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笔耕书画松晨墨香
王 波
《壮丽山河》李松晨/作
翻开《李松晨书画集》一书,《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作品首先展现在眼前。书体形态大气磅礴、潇洒倜傥,狂放而不失法度、潇洒而不失真功、险峻而不失庄重,布局行行逶迤、翩翩恣肆,书写淋漓尽致、舒展流畅。真是大家风范。这不是活灵活现的毛体书法吗?
我马上从书架上取出毛泽东的诗词书法影印集。毛体书法寓柔于刚、寓方于圆,藏正于斜、藏静于动,既对立又和谐,既丰富又鲜明,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似闲庭信步,如山雨欲来,似千里决胜,如指点江山,这是毛泽东豪迈情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折射。在中国,毛体书法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我一下子被李松晨书画艺术深深地吸引了。
李松晨1948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濮县(今属河南省范县)。这个人杰地灵的文化宝地,历史上郑板桥曾任多年范县县令,而聊城近现代又出过书画大师李苦禅、国学大师季羡林等文化名人。李松晨姊妹多,在家排行老大,爷爷是村支书,跟校长一句话,5岁那年他就进学堂读书练字了。读了小学进中学。回想一路走来的足迹,李松晨尤其感恩的是在中国社科院读研时的导师、大学者温济泽。幸运又得到书法大师谢冰岩、国学大师任继愈指导,学业和书画均有突破性地长进。
李松晨研习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多年实践自有一番心得。他认为中国书法、绘画二者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书画史上,先秦诸子的“河图洛书”就是书画同源的依据。到了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李松晨说,这是最早的“书画同源”论。宋元以后,文人画家由于对笔墨的重视,又从新的角度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在《枯木竹石图》中题诗曰:“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从国画用笔的技巧上和书法所体现的审美理想上两个方面来分析书画同源:例如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例如书体,龙跳虎卧、戏海游天、美女仙人、霞收月上等,更说明是书画相通的。近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则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士夫隶体,有殊庸工。”
李松晨之所以强调书画同源的观点,也是由于他自己在书画创作过程中有比较深的体会。他少年时期就酷爱书画。他在焦作五中上学时,有一年暑假,河南大学书画教授叶桐轩在焦作市文化馆办书画展,为了零距离学习,他白天跟在叶教授屁股后边铺纸研墨,晚上躺在长凳上和保安一起看大门,那年他才14岁。之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厂、机关,他都担当板报、墙报的主编和书写者、插图者。一边是书法,一边是绘画,两相结合,相得益彰。
《长征》李松晨/作《清平乐·六盘山》李松晨/作
2012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次文化活动中,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滕文生同志,指着李松晨写的毛体书法说:“他们要我当毛泽东书法研究会会长,你写的毛体比我像,这个研究会会长你来当合适。”李松晨深感过奖,连忙作揖道谢。一旁参加活动的原中宣部部长王忍之要李松晨写一幅4尺毛体《长征》,李松晨爽口答应。事后王忍之老部长亲签“李松晨同志指正”的《王忍之书法集》回赠。去年3月, 我国著名作家、文化部老部长王蒙在孔子学院总部举办活动时,称赞李松晨的毛体书法“写得真像,能以假乱真”。2015年11月,我国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在家中用放大镜细看《美丽中国》大型画册上刊登的李松晨的毛体书法《满江红》,对来访的李松晨频频点头说:“写得像,写得像,如果署名落款也用毛体那就更好了。” 李松晨对中石先生的这条意见,在之后的练习毛体作品中欣然接受。
《满江红·和郭沬若》李松晨/作
许多老同志在不同场合说:“现在被称为毛体的书法很多,但如李松晨写得那样像的很少。”学习毛体书法,李松晨的观点是“首先形似,再要神似。”他说:“没有形似,就谈不上毛体;没有神似,就写不好毛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形似的基础上,要不断临习达到神似,从而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然而做到形似,又谈何容易!我国著名草书大家刘洪彪说:“初学草书,临摹历代名家均可,唯独不要轻易选择毛体,毛泽东的草书近现代第一,更重要的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我们没有他那博大的胸怀、丰硕的经历、卓绝的才华,练好毛体很难很难。”毛体书法上溯直追怀素、张旭,若飞龙奔马,骤雨狂风,似惊涛骇浪,形态万种,要做到形似,远非临秦篆汉隶唐楷可比。在青少年时期就与毛体结下不解之缘的李松晨,一练就是几十年。人们经常看到他怀里揣着纸本,会前饭后,在地铁在公交车里也比比划划,那是他在练毛体书法的布局和笔画。李松晨说,最开始是摹,后来是临,再后来他就不用看毛泽东手书印稿了,一闭上眼睛,毛体书法一幅幅就在眼前。在《毛泽东诗词墨迹选》中,李松晨最喜爱的是作者1962年4月至1963年2月书写的《长征》《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和《满江红·和郭沫若》。李松晨说,书写这些大作时,恰伟人在70岁以前,精力旺盛,书法技艺炉火纯青,使每幅作品在布局上融洽和谐、庄严肃穆,用笔上婉转自如、含蓄奔放,行文上动静交错、跌宕伟丽。习练毛泽东的这些作品,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2015年11月,李松晨准备书画展时,先后用4张4尺整幅和4张3尺整幅宣纸连起来,创作了丈六、丈二巨幅长篇毛体《满江红》,遗憾的是受展场限制,只展出了后者。
《春风杨柳万千条》李松晨/作
《万山红遍》李松晨/作
李松晨不但学习中国画,而且对研究中国画史深感兴趣,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是他常去的地方。李松晨说,据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从人物画的背景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写意、工笔二类,而李松晨最喜欢的是工、写兼而有之。所以他的画,既有形象表现,又有逻辑思维,人们容易看懂又能探及内涵,被誉之“赏心悦目,雅俗共赏”。大文豪苏东坡说得最清楚了:“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意思是,用废的笔堆成了小山并不可惜,读万卷书才能运笔如神。一要多练,二要多读书, 这样才能写好字,才能画好画。李松晨用废过多少只笔呢?20年前,每周日在青年湖锻炼的人,都会看到一位肩扛大管笔、手提小水桶的人,在公园砖地上书写斗样大字,真草隶篆,样样都练,一写就是半天,那就是李松晨。至于他伏案勤练,用废过多少只毛笔,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老伴说:每搬一次家,总会有成捆儿的秃毫烂笔他不忍舍弃。
李松晨老师虽年近古稀,但他笔耕不辍,奋发不已。正如著名报人李泽先生为其赠言:“松柏之志存浩气,晨曦之光朗乾坤。”艺海无涯,大道路宽。路漫漫其修远……
李松晨简介:
李松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四次学会会员,国际、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十届全国政治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办公厅九局局长,曾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大会文件起草组第一副组长、大会简报组第一副组长,常委会发言组组长。现任中央部委出版社联合体名誉理事长,中国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特邀教授,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特约教授,中国新闻书画艺术院院长,北京国艺美术馆(中国书法展馆)顾问。
书画作品曾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新闻出版界、全国行政干部系统、中直机关、中央电视书画频道等活动中多次展出、获奖。主编《中国书法大观》《传世名家书法》等。为《唐诗宋词疑难释解》等书题写书名。
李松晨近年来多次出国文化交流,他的书画作品被欧美、亚澳多国名人和文化场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