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张毅敏
【摘 要】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的学科,是医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其中,神经系统的难学是每一个医学生感慨最多的。其实,神经解剖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是否理解以及想要掌握的程度。而理解的关键,在笔者看来则是对神经系统术语的深刻剖析,抽丝剥茧,掌握其核心。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神经系统的学习已经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神经解剖;神经系统术语;神经核;纤维束
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入门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1],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要仔细学习认真对待的。在人体的9大系统中,神经系统是学生公认的最难学习也最难理解的系统。那么有没有好一点的学习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验,总结了一些理解和学习神经系统的个人见解,在此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和进步。
1 简化系统,重新定义
神经系统主要是由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又叫做神经胶质)所构成[2]。对于这两种细胞,我们的重点是学习神经元,而不是胶质细胞。因为胶质细胞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虽然其数量庞大,是神经元的10-50倍,但目前主流观点还是认为胶质细胞的作用是辅助神经元。相对于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功能就非常的直接,比如感受内外环境刺激;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传导、整合与存储信息;参与睡眠、学习和记忆以及思维、意识和情绪等,每一个功能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一点是,临床上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多数是神经元相关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神经系统,顺便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我们对神经系统进行简化,即: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这是神经系统学习的第一步。
2 剖析概念,理解神经
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但是神经元千千万万,怎么学,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神经元进行定义,进行划分,努力的将千千万万的神经元转换成可以让大家很容易学习的一种模式。于是,根据形态学对神经元的各个部分进行命名: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突起又进一步分为接受信息的短突起——树突,和传出信息的轴突。在这些基础的知识铺垫之下,并根据其在神经系统的分布特点,人们将千千万万个神经元进行了进一步的命名,一共有9个名词。因此,深刻剖析进而理解掌握9个神经系统的术语名词,就成为学习的关键,具体如下:白质、灰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以及网状结构。其中,白质、灰质、髓质、皮质、神经核与纤维束以及网状结构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进行分类;神经节和神经则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进行分类。现在我们对这些名词进行分解。
1)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
2)白质,是脑和脊髓内,包被有髓鞘的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部位,简单说就是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有同学说,书上写的是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聚集部位,不是神经元的长突起啊。那么,什么是神经纤维呢。神经纤维就是包被髓鞘的神经元的长突起。而髓鞘是胶质细胞构成的,前面已经简化了说胶质细胞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忽略掉。因此,才有了白质是中枢的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
3)皮质,是脑表面的灰质,这里的脑包括大脑和小脑。结合灰质的定义,我们将皮质扩展为:皮质是聚集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4)髓质,是位于皮质深面的白质。分析皮质与白质的概念,我们将白质也扩展为:白质是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纤维的聚集,是神经元的长突起聚集的部位。因此髓质就重新定义为:神经元长突起在皮质深面的聚集。
5)神经核,是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的聚集。根据定义进行扩展: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在脑和脊髓内形成的灰色团块。这是将灰质内部的那些有着典型特点的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相似)的胞体和树突进一步分类和命名。
6)纤维束,也叫做传导束,是起止、走形、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在脑和脊髓的白质中的束状聚集。利用前面的名字概念,对纤维束进行分解和扩展:脑和脊髓中,有一部分神经元的长突起,其起止、走行相同、功能类似,它们聚集在一起,形似一束,称为纤维束。同样的,这也对脑内白质的进一步简化。
7)神经节,它的定义跟神经核非常类似,是指神经元的胞体在周围神经系统的聚集。扩展后可以看出,神经节与神经核,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处。相似是指二者都是神经元的胞体的聚集;不同是指二者所在位置不同,前者是脑内结构,后者是位于脑外的周围神经系统。
8)神经,也是神经纤维的聚集,只是这些神经纤维位于在周围神经系统。跟神经核与神经节类似,神经核与纤维束的本质是一样的,二者都是聚集在一起的神经元的长突起。但是你会发现构成纤维束的神经纤维是由定语限制的,而构成神经的纤维却没有,这一点要注意。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纤维束的作用往往都是单一的,而神经损伤之后却常常出现的是多种功能障碍。其原因就是构成二者的神经纤维的性质不同导致的。
9)网状结构,作为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用的比较少一个名词,我们这里放在最后分析,很简单,指脑和脊髓中灰质和白质的交界区。可以想象,该区域有突起又胞体,顾名思义,就像一个网一样,叫网状结构。
通过对这9个名词的分解重组,我们发现,这些名词最终都会归结同一种形式:名词是神经元的什么所组成,也就是说万变不离神经元。再一次充分说明,深刻理解和掌握神经元,是学好神经系统的前提。
3 明确对象,直指核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众所周知,按照与中枢相连的位置,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或者我们说,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用神经的术语重新定义周围神经系统会发现:周围神经系统就是神经元的长突起的聚集。也就是说,周围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本质还是神经元。而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本质也是神经元。
所以,神经系统就是由神经元组成的,脑和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其本质就是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神经元的突起和胞体在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的不同排列组合。我们上面说陈述的就是对这些排列组合进行命名,是一个反向推演的过程,让我们明白到底学习的是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所以说,理解了神经元,就理解了神经系统,为神经系统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后面需要趁热打铁,反复琢磨,努力将神经系统的知识轻松掌握,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4 结语
神经系统的学习是对神经核与纤维束的位置、名称、形态和作用的学习,说的再通俗一点,是探索神经核和纤维束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以及有什么作用。因此,对神经系统的理解越深刻,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事半功倍!希望此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李云庆.神经解剖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贝尔(Mark E.Bear),柯勒斯(Barry W.Connors),帕罗蒂斯(Michael A.Paradiso).神经科学:探索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