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娴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多科学概念和公式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成绩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科学,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科学课堂组织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一、尊重爱好,从生活走进科学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
如学校旗杆顶部的定滑轮的用途,黑板反光的防止,市场杆秤的作用,夏天乘凉场地泼水降温的做法,夏天冰琪淋冒出的“白气”与冬天人口吹出的“白气”形成的实质、“钻木取火”和“有火必有风”的解释等,生活中的例子,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科学会使他们变得懂事、聪明,并且能够利用它解释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求知兴趣随之而来。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爱好,尽量将教材的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周边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提高学习科学的爱好。
二、营造幽默,打造风趣的课堂
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把师生放在同等的地位,把一些空洞的科学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并且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科学。
如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牙还牙”等语言描述。在讲解光的折射知识时,我们看到水里面的鱼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偏折形成的虚像,这时我们可以形象的称此鱼为假鱼(甲鱼),学生肯定会哈哈大笑,印象深刻。
风趣幽默的教学口语能使枯燥的科学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灵活运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难于想象的过程或空间变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景,然后,再用动画演示植物的开花过程,给学生感受花朵的美丽,认识四季中各种有代表性的花朵,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学会和身边同学分享自己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克服了学生的时间障碍,学生感受变化过程就容易多了。多媒体课件使用,使教学内容显得更逼真、更形象,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的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科学概念、模型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的解释、演示出来;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中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声音的发生不但需要发声体,而且还需要介质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利用Flash制作课件,声带振动(发声体)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接受体),内容就会变得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因此灵活运用多媒体模拟科学现象,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四、鼓励动手,培养学生勤劳习惯
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需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使得实验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于班上一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做土电话、浮沉子、针孔照相机、水果电池、指南针、电动机等,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大面积调动中下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开展竞赛,进行适当思维活动
课堂上,通过适当紧张的竞赛思维活动让同学们兴趣增强,思维大为开阔。由于竞争是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他们在课余讨论,堂上争论得相当热烈。在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下,他们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参与和竞争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培养了竞争意识和不甘落后、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
在教《让灯亮起来》一课时,老师分别向学生出示了三种材料:导线、小灯泡、电池。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使一只小灯泡亮起来?”学生一听,兴致就来了。个个积极想办法,人人动手操作,当小灯泡亮起来时,学生都很高兴,这让他们对简单的电路有了认识。当老师又提出比比哪个小组最快让两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时,学生又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小组用了串联的方法,有的小组用了并联的方法。那么这两种连接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我把这一问题又抛给了学生。他们经过一番探索,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并联电路中,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小灯泡还会亮,而在串联电路中就不行;并联电路连接的小灯泡比串联电路连接的小灯泡还要亮……老师还引导他们观察,知道了教室、家居等场所都是用了并联的方法来连接电路的,使课本知识与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整节课下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