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别让“雾霾”挡住了我们的双眼
现如今的雾霾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心病!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不理智的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并对人体有害的雾霾。至于“有害”到什么程度,现在谁也无法轻易下结论。
2015年12月中旬,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2005-2014年间卫星记录NO2(二氧化氮)的数据。该项目副主任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大气化学和动力学实验室科学家布赖恩·邓肯(Bryan Duncan)特意提到了两个NO2异常的“灰红色”地区:北京和战火中的叙利亚。用邓肯的话说,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这种棕红色的气体是中国例行监测的六项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PM2.5的前体物。“中国的大部分为灰色,华北地区呈现出大片的棕红色,个别地区是刺眼的鲜红色。”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人们熟知“PM2.5”之后,就在这难以计数的小循环中惊慌、愤怒、应对和自嘲。有些新意的多是花边新闻:四川达州因雾霾叫停腊肉;老师要求雾霾天数星星;雾霾曾影响《芈月传》;农妇雾霾天串门失踪丈夫报警;男子用100天收集雾霾制砖。甚至连谣言也开始来凑热闹:“雾霾6天鲜肺变黑肺?”“中国煤炭、石油工业的崩溃和核污染灾难”……
无论怎么看,“雾霾”都是大坏蛋,大有清除和消灭之必要!
看着窗外的雾霾,使我想起了人类与猴类。人与猴原本是一类,黑猩猩,或类人猿。科学告诉我们,1200万年前,两者的祖先是共同的。大约700万年前,开始微妙分化。在这个艰难分野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仍然存着频繁的杂交关系。后来,两个群体越来越独立,一个直立,一个爬行;一个树上,一个树下;口味越来越不同,习惯越来越相异,群体越来越固定。于是乎进化到后来,两者的特征从外貌到内里,都已明显区别,连染色体也已决然不同,即使再有交配,也不会产生新的生命。
其实,这个世界就这么简单: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到目前数以亿计的生物群,就是这么一点一滴进化、分野而来的。原有的物种在优化、进化,新的物种不断地出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以我们要大声地说,如果地球健康快乐、万寿无疆,如果人类足够积德、尊重自然,如果各个物种都能够自然发展、悄然进化,没准儿,目前的一些畜类,在几百万年之后也能拥有自己的文明……
人也是动物,但我们现在大大进化的人类,有些方面好像还没有“不进化”的猴子那样文明。今年是猴年,在十二种生肖动物中,猴子以其聪明智慧的“德行”为人类所喜爱。《埤雅》说:“猴善候,其字从侯。”《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为候之意,原意为伺望、观察。猴子的习性是常常栖居在山野和树枝上,每当它发现食物时,并不轻易冲过去,而是观望周围的动静,观察分辨是不是猎人设下的诱饵,决不急功近利、鲁莽行事,足见其聪慧。作为生肖的猴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半是重视和称道其“静缓躁嚣”,即聪明伶俐智慧过人的德行。
看着漫天的雾霾,再想想猴子的德行,使我控制不住对人类恶毒的“怨咒”。人类要发展、要享受,在为所欲为地抖威风、逞聪明,致使我们的生活陷入如此沉重的雾霾中。这是在享受文明,还是在作践文明?这是在享受生命,还是在残害生命?猴子在“下手”时还要左顾右盼地看看瞧瞧,而我们人类大多是出手很快、下手就干。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自然,就是天道。天道,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试问:没有鸟鸣,没有清水,没有蓝天,没有好心情,人类还有生存的必要吗?有的时候我真想,与其在雾霾中痛苦,还不如像猴类一样栖息在森林深处,在树与树之间来回跳跃。
可惜我们“跳”不起来呀?!
恕我直言,当下,我们有不少的领导干部心里只有个人政绩和仕途升迁,认为“发展”远比“环保”重要,一旦与发展产生冲突时宁可不要环保,有时甚至出手干预环保执法。对于这种不负责任、“欠子孙债”的行为,习近平坚定地回答:“我们不能欠子孙债,一定要履行好责任,为千秋万代负责,要有这种责任担当。”
雾霾能遮拦我们的视线,但不能挡住我们的双眼。老天赐予我们人类的就是这些东西,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啊—“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