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琨 房舒
【摘 要】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着自己的生活环境,大气的污染、水和能源的短缺、垃圾处理和出行交通等等,人们已经采取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优秀绿色建筑成功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低碳;能源;交通
1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大肆开采土地农田以及城市化的日益显现等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会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对能源、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各行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也会威胁到居民健康,更有甚者会使得原居住人口迁移。
2 现状问题
早在2009年11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就已经指出,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是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建筑业影响着气候变化,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能耗一直处于持续增加状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 国内外在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的案例
建筑能耗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推行建筑节能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在建筑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避免经济浪费的最根本的措施,也是全球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加拿大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新建筑物节能法;美国也在70年代就已经提出要全面提高节能水平,对建筑物进行翻新;2006年,英国颁布《可持续住宅法规》,要求对所有新建建筑物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强制性控制,最终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近年来,我国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也在逐年上升,其中,深圳万科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中心是集办公、酒店和展览中心于一体的大型绿色建筑。中心大量采用可以速生的竹材代替木材,采用整体太阳能发电、地板送风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地面和楼顶都有绿化,绿化率达到140%。
4 发展绿色建筑面对的挑战
1)建筑能耗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从最初的“衣”和“食”逐步转向了更为小康水平的“住”和“行”,生活从生存转为舒适,对建筑面积、室内环境及生活用品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导致建筑能耗持续增加的原因。
2)绿色建筑意识的缺乏。现今政府虽然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标准,也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最后导致实施效果甚微。
3)对绿色建筑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影响面小。在大多数市民的意识里,大家基本一致认为绿色建筑的成本很高,虽然觉得低耗能更有利用今后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还是认为这种房屋只有富人才消耗得起。事实上,绿色建筑与普通传统建筑的初期造价成本仅相差8%左右,这个差额在未来5-11年也可以完全收回。例如,一套建筑面积为80平米的房子,如果它的初期每平米建设成本为1500元,按8%的差额来计算,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为120元,那么整个房子总共增加的费用大约为9600元,这个建设成本应该是多数市民可以接纳的。
4)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包括节能设备与材料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以冬季供暖为例,在相同的气候条件和建筑条件下,北京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丹麦、芬兰、瑞典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
5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
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了我们生活环境的优与差,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节能排放更加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能源,对保护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1)制定发展规划、战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国家推行绿色建筑以来,应大力发展并完善各省、市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而不是一味喊口号、做样子。要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体系,结合地方实际,建立法规,强制性限定建筑物的最高能源消耗。
2)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以煤为主的原始能源结构,大力支持水能、生物质能、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可循环利用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3)推进绿色建筑节能住宅的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节能住宅小区,同时对原有陈旧建筑进行改造,主要表现在建筑节能方面,即重点改造与节能要求相差较大的房屋,包括立面、外窗和屋顶等。加快大型公共商业场所的节能改造,如商场、办公建筑、写字楼的空调、灯光照明、冷热水等设备系统的低能耗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电耗)限额管理,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4)建立绿色建筑物能效分级和示范计划。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在能效上加以区分,设定能效分级标识,有效提高建筑产品的能效水平和消费者的节能意识;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树立标杆,引领示范,注重绿色建筑应用的经济比较,用实际的例子展现在市民眼前,使绿色建筑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5)建立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也应加大对非绿色建筑的征收,加大非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引导开发企业向绿色建筑方向转化。
6)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科技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多种技术与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深化与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适用于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绿色建筑技术,通过进一步自主研发,发挥科技对提升行业发展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形成符合适宜本地条件的绿色建筑成套产品、技术和设备。
7)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优先发展策略,发展多方式、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公交体系,扩大公交线网的覆盖范围;进一步稳定公交与城际交通、城市交通的换乘,同时实现市内短途客运公交化运营,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大力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倡绿色出行。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J].Materials China,2009,28(11).
[2]仇保兴.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仇保兴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的演讲[R].建筑节能,2010,38(5).
[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启示[J].2014.
[4]翟彩芳.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
[5]张海珍.浅谈推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J].太原科技,2008,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