,为40 100 kg/hm2;特级改良羊角蜜为37 250 kg/hm2,比CK低2 850 kg/hm2,超纯羊角脆为33 850 kg/hm2,比CK低6 250 kg/hm2。
在薄甜瓜发病严重时期重点对霜霉病和白粉病作田间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绿蜜与博洋5号白粉病发生程度较轻,日本甜宝F1稍重;博洋5号与日本甜宝F1霜霉病基本未见发生、绿蜜零星发生。而其余3个羊角形的品种不管是白粉病还是霜霉病均发生较重,可见羊角形薄皮甜瓜抗病性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田间比较试验综合考评表明:在圆梨形薄皮甜瓜中,博洋5号成熟期、品质、抗病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在生产上可以作为早熟品种进一步向农户推广应用;绿蜜F1虽然品质也不错,但是产量较低,影响农户经济效益;日本甜宝F1综合性状虽稍逊于博洋5号,也可进一步推广。在羊角形薄皮甜瓜中,对照品种祁兵金品产量最高,但是种子纯度欠佳;超纯羊角脆产量最低,但果实成熟后,果皮灰白色,市场消费者认可度较高;其他综合性状三者相差无几,特别是在抗病性方面,均不如圆梨形薄皮甜瓜。
4 参考文献
[1] 梁莉,李堃,都桂芳,等.薄皮甜瓜引种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2):20-21.
[2] 王坚.甜瓜无公害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3] 齐三魁,吴大康,林德佩,等.中国甜瓜[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4] 陈海荣.薄皮甜瓜早熟栽培[J].上海蔬菜,1996(4):18.
[5] 朱荣杰,王喜龙,杨斌,等.拉萨地区薄皮甜瓜引种试验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2009,31(2):17-18.
[6] 朱荣杰,王喜龙,李艳峰,等.拉萨地区薄皮甜瓜引种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