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依附“怪圈”背景下金砖国家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16-10-19 02:24:30李亚宁林少真
国际关系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怪圈金砖国家

李亚宁 林少真



全球治理

析依附“怪圈”背景下金砖国家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李亚宁林少真

自2012年以来,金砖国家的发展速度放缓,面临“褪色”危机,这需要重新审视金砖国家的发展。笔者基于国家关系不平等的视角,认为金砖国家仍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外围地位,其发展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金砖国家要跳出依附“怪圈”,必须认识到国际社会阻力、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等发展困境,从而在凝聚发展共识、肃清新殖民主义影响以及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其中,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领军”角色,对金砖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金砖国家依附理论困境与出路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建设更好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金砖四国”(BRIC)的概念,用以指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2011年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四国”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不断增加,构成了世界上总量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原金砖四国的GDP相当于全球GDP的1/4,南非加入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量是世界经济增量的一半还多。*[美]拉尔夫·A.科萨、[美]弗吉尼亚·梅林提都、刘兴坤:《金砖国家的合作:对全球治理意味着什么?》,《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第165、168页。尤其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后危机时代:金砖光芒依旧》,http://theory.people .com.cn/n/2013/0323/c40531-20891965.html。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金砖国家在经过多次峰会及建立峰会机制后,开始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它们渴望改变现有西方社会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要求改革现有的世界经济金融秩序,追求参与更多的全球政治事务,形成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制的挑战。

然而在经历了10多年的黄金赶超发展之后,2010年开始金砖国家普遍进入经济减速调整期。以2014年为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为7.4%,创24年来新低。俄罗斯全年经济增长率为0.6%,2015年俄罗斯经济负增长已成共识;巴西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0.1%,为5年来最差;只有印度出现较大经济增速,达到6.9%。因此面对金砖国家相继出现经济减速、增长乏力、资本外流以及货币贬值等发展困境,“金砖褪色论”、“金砖失色论”的观点在欧美国家日益升温,认为其难以担当“世界经济的拯救者”的地位,发达经济体仍然是世界头号增长驱动者。*《报告称金砖国家褪色因自身经济增长质量低》,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15/12721190_0.shtml。《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金砖国家褪色源于过度依赖外部驱动力,表明金砖国家还是全球创新方阵的外围与边缘国,依然依附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处于全球创新方阵的外围与边缘》,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07/15/t20140715_3162726.shtml。

“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作为依附理论的核心,经常被学者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不发达的原因。20世纪40~6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上民族独立与探索经济现代化道路,然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许多学者在对拉美与非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美洲学者弗兰克、非洲学者萨米尔·阿明、美国学者沃勒斯坦都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必须放在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中。因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不平等分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位置,不发达国家处于外围与边缘位置,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的,核心国家通过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边陲国家,这正是导致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阿]劳尔·普雷维什著, 北京编译社译:《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50页。虽然也有学者对依附理论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修正,认为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依附的条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过这种国家关系的不平等成为了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劣势与依附地位的根源。金砖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五个发展中国家,在其内部出现经济社会问题、外部遭遇质疑与唱衰的挑战交织环境下,需要基于国家关系不平等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发展模式,探寻金砖国家出现发展困境的原因,寻找金砖国家的发展与合作出路,挽回金砖国家的地位与声誉。尤其是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的“领军”角色,对金砖国家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探索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二、分工位置:仍处于外围区

所谓“依附论”的出发点就是:不发达与依附的形成与发展是由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员雪娇:《依附论“中心—外围”关系再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4月,第19、30页。虽然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仍是不平等的,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金砖国家仍受制于“外围”与“边缘”位置的国际分工,其发展受到极大阻力。

1.受外部波动影响大,整体竞争力较弱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对金砖国家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林跃勤:金砖国家发展面临十重关卡”》,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1-04/1633935.html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受损严重,并且这种经济颓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作为发达市场重要贸易伙伴的金砖国家,其出口也遭受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13年1月15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高收入国家经济低迷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2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增长率较上年下降1.2个、0.6个、1.9个、1.5个和0.5个百分点。中国从上年的9.3%下降到7.8%,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巴西在上年2.7%增长率的基础上下降到1%,2011年的第6大世界经济体地位再次让位给巴西曾一度超越的英国;印度经济增长率从上年6.9%下降到5.1%,比近10年来平均8%左右的水平低很多。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4%左右的中低水平上,南非和巴西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的低水平上。整体上,2012年除南非以外的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6.2%,比2011年6.5%的平均增长率再次下降,更比2007年9.7%的平均增长率下降了56%之多。*林跃勤、周文:《 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3):转型与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7、14页。

伴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金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并普遍下降。世界经济论坛2014-2015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金砖国家竞争力排名除中国外,其余均处于中下位置;与2013-2014年国际竞争力排名相比,金砖国家在2014-2015年国际竞争力排名除中国和俄罗斯上升外,其他国家普遍下降(见表1)。

表1 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力排名

资料来源: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4-15.pdf

2.对发达国家市场依存度高,经济自主权不足

全球性相互依存关系越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越加深。*程光泉:《全球化理论谱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金砖国家的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其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也居高不下。特别是对美国等发达市场依赖较大,中国对外依存度达70%,俄罗斯、巴西、南非达50%,印度达40%*《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投资更要便利化》, http://www.ceh.com.cn/ceh/jryw/2011/4/12/77819.shtml。。近年来金砖各国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度虽有所下降,但是比重依然很高。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一旦国际市场低迷、需求剧减、出口减少、外资流入下降等,就会直接影响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下降16%。俄罗斯出口猛降50%,成为2009年俄罗斯经济大幅度下跌的主要拉力,其他三个金砖国家同样出现类似情况。*林跃勤:《金砖国家发展面临十重关卡》,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1-04/1633935.html。

3.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质量不高

金砖国家前10年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几年经济的放缓表明,金砖国家的发展并未达到质的飞跃,其自身仍存在市场结构不健全、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等缺点。有些学者从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来考虑,把金砖国家代指为“世界工厂”、“世界办公室”、“世界原料基地”、“世界加油站”以及非洲的门户和桥头堡,一方面说明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金砖国家大多是资源供给者(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加工制造者(中国、印度),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业制成品。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借助资本与技术优势,掌控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垄断地位,从而牢牢占据国际产业链的高端位置。近10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的东移,全球制造业中心已逐步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但货币金融中心仍在发达国家,这决定了财富的分配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新兴经济体金融财富在全球占比明显低于GDP的全球占比。

三、发展困境:内外困扰交织

1.发达国家的阻挠导致现有不平等的国际规则难以突破

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金砖国家形成的南北向度的弓形结构,正是对由美日欧主导西方“三角”所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最大挑战。*《推动金砖国家集团走向新金融聚合》,https://www.baidu.com/link?url=e8OxtMSBVJPeEZTtWCZdv6TTa0zbo3L3KDmE0nWicI0Apx3eLAlKQcKBp-i_C37JurHWLsqqlaPvHIYXLTbUxIi-PHLMeA7UtXY5UUjyL3GLoJRuJXkdU2FFLHyxdcU2&wd=&eqid=81ee112600000b920000000456681059。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从政治、经济上对金砖国家进行打压,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体系阻碍金砖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争取权利。如利用美元霸权和金融垄断使金砖国家的货币、金融、外汇储备等受到不稳定影响。金砖国家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都依附于中心国——进出口原料没有定价权、初级制成品的销售依靠国际市场、没有核心的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出口创汇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根本不能适应经济现实的要求,而只是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这些国家大多靠出口创汇,而所出口国大多是发达国家,这样,其经济脆弱性显而易见。*员雪娇:《依附论“中心—外围”关系再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4月,第30页。

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为自身经济利益对新兴经济体施行反倾销、反特保,以及汇率战、货币战,提高技术保护门槛,对通过扩大出口加速增长的金砖国家进行打压。2009年以来,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俄罗斯等的担忧、提防、抵制甚至阻碍不断强化,如要求中国摘下“发展中国家”的帽子、取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要求中国提高联合国会费缴纳标准,承担更多气候、环境安全和碳排放等大国责任。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制造美元贬值、销蚀金砖国家巨大美元储备和财富,恶化金砖国家正常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中国近年来一直高居遭受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国家排行之首,同时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也遭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诸多贸易诉讼。2010年IMF董事会通过了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IMF的份额将增加一倍,约有6%的份额将转移到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代表性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将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份额都将在IMF内跻身前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40个国家批准了IMF2010年改革方案,但是正是受制于美国占有17.661%的高额投票权,该方案受到美国的阻挠,至今仍未获得批准。*《二十国集团不满美国阻扰IMF改革》,http://news.qq.com/a/20150418/025259.htm。这说明已牢牢占据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顽固地坚守原有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即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迫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不平等的国际规则依然难以突破。

2.技术创新不足致使国际分工的不平等关系难以改变

普雷维什认为在“中心—外围”的关系中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Raul Prebisch,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 1959, p. 251.金砖国家的经济创新转型滞后,竞争培育优势缓慢。从工业增加值比较看,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不是源于科技创新和效率提高。*林跃勤、周文:《 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3):转型与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金砖国家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禀赋资源优势依赖较重,资源消耗过高,技术创新不足,如中国依赖高储蓄、高投资、丰富而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价使用、环境保护成本的代际转移等消除的所谓低成本竞争优势,不顾血本地出口,由此获得高速增长;印度、俄罗斯等的情况与中国较为接近,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林跃勤、周文:《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不足30%,印度约为20%,远低于美国的45%以上水平。金砖国家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金砖国家尚没有能够与联邦快递、微软、谷歌、苹果、沃尔玛等相抗衡的企业。在全球100强中也没有金砖国家的一个产品。虽然中国申请专利数量领先全球,但是专利质量影响力不足,而且海外专利申请或获批数量少,中国企业“专利申请的全球性”指标连续两年无企业入榜。*《全球创新企业百强美欧日韩独揽 中国榜上无名》, http://finan ce.sina.com.cn/china/20121204/162613893176.shtml。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2013年金砖国家排名均在35名以后,处于中下位置,2014~2015年,金砖国家排名仍处于中下位置,其中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创新指数有所提升,其余三国均呈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13~2015年金砖国家全球创新排名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content/page/gii-full-report-2015/#pdf; 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userfiles/file/reportpdf/GII-2014-v5.pdf; https://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userfiles/file/reportpdf/GII-2013.pdf。

目前,金砖国家的创新力被世界公认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使金砖国家在后发展的道路上不得不对其进行依赖,发达国家也正是仰仗这样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发达国家既有的经济优势造成冲击,因此,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中涉及技术方面的仅在于中低端层面,最大的获利者仍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4)》明确指出,“金砖国家还是全球创新方阵的外围与边缘国,研发投资意愿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将损害金砖国家长期增长潜力。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致使国际分工的不平等关系难以改变,对于处于价值链顶端的高新技术产业难以企及”。

3.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明显加深了金砖各国的边缘国位置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生产力的进步,为少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又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风险,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全球化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造成大量贫困人口的出现。按照南非政府设定的贫困线,该国2013年的贫困人口几乎占全国5200万人口的47%。乐施会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若把南非人口按收入分成两半,那么南非富豪榜头两名富翁所拥有的财富是收入较低那一半所有人财富的总和。*倪涛:《南非贫富差距极为悬殊 贫困人口占比达47%》,《人民日报》2015年3月17日。2013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不过学者普遍认为这个数据可能会超过0.5。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十分突出。不过据《全球财富报告2013》报告称,中国的整体财富不均情况仍属温和,比印度更加平衡。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极度贫穷人口是指每日依赖不足1.25美元维持生活的人群。而据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在全球极度贫穷人口中,印度占比32.9%为最高,紧随其后的为中国(12.8%)。巴西基尼系数从2012年的0.496升至2013年的0.498。2013年,尽管巴西贫困人口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是绝对贫困人口出现10年以来首次增长,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巴西居民人数,已由2012年的1010万增至1050万。*《巴西绝对贫困人口10年来首次增加》,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06/c_1113146947.html。而俄罗斯财富分配极不均衡,110个富翁坐拥俄罗斯35%的家庭财富。*《110人掌握了俄罗斯35%的财富》, http://www.ltaaa.com/wtfy/10747.html。截至2015年3月底,按照俄罗斯官方贫困线标准,俄罗斯贫困人口今年新增300万,已达2300万,贫困率升至16%。*《俄罗斯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贫困人口新增300万》, http://news.sina.com.cn/w/2015-07-23/133232139631.shtml。

沃勒斯坦指出,世界体系论中的不平等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中心与边缘国家的关系,核心国家的资产阶级既从边缘国家的无产阶级身上获利,也从边缘国家的资产阶级身上获利。*[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罗荣渠译:《现代世界体系论: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页。正是边缘国家经历的不平等的复杂性,导致处于边缘国家的有资产者比例明显低于中心国家的有资产者比例,金砖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金砖各国贫富分化的加大以及贫困人口的居高不下,导致国家内部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导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虽然各国也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方面加大改善力度,不过金砖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环境恶化,医疗教育落后,官僚主义和贪腐现象等问题相当普遍。这使得各国在缓解国内社会问题及应对国际压力时表现出不同的诉求,给金砖国家各国在战略上取得共识增加障碍。比如中国希望加强贸易金融合作,俄国则更希望侧重军事交流,增加牵制美国和西方的“安全平台”和扩大在能源资源领域中的话语权。巴西希望获得金融和投资支持,提升巴西在资源和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及其在南美地区的影响力。南非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提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应对国内罢工危机,提升南非在非洲国家的影响力。*赵可金:《中国国际战略中的金砖国家合作》,《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

四、寻找出路:跳出依附怪圈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对原有的世界体系造成冲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但是金砖国家发展的曲折性也说明,金砖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外围与边缘地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还未取得实质改变。面对金砖国家自身发展出现的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次走到世界经济的前沿,金砖国家需要跳出长久以来的依附怪圈,不断探索加速发展路径,深化合作,从而实现更加韧性的发展。

1.寻找发展共识,在尊重各国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合作

面对金砖国家褪色的言论,有专家表示,金砖国家最大挑战不在于经济,而在于各国能否取得共识。5个国家来自不同的大洲、分属不同的文化圈,各国内部本身也有贸易纠纷,各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微秒关系,中印有边界问题,中俄印三国与巴南两国的地缘政治诉求相去甚远,因此如何在战略与政治上凝聚发展共识,才是金砖国家保持经济合作、政治互信、利益共赢的关键。金砖国家要利用其在人口规模、经济数量以及地区影响力方面的优势,抓好经济发展契机,在金融贸易等方面扩大经济合作,从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影响力,推动国际体系向日益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而要巩固发展共识,提升国家影响力,不能仅仅关注狭隘的经济发展指标,需要在经济之外,从国际安全、创新合作、教育培训、卫生保障、扶贫减困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比如在国际安全领域,在人权问题、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以及全球范围的电子监控等方面,金砖国家有广泛的合作需求。

2.提升国际地位,从历史与实践中肃清新殖民主义的影响

除了俄罗斯外,其他国家均在近代受到西方殖民百年的迫害与影响。印度与南非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中国是遭受西方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金砖各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民族独立运动,反对西方各宗主国在军事与政治上的殖民主义。然而旧殖民主义并没有让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其剥削手段从军事政治等显性手段,转向采用资本、技术以及文化霸权等隐性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比如强迫或诱使发展中国家接受新自由主义政策和新殖民主义,采用完全市场主导和自由市场竞争手段,罔顾发展中国家各国实际国情的差异性,引入跨国企业以摧毁当地经济系统的发展,等等。

巴西社会学家桑托斯在1968年发表的《依附理论的新特点》曾经提出,“摆脱落后状况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主义革命”。金砖国家大多采用革命手段获得民族独立解放,然而在和平成为世界发展趋势的当前,用革命的方式难以解决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以资本与技术为基础的依附关系。2014年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第六次金砖国家峰会上,5个金砖成员国家正式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是从经济金融层面尝试突破现有的国际不平等关系。面对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控制,金砖银行在贷款时不设任何政治性附加条款,从而调整与改变现有的世界金融秩序。这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一个信号,如果不愿意给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中更公平更积极的参与权与话语权,那么发展中国家也有能力合作创立金融机制,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与建立公平国际经济秩序的金融合作规则,最终达到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所说,“确信新开发银行将终结新自由主义政策和新殖民主义”,真正肃清自殖民时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殖民,使世界经济格局与经济秩序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寻求更加平等的国际间相互依赖关系。

3.调整经济结构,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金砖国家属于转型市场经济体,市场竞争程度不充分、竞争机制不健全一直制约经济的稳健增长。近年来中国出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干部考核唯GDP指标化、国有垄断痼疾难除等多项问题,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俄罗斯对国际贸易与投资限制严重及相关投资制度规则繁琐,政府控制向各经济领域渗透,腐败严重,经济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巴西税制繁琐、商业成本高昂以及与之不匹配的劳动力素质、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等严重制约该国的经济发展。金砖国家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发展中小企业、完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消除各种束缚,为经济发展释放广阔空间。

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低端化问题较为严重,如中国和印度严重依赖廉价劳动密集型产业,南非、俄罗斯和巴西则严重依赖矿产品采掘和出口,服务业发展普遍落后,除南非外,金砖五国第三产业均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以中国最为落后。产业低端化和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林跃勤、周文:《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当前金砖国家普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金砖国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首先要从低层价值端上升到更高价值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其次要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摆脱被发达市场经济捆绑的窘境,更多地依赖自身的市场和资源,减少对发达国家的资本及技术的依赖,在生产手段革新、产出效率与竞争力提升方面做出更优良的表现。这两个方面均离不开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型创新,金砖国家要更好地把控自身增长与发展,避免过山车式的波动和不稳定性、不可预期性,稳定持续地快速增长直至成功崛起。*《报告称金砖国家褪色因自身经济增长质量低》,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15/12721190_0.shtml。

4.发挥中国龙头示范作用,凝聚合作国的共同利益

中国是金砖国家的粘合剂。中国的经济总量比其他金砖国家都大,是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经济优势已经引起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经济支配地位的担忧,它们还担心金砖国家成为中国利益的载体。如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中国的经济比重及其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有可能让它成为重要的协调者。于是引起了这样的质疑:到底是金砖国家崛起,还是中国崛起?*[美]拉尔夫·A.科萨、[美]弗吉尼亚·梅林提都、刘兴坤:《金砖国家的合作:对全球治理意味着什么?》,《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第168页。

沃勒斯坦将世界体系分为“核心区”、“半边陲区”、“边陲区”三个区域。“半边陲”概念的提出,使得世界体系论超越了依附理论机械、僵化的立场,将世界体系看作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自我调节的系统,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依附关系的局限。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边陲国家可以升为半边陲国家甚至核心国家,同样,核心国家也可能下降为半边陲甚至边陲国家。当前中国在经济总量与国家实力方面的快速提升,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强调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视,使得中国在世界中不再仅是边陲的位置,开始从半边陲国家向核心国家进发。而这也能使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间起到龙头作用,成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引导者。面对全球自贸区建设的新格局、能源生产和供给版图的重大变化以及持续展开的科技和产业革新,中国应以更主动、更深刻的发展政策调整和更加开放的政策心态带动金砖国家的相应变革,使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和深化改革开放成为凝聚金砖国家的共同理念,在沟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进程中发挥桥梁作用。*赵明昊:《下一个十年,能否力保不失金色?——试析金砖国家如何增强发展的韧性》,《学术前沿》2014年第9期 ,第51页。

《莫斯科时报》曾评论说,任何一个国际经济或政治组织都需要一个主宰者,就如美国主宰七国集团,德国主宰欧盟。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的“统治级玩家”很正常,关键是建立怎样的内部机制来保证所有成员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张卫中、吴志华:《俄媒:中国是金砖组织统治级玩家 像美国主宰G7》,《环球时报》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的合作应始终从增进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和实现共同繁荣的角度进行谋划,当前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数量偏低,内部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大相互之间在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知识产权等项目的重点支持,加强外储资产的相互投资,从而改变储备资产流向发达经济体债券的局面;要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形成新的金融聚合模式。*张茉楠:《推动金砖国家集团走向新金融聚合》,《上海证券报》2012年3月29日。此外还应加强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及媒体等领域的合作,促进金砖国家更加全面与务实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结 语

对于金砖国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关系不平等和依附关系牢固的背景下加以分析,有助于认清其所处的国际社会地位,以及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那么金砖国家如何突破依附怪圈,获得更公平合理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是金砖国家遭遇的一个难题。从政治上的霸权阻挠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分工,从国际关系不平等与国内社会不平等,从历史的殖民主义与现实的新殖民主义,金砖国家面临的内外挑战严峻。金砖国家之间必须本着协同务实的立场,在凝聚发展共识、肃清历史影响、调整经济结构各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同时中国应该发挥“领军”成员国的积极作用,争取实现自身利益与金砖国家整体利益的共同发展。

李亚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林少真,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怪圈金砖国家
怪圈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破解“不超不挣钱”怪圈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1
迎金砖会议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5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44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金砖”褪色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5
罕见病保障政策陷入“怪圈”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