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增+刘建
2016年5月6日上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林应武厅长应邀参加广东省技师学院科研技能月启动仪式。在科研技能月竞赛现场指导工作时,当他看到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的本科生与技工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时,表现出极大兴趣,尤其对刘建老师将“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项目”推广到大学城的做法非常认可。当林应武厅长得知该项目在惠州、东莞等地已建立企业员工培训点并准备向全国推广时,便勉励刘建老师把PLC电气工程师综合应用培训做扎实,并号召大家要向刘建老师学习,要敢于创新,走出去、服务企业,帮助想通过技能成才的人实现梦想,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童年和少年,引爆对技术的兴趣
刘建1982年12月出生在湖南安乡县,家中有兄弟姐妹四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却一直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刘建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希望通过努力能让家人和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些。
大约在1994年,家里第一次装上水电,当时请的是村里一个读过高中的村民,家附近的很多水电都是他装的。那时候师傅安装水电不问人要工资,每天只要给一两包香烟并管饭就可以了,这第一次让刘建感觉到,做电工很好,受人尊敬。
中学时代,刘建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物理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与众不同,这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教些和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初二下半学期,刘建就会拆旧录音机里的变压器,当时的他还曾花8元生活费买来4个二极管,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并带动收录机里的直流电机工作。微型直流电机放在水里不会马上坏掉,刘建还曾经将直流电机放在水里,想做一个玩具小船,这个想法终究因找不到螺旋桨,加之当时要升高中,放弃了。
还有件事情让刘建记忆深刻——初中二年级学期期末,他每次经过学校厕所,总看到厕所的灯没有及时关闭,感觉浪费了很多电。刘建想:能否发明一个装置,不用去现场也可以把灯关掉。通过思考,刘建想到了用跷跷板结构,跷跷板两边各用一个小型直流电动机带动。这个弱电控制强电的跷跷板制作出来后,立马实现了对学校一些电源的控制功能,这件事曾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认可。由于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发明创造,所以刘建想为此去申请一项专利,还特地写信到国家专利局,并得到了国家专利局的回复。
正当刘建得意洋洋之时,那年寒假,表叔的一番话点醒了刘建。表叔是湖南某电机公司的工程师,看了刘建设计的模型之后,表扬了刘建善于思考问题、喜欢动手解决问题的优点,但也指出他目前的知识和见识都还比较欠缺,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在表叔的提示下,刘建放弃了专利申请,对自己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学到更多的技术和知识。
高中时代,尝试学徒生涯
2002年夏天高考结束后,当大多数同学都开始放松心情时,刘建却开始了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是刘建高中假期的必修课,之前他做的主要是收废品,同时维修一些简单的家电。刘建打算上大学时利用空闲时间去上门维修家电,补贴大学生活费,于是就选择去县城的一家电器维修店做学徒,学习维修洗衣机、空调和电冰箱等家电。
当时维修店老板在县城做家电维修有10年时间了,由于他技术过硬,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刘建一直想拜这位维修店老板为师,于是便鼓起勇气和他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店老板对他的勇气非常赞赏,不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没有收取任何学徒费。在与师傅相处的两个月时间里,刘建力求做一个合格的徒弟,所有的电风扇、排气扇都是他修的。渐渐地,刘建的技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由技术带来的尊重。
有件事情让刘建记忆深刻。某单位有一台中央空调的风扇电机烧坏了,由于是进口空调,很难找到匹配的配件,很多空调维修的师傅去看了空调,都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刘建过去检修后,经过仔细观察,结合之前修理的经验,把电机拆开,拆除了里面的漆包线、清理了烧坏的残留,重新安装绕好的漆包线后再经过烤漆等一系列程序,烧坏的电机就维修好了。这让师傅也对他刮目相看。
诸如这样的维修案例还有很多,刘建总说,是师傅言传身教,影响了他很多,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学习兴趣。刘建知道,光是动手实践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技能是复合的,只掌握单一技能,关键时候就可能不够用,因此还是要像海绵吸水般博采众长。
放弃大学,投身技能学习
刘建曾考上大学本科,然而只上了一个学期,他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学深造。现在认真回想起来,刘建总结当时放弃大学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自己出身贫寒,昂贵的大学学费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二是刘建认为,大学的教学过分注重理论,动手机会太少,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有几次动手实验的机会,而大学生毕业后想立即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那时候电视上有很多关于企业缺少高技能人才的报道,说高技能人才的年薪可达数十万元,一方面广东缺少上百万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本科学校的大四学生临毕业连电饭锅都修不好,刘建固执地认为大学是培养不出电气工程师的,即使大学毕业后成了工程师,工作之后还是要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才行。
决定放弃大学后,2003年8月,刘建来到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就读高级工班。学校当时要创新建立一个PLC和变频器的综合实训室,由电工实训教研组自己设计,然后采购配件自己安装调试,这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落在高级维修电工班上,刘建所在的班每人完成了一台到两台的PLC和变频器实训台的组装调试,安装调试的过程让刘建对PLC外围认识和理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高级工班毕业后,刘建来到广州旺达自动化工作,后因为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刘建被叫回学校进行竞赛准备,集训了一个星期后就参加广东选拔赛。当时的比赛分理论和实操,实操有PLC编程、电拖故障排除等模块。当时所有学校教的PLC还不是很深入,而竞赛所出的题目,如果用一条功能指令编写就会简单方便很多。由于当时只有刘建用了功能指令编程,并提前近一个小时完成比赛,在赛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拿到广东选拔赛高级组第一名。紧接着,刘建获得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决赛的资格。
留校任教,继续教学改革与梦想
留校任教后,刘建经历了人生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第一次参与设备改造,第一次进行超大型设备维修,第一次进行叠加电池设备电气设计,第一次创业,第一次花5000元买个教训,第一次培训企业员工,第一次收到得意女弟子,第一次培训大学生,第一次在校外开设PLC培训班,第一次制订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次力推务实技工教育,第一次为全国数控维修骨干教师授课……
一直以来,刘建都在思考如何改变当前技工教育的现状,思考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之路,在这方面他做了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企业都在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企业先进设备越来越多,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较量,即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人才能力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强。“作为一名技能人才,必须想到,技能型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生产和生产设备的管理、维修都离不开技能人才。希望全社会都关注技能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给予技能人才更好的待遇、福利,以及尊重。”刘建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坎坷历程,由衷地说。
刘建的成才故事告诉我们,技能人才同样可以凭借能力,受到社会的尊重,在实现中国梦的舞台上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