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壬
林森罹国难,丧事应从简
1943年5月10日,林森在重庆处理完公务回官邸,途中因汽车驾驶失误,斜撞电杆,身受极大震荡,却肌肤无损,下车时仍很从容。12日上午,他到国府会见挪威公使,才刚到达,便不能行动。检查血压,高压198汞柱,旋即半身不遂。
林森(1868—1943),福州闽侯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抗日战争期间卒于国民政府主席任上。
5月16日,《中央日报》发布消息:“林主席自12日起,政躬违和,经疗治逐渐恢复健康,唯尚需休养,暂不接见宾客。”接着每天都由文官处公布他的血压、脉搏及呼吸情况。
29日,林森开始吞咽困难、语言发生障碍。到了8月1日19时04分,他遽然病故于官邸,留下遗嘱有四。
其一为:“……所望同志同胞,皆尽晓然于暴力之终应失败,公理之决不消亡,精诚团结,淬厉奋发,一致遵行国父之遗教,服从总裁之命令,各为国家民族尽其责任。于是驱除残寇,再造中华,庶几世界和平,有所保障,人类幸福,得免摧残,跻世运于大同,奠邦基于永固,其共勉之!”
另一为:“吾生于闽,不幸卒于蜀,又罹国难,丧事应从简:不设灵、不开吊、不发讣;将余尸洗净,裹以白布,举行火化;用黄布包骨灰,置楠木匣内,葬于重庆温泉建文峰上。”
国民政府发布褒崇令说:“林故主席子超先生,以高龄巨德,任职十有二年,恭已临民,睿谟默运,育成民德,邦本用宁。故能临大事,决大疑,处变而不惊,慎谋而能断。洵足光耀史乘,表率群伦。”
8月1日起,全国所有机关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1个月,反复播放林森于1943年元旦发表的坚持抗战到底的讲话录音。8月2日公祭,蒋介石亲临祭奠,重庆停止交通3分钟,鸣礼炮101响。
中共中央于8月4日敬致唁电:“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兹闻溘逝,痛悼同深!”15日下午两点,延安各界数千人也举行公祭,《新华日报》还以《为元首逝世致哀》为题发表社论。林森在福州仓山区程埔头的故居,当时也设灵祭奠,哀乐声声,吊唁人群几天络绎不绝。
1943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将其骨灰移入重庆双河街山洞的林园。
治丧委员会认真清点林森的遗物,发现值钱的东西所剩无几,只能以他最心爱的三样东西随葬:一双绣花鞋,他的亡妻生前穿过,他将之常年置放枕边伴睡;一支他平日持行的手杖,杖端圆球刻“曾伴我游五大洲”七个字;一卷从福州连江琯头青芝寺请回的佛经。
生前他挚爱连江青芝寺美景,自号“青芝老人”“百洞山人”和“啸余庐主人”,还在青芝山上建两层西式小楼,自题为啸余庐、筑藏骨塔,期望死后能葬在青芝山旁,却没有如愿。
抗战前夕,日机轰炸南京,林森怕有不测,就将自己的财产作了如下处理:古董、文物送博物馆,书画、佛经等送图书馆;存款6万元给嗣孙林涛,2万元给义子邓亚魂,2万元给侄孙林平。
1939年,日机狂轰滥炸,还是怕有不测,他留下遗嘱:
图1 _闽侯县尚干镇凤港村村口耸立着高大的牌坊,顶端镌刻“林森故里”四字。
图2 _凤港村林森故居内景。
图3 _从故居右行几十米,便是林森于1931年出资修建于渡口的“道头亭”,村里人说,亭边的榕树也是林森早年从别处移植于此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森今七十有二矣,身后之嘱托,不能不预为计。吾国自然科学人才匮乏,今昔同感,陶冶补充,刻不容缓。兹谨遵总理(孙中山)迎头赶上之遗训,将所存国家银行国币50万元拨作基金,以其每年利息,专作考选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固定经费,并手书自订办法24条,嘱由能表同情于斯举者,恪守此方针而办理之。百年树人,是实始基。尚其共循此旨,矢守弗渝,用垂久远,而利国家,有望厚焉。
创办人 林森手订
见证人魏怀 许静芝
现在,福建有林森研究会,闽侯县有林森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也经常开展关于林森的交流研讨活动。而在他的故乡闽侯县尚干镇凤港村,则处处可见纪念林森的所在。
凤港村村口耸立着高大的牌坊,顶端镌刻“林森故里”四字,系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所写,海峡两岸同心尊崇林森,由此可见一斑。村中还有林森故居、林森道亭、子超堂等建筑及文物。在穿村而过的水泥大道两旁,林立的标语丛中更有林森的诸多语录,也有孙中山等人对林森的高度评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