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
饮食体重管理方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王喆
目的:探讨饮食体重管理方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通过发放“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体重控制指导手册”、体重日志卡、饮食体重控制方案指导及院外访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院外长效依从性、饮食体重管理能力、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长效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体重相关知识、执行行为、心理信念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体重管理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力衰竭;体重;饮食;预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0.008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文献报道[1],患者出院半年再入院率接近30%,且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仅为25%~38%。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营养不良、体重失衡,引发肺循环及体循环障碍,加重心力衰竭病程进展[2]。美国心力衰竭协会推荐治疗方中指出体重控制、营养平衡对心力衰竭预后的意义重大。多项研究证实,近80%患者院内能规律饮食、控制体重,但由于缺乏监管引导,仅27%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后会坚持测量体重、平衡饮食[3]。而体重持续快速增长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提示。本研究采用饮食体重管理方案,以指导患者监测院外饮食调节及体重情况,改善心功能水平,减少再入院率,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28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4];年龄≥60岁;意识清楚,认知能力正常;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心功能≥Ⅱ级[5];本市常住人口;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心理疾病者;无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60±5.8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11例;病因:冠心病27例,扩张性心脏病16例,肺心病21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6.71±6.09)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7例,Ⅲ级25例,Ⅳ级12例;病因:冠心病29例,扩张性心脏病18例,肺心病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即患者出院前3 d,由管床护士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宣教,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用药、复诊、注意事项等。在患者出院2周后,管床护士对其电话随访。观察组在休息、用药指导等基础上,按照饮食体重管理方案实施院外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2.1制定“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体重控制指导手册”及体重日志卡指导手册由研究人员查阅研究文献自行编制,经专家组初步修订成稿(2名临床主任医师、1名心血管主任护师、3名心血管专科副主任护师、2名营养专家),并邀请15名不同文化程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阅读手册,整理收集意见予以修改。手册内容包括心力衰竭发作识别、诱因预防,饮食体重控制的重要性、方法、监测、注意事项,异常体重评价及处理等内容。体重日志卡由日期(横坐标)、体重(纵坐标)绘制成的方格图,日期对应下方标注每日利尿剂服用量、饮水量、食物摄入总量情况。
1.2.2饮食体重管理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由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两次一对一单独指导。向患者发放“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体重控制指导手册”及体重日志卡,针对手册内容、日志卡使用逐一解释,了解患者知识水平、饮食习惯及家庭状况等,与患者共同制订个人饮食体重管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讲解饮食平衡、体重控制对预后的重要性。(2)体重测量与记录方法。采用固定体重测量仪称量体重,地面水平放置体重仪,每天晨起先排空二便,穿少量轻薄衣物称量净体重,测量后将所得结果填注于体重日志卡相应坐标位置。(3)摄水量控制,保持日饮水量1000~1500 ml,且多次少量饮用,避免水钠潴留。(4)配发标准盐勺,每日进盐量<6 g,若发现体重增长过快(体重每天增加>0.7 kg),应及时调整利尿药服用量,严格控制水分,钠盐摄入低于2 g;如体重仍无下降或继续增长,需立即前往门诊复诊[6]。(5)心力衰竭食谱解析,主食谷类为主每天250~400 g,蔬菜每天300~500 g、水果每天200~400 g、瘦肉每天50~75 g、鱼虾类每天75~100 g、鸡蛋每周3~4个、低脂或脱脂饮奶每天250~300 ml、烹调油用量每天<25 g,并详细讲解与药物有相互作用食物,要求参照上述食谱搭配饮食。(6)监督咨询站,告之监督站联系号码,对体重控制、饮食有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给予监督指导。
1.2.3院外访视由咨询监督站负责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院外体重控制、饮食平衡及病情进展情况,针对患者实际问题予以继续教育,并督促患者坚持按方案实行。若发现病情变化或家庭遇到问题,改为电话访谈或家庭访视,另行调整饮食体重控制方案。电话随访时间表:出院当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出院3个月以上,每月1次,对依从性差患者在常规随访基础上,增加电话随访频次或改为家庭访视。
1.3评价指标
1.3.1长效依从性参考相关文献[5],根据患者坚持体重测量情况,6个月后评价患者院外依从性,0分=完全不依从(每周未测量1次);1分=部分依从(每周体重测量<3次);2分=完全依从(每周体重测量≥3次)。
1.3.2饮食体重管理能力采用自制“饮食体重管理问卷”于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体重控制、饮食平衡水平,该问卷包括饮食体重相关知识、执行行为、心理信念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每项得分为0分=未掌握/从不;1分=部分掌握/有时;2分=基本掌握/经常;3分=完全掌握/总是,总分为0~36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饮食体重控制能力越好。经小样本预调查,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具有良好的信度。
1.3.3预后指标记录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两组患者长效依从性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长效依从性比较(例)
2.2两组患者饮食体重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饮食体重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两组患者饮食体重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再住院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再住院率比较 例(%)
2.4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NYNA心功能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NYNA心功能比较(例)
3.1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体重控制、饮食平衡长效依从性分析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指出,饮食平衡、体重监测均是心力衰竭患者非药物治疗的基石干预[6]。长期监测体重、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预后非常重要[7]。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饮食体重管理方案后,51.56%(33/64)观察组患者能完全坚持规律测量体重、形成良好饮食习惯,而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的对照组患者具有良好饮食及监测体重习惯仅有15.62%(10/64),这与鞠阳等[7]研究结果相符合,表明饮食体重管理能有效维持患者长效自我监测依从性。由于心力衰竭常规院外宣教中关于量化饮食、规律控制体重方面内容未涉及或较少,未引起患者足够重视,导致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饮食体重控制的依从性较低。观察组实施饮食体重管理干预不断强化患者监测体重、饮食管理的信念,持续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院外支持;并且整个干预过程中实施电话随访保证了对患者的有效监管。另外,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饮食体重知识、执行行为和心理信念均有一定改善,因此“饮食平衡体重控制能力”总分有所提高,说明饮食体重管理干预通过增强患者的信念、知识水平,使得患者的饮食体重控制能力得以提高。
3.2饮食体重管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体重管理能帮助观察组患者监控体重变化,通过体重测量反应出体内液体潴留或容量负荷异常,指导患者调整利尿剂服用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减轻体内容量负荷,进而改善心功能[8-9]。王汝雯等[10]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3个月体重控制研究发现,经干预患者心功能状态明显缓解。通过对全谷物、水果、蔬菜、鱼肉、鸡蛋与心力衰竭关系研究表明[11],随着定量上述食物的长期摄入能纠正心力衰竭患者负氮平衡,延缓心脏重塑。本研究参照相关理论,为患者搭配全天定量食谱,保证了每天食物中营养成分摄入,加强营养支持,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过量能量消耗提供物质基础,从而缓解心肌萎缩,减轻心功能不全。
3.3饮食体重管理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文献指出,降低患者容量负荷或改善能量失衡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主要策略[11]。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饮食体重管理可有效降低再发心力衰竭住院率。涂庆玲等[12]认为,将患者疾病症状、病因及预防融合为连贯定义,才能有效延缓心力衰竭恶化。因此,本研究中体重控制不仅加强了患者对体重的监测,保证不会增加体内的容量负荷;并在不增加容量负荷的前提下,利用饮食管理很好地控制了总能量的摄入,平衡能量代谢,保持心肌、减少心力衰竭地再发;另外,本研究中患者运用体重日志卡形式能简单明了进行地自我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从而得到有效帮助,降低再入院次数。
[1]华倚虹,吴娜琼,鲁向锋,等.体质指数与收缩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0):870-874.
[2]仇静波,汪小华,鞠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监测频率对再入院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7.
[3]李建华,罗维,王志华,等.全科团队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2):1028-1029.
[4]鞠阳,汪小华,仇静波,等.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16):1550-1552.
[5]冯萍,仇静波,汪小华,等.体重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61-263.
[6]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update[J]. Am HeartAssoc 2010,11(9):480-486.
[7]鞠阳,汪小华,仇静波,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10-4113.
[8]陈春花,吴蓓君,袁丽,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16-18.
[9]于晖.强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以及症状缓解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146-1148.
[10]王汝雯,杜丽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监控心率、出入量、体重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4):511-512.
[11]韦亚林,马依彤.饮食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106-109.
[12]涂庆玲,王贵臣.营养支持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源性营养不良36例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36-3838.
(本文编辑陈景景)
271608肥城市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门诊部
王喆:女,本科,主管护师
·专科护理·※内科护理
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