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牟雪
本刊专稿
SPECIAL MANUSCRIPT
逆势而进 凝聚信心—从《可持续发展报告》看三大石油公司发展定力
文/本刊记者 牟雪
3月下旬,继我国三大国有控股上市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相继报出2015年年报,三大石油集团公司没有例外地发布了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研究三大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看到,虽然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应对低油价的态度和信心是一致的,2015年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在三大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董事长致辞中,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说,“尽管形势异常严峻、压力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信心贵于黄金,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开创稳健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表示,“过去的一年是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的一年。虽然油价低,但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能减少亏损。我们的理念是‘减亏也是增效’,总体上要优化运行。”中国海油董事长杨华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海油作为全球契约组织成员和中国能源革命的参与者,一直遵循全球契约的‘十项’原则,适应经济新常态,认清行业新趋势,深刻认识‘能源革命’的本质和内涵,迎难而上,逆势前行。”
2015年是三大石油公司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实现“十二五”各项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三大石油公司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原油增储稳产、天然气快速发展,油气管网建设和石油储备快速发展。
4月6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总产量为10.47亿吨,较“十一五”增加0.94亿吨,增长9.9%。我国石油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5年超过10亿吨,累计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61.27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的油田10个。
2015年,全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仍保持“十二五”以来持续增长态势,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772.20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754.35亿立方米,两个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5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国页岩气勘查获得重大突破,累计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441.29亿立方米。自2014年正式进入商业开发以来,我国页岩气总产量已达57.18亿立方米。2015年全国页岩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373.79亿立方米,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093.45亿立方米。
上游开采是三大石油公司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经过2015年低油价的历练,三大石油公司上游开采已经从增量向保证效益转变,并成为三大公司在2015年共有的发展新思路。
高油价不一定盈利能力强,低油价不一定低效益。换个角度思考,坚定发展信心,低油价就不可能是破解不了的难题,更不是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一组数据便是证明。2015年中国石油油气操作成本为12.98美元/桶,同比下降5.7%;中国海油操作成本降低了5.9%,其中作业费用为9.55美元每桶油当量,大幅下降21.8%。中国石化单位油气现金操作成本为17.62美元/桶,同比下降4.3%。
在低油价乌云笼罩下,无论是国际上的还是国内的石油公司,日子都不好过。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让全球石油公司普遍进入寒冬。从主要跨国石油公司公布的2015年业绩看,BP集团创20年来最大亏损,壳牌利润暴跌近80%为13年新低,埃克森美孚2015年四季度利润锐减58%,为近10多年最低季度利润。
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年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中国石油实现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9%;中国石化实现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30%;中国海油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4%。
中国石油A股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低于1000亿元,中国石化创2009年以来净利润最低值,中国海油有限公司则是近10年来最低净利润。
可以说,经过油价大幅下跌,经过持续低油价的煎熬,石油行业受到严峻挑战,石油公司经营效益和投资布局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油田企业生产经营进入“寒冬期”,成为危及生存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从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被誉为“世界石油开发史奇迹”的大庆油田目前的处境便可窥见一斑。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在低油价面前一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未来国际油气领域的困难局面还会延续相当时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精气神时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我们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也一定能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前进”。这些亲切的话语,给了百万石油员工巨大鼓舞,为应对低油价“寒潮”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制胜法宝。
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要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自信。坚定信心源于凝聚全员精神合力,构筑抵御风险、抗击风浪的坚固心理防线。3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强调,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奋力谱写中国石油改革创新、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危机面前,信心比产量重要,定力比黄金宝贵。信心和勇气,来自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对困难的准确了解,对机遇的及时把握,对挑战的积极应对。
《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三大石油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转变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稳健发展转型。
2015年,中国石油实施有利区带和层系精细勘探,优化预探和风险勘探目标与方案部署,加强重点区域地质评价,获得一批规模优质可动用储量发现。按国内储量标准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0 年超过6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连续9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连续9年超过10亿吨。2011—2015年,累计新增油气储量当量占全国同期新增油气储量当量的55%以上。
在油价持续较低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石油加大科技创新,从注重产量规模向突出质量效益转变。油气生产加强动态调整,开展产能部署优化、压减低效无效项目,扩大水平井应用规模,深化老区精细挖潜、有效控制自然递减。西南磨溪龙王庙气田产能建设全面建成。大庆油田持续发展水驱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规模化推广三元复合驱技术,主力区块采收率突破50%。长庆油田形成的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创建了致密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模式,2015年连续第三年油气当量产量5000万吨以上。2015年,公司油气当量产量14.94 亿桶,油气完全成本比上年下降3.1%。
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石油着眼于未来清洁能源可持续供应,将天然气作为战略性、成长性业务,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加快跨国天然气管道和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网设施建设,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开发,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研发推广新能源开发利用,努力满足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2015年中国石化以协调发展引领持续未来。在油价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一体化业务协调发展,炼油和化工业务显著增长,销售板块稳步发展,新兴业务与传统油气业务齐头并进,突显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5.66%,同比下降9.89个百分点,这是自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678亿元。公司严格把控原油以及成品油库存水平,从而控制风险。“目前原油库存维持在15-20天的加工量水平,而成品油库存则保持为约15天销量。”
中国石化的传统优势在中游和下游,而上游过去则是长期的一块“短板”。如今,“短板”正在被快速拉长。在发布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表示,下一步上游将全力推进天然气大战略,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实施,力推气化长江经济带,在川渝地区实现天然气产量翻一番,达到每年300亿立方米。
“除了石油勘探外,上游重点就是发展天然气。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天然气的重大发现,资源可以落实,前景看好,北部湾打出的一口日产超千吨的探井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将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争取打出更多高产井,力争有重大发现。”王玉普说。
数据显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现累计探明储量为3806亿立方米,成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2015年已建成5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2750万户家庭一年用气量。2015年还正式启动了二期5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
2015年,中国海油油气总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油当量大关。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油气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生产原油7970万吨,生产天然气251亿立方米。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进口LNG(液化天然气)1316万吨,天然气发电223亿千瓦时。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围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导向钻井、稠油化学驱技术等12项关键核心技术;完井防砂技术等一批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全面突破钻完井液、水泥浆体系和固井技术在深水、超深水、高温高压、高含硫领域的应用。
2015年,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石化排名第二;中国石油排名第四,中国海油第72位。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2015年,中国石油不仅综合排名继续保持第三位,且6项指标都保持2014年排名。中国石化排名在保持了第十九位的基础上,其油气储量、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分别上升了1个、2个和3个名次。中国海油排名第三十二位。
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和中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三大石油公司遵循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不断追求以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式贡献优质能源,推动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报告,从“诚信合规的公司治理、持续有效的能源供应、安全清洁的生产运营、客户至上的市场服务、以人为本的员工发展、回馈社会的公益贡献”六个方面阐述了2015年度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且按照实质性、完整性、平衡性的原则,结合利益相关方关注与公司的重大社会影响问题,选择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议题对外报告。
中国石化的报告则以“责任创造价值”“责任引领未来”两大版块为主题,阐述公司上市15年以来通过履行企业公民使命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五个方面,呈现2015年中国石化在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与关切方面的实践及成效,以践行责任为基础,引领未来价值创造。
针对2015年度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主线,中国海油的报告突出展示了“贡献优质能源,践行海油责任”“开展低碳行动,贡献绿色力量”“维护女性权益,海油之花绽放”、“深耕‘一带一路’,共创和谐共赢”四个专题,同时,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在“海外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海外履责版图,全方位展示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社会责任履责实践,体现了中国海油“深度融入全球、携手行稳致远”的愿景和行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通过三大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看到—
中国石油把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中国石油制定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持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重要战略追求,主动适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公司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大力实施伴生气回收项目,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节能科技攻关,推进研发低碳技术,积极发展碳汇交易,推动全社会碳减排。
尤其是严格按照国家对成品油质量升级的总体要求,中国石油不断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助力绿色清洁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加投入,升级装置,设立油品升级重大科技专项,自主研发形成了以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DSO)和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脱硫加氢改质(GARDES)技术为代表的清洁汽油、以及以超低硫柴油加氢精制(PHF)和劣质柴油加氢精制(FDS)为代表的清洁柴油系列技术,为汽柴油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2010-2015 年,中国石油顺利完成国Ⅲ到国Ⅳ到国Ⅴ油品升级,油品质量标准大幅提高,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石化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领跑者成员,2015年继续支持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以“行动的力量”宣传带动中国企业共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公司全年投资人民币188.7亿元用于推进“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和“能效倍增”计划。2015年,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7%;工业取水量下降1.0%;外排废水COD量下降4.1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84%;危险化学品和“三废”妥善处置率达100%。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海油秉承“绿色、低碳、清洁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管理。公司响应巴黎协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参与能源革命,提供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及其产品服务,进口液化天然气1316万吨;全面强化水资源管理,全年水资源节约量达到127万吨;持续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至0.2731吨标准煤;依托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平台,致力于生态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项目,推动所在区域的资源修复与环境改善,与社会各界携手呵护宝贵的海洋生态资源。
事实证明,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并非是油价,而是影响石油企业发展质量的问题和挑战。只要我们在低潮时勠力同心,在逆境中力挽狂澜,在困局中全力以赴,低油价就能成为发展的又一个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