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台儿庄战役作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嚣张气焰,在国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周将军言之有理!”
据《南方周末》:1937年12月,南京、济南相继沦陷。为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铁路,进而击破陇海铁路防线,实现与华中战区日军在武汉会师,日军把夺取徐州作为首要攻击目标。
台儿庄正是拱卫徐州的屏障。日军的这一战略动向,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驻武汉代表团副团长周恩来觉察。
津浦线归国民党第五战区守卫,时年47岁的李宗仁任司令长官。战事趋紧,国民党军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也被紧急调往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奔赴徐州前,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相谈。一个暴风雨之夜,身负国共合作使命的周恩来驱车赶到白崇禧处。两人促膝长谈,共话战局。
那时,抗战的前途似乎很暗淡。自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后的半年时光里,国民党在平津、忻口、淞沪等战役中,损兵百万,失地千里,几乎没打过一个大胜仗。
“日军现在是调集精锐部队分进合击,这就需要我们避其锋芒,机动灵活地消灭它。我建议,在津浦线南段拖住敌人,使他们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而在徐州以北,又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这样,便可达到各个击破、出奇制胜的目的。”周恩来向白崇禧建议。
“周将军言之有理!”此后,在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过程中,白崇禧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
大战前,周恩来还委派儒将张爱萍前往第五战区。晚年,张爱萍将军在回忆录中透露,他星夜兼程赶到五战区司令部徐州,向“李白”传达周恩来的作战建议。
战争幕后是政治的角逐。“李白”明白,打赢台儿庄战役,既可以给日军沉重一击,又能改善桂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处境。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军大举进攻山东滕县,台儿庄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杂牌军”的胜利
1938年3月24日晌午,日军精锐矶谷师团逼近台儿庄,向中国守军猛烈开炮。国民党守军孙连仲部既无平射炮,又无坦克,全凭血肉之躯与坦克搏斗。
连攻三天,矶谷师团才得以冲进台儿庄城,与守军巷战。
孙连仲部伤亡过半,大街小巷尸体堆成山包。当即,李宗仁命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增援台儿庄。
因迟迟不见汤军团南下迹象,同年4月2日下午,李宗仁电话中严斥汤恩伯,“现在是打仗,你如再不听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前例严办!”汤恩伯在台儿庄大战中的表现,国防大学编研部原研究员栗钢说,多数史学家对汤恩伯的评价是“尽职”。
兵归将有的年代里,军队被视为命根子,有了军队也就有了一切,没有军队则光杆一条。因而,各家势力都习惯于避战自保。
第五战区虽有10个军、20个师,总计16万人的兵力,但除第20军汤恩伯部外,其余都是“杂牌军”,来自天南海北:张自忠第59军、庞炳勋军团原属西北军,李品仙第11军和廖磊第21军是桂系军队,孙桐萱第3集团军遗自韩复榘部,他们的装备、待遇、训练、升迁以及战斗力,均无法与嫡系相提并论。
台儿庄大战的外围,邓锡侯、孙震所领第22集团军属川军,军纪废弛,一度被斥“抗战不足,扰民有余”。
如此“杂牌军”,何以取胜?
平素,李宗仁待人宽厚,体恤部属,以其远见、豁达赢得国民党内部各派拥戴。1938年1月,板垣师团自沂南南下,欲同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李宗仁调令驻守海州的庞炳勋部驰往沂南固守。
年逾花甲的庞炳勋“诉苦”:该部名为军团,实际只有5个团,枪支陈旧,子弹奇缺,“中央”还严令裁撤1团。怎能打仗?李宗仁当即与军令部交涉:庞部编制不变,并补足所欠粮饷,又很快给该部补充枪支弹药。
“天日在上。为国效力,万死不辞”,庞炳勋很感激。庞炳勋奔赴临沂阻击战,终因装备过差,伤亡过半,渐感不支。这时,李宗仁急调张自忠第59军驰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都曾同属西北军,却存有夙怨。1929年,庞炳勋背叛冯玉祥,投靠蒋介石,还突袭忠于冯玉祥的张自忠部,张本人也险遭不测,二人自此结怨。
国难当头,张自忠随即率部急行军。次日,抵临沂城外,倾全力向日军侧后发起猛攻,庞炳勋部也自城内杀出,合击板垣师团,两部穷追猛打九十余里,直至敌军退回莒县城内。
“杂牌军”竟击败了日本陆军精锐部队。
“人民之战”
蒋介石也没料到,李宗仁能打胜台儿庄这一仗。
武昌官邸,蒋介石听到群众游行欢庆祝捷,便问侍从人员:人们在干什么?副官告诉他,老百姓在庆祝台儿庄大捷。
“有什么可庆祝的?”蒋介石难掩不悦之色,“叫他们走远点,不要在这里胡闹。”
蒋介石不愿看到桂系力量在抗战中壮大。国防大学编研部原研究员栗钢分析,“一时的嫉妒情绪,难掩蒋介石对台儿庄大战的支持:汤恩伯敷衍总指挥李宗仁时,蒋介石出面申饬汤恩伯;李宗仁回忆录还透露,李要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希望蒋不要直接打电话指挥第五战区的部队。”
大战期间,蒋介石果然放弃“越级遥控指挥”的老习惯。
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认为,台儿庄大捷更是“人民之战”。除了周恩来等高层的游说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在情报支援、后勤供应、战场鼓动各方面,发动群众,配合大战。
1938年的鲁西南地区,贫穷落后。各参战部队多系杂牌,饱受蒋介石歧视,不仅武器装备很差,而且医护人员极少,药品奇缺,弹药、粮食、蔬菜供应不上。
活跃在台儿庄一带的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受命支援抗战。枣庄市台儿庄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李振启考证说,中共特委动员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如今,台儿庄、沂南的不少村口都立有纪念碑,诸如“模范村”“英烈村”,村村都流传着抗战的故事。
六里石村,有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这里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被送往前线。
“三十一师有一个10岁的男孩,是一名‘福神。”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炮击台儿庄城之前,“福神”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察。
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日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自恃嫡系的“中央军”,也赞叹“人民之战”。“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了,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当侦探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枪弹、粮食的也是民众……充分地担负起救亡的责任来了。”李宗仁亦有同感:台儿庄大捷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1965年,李宗仁海外归来,周恩来总理在欢迎晚宴上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