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撒谎”,根源在哪里

2016-10-18 13:4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传家宝写作文人文精神

与其追问“生活阅历匮乏”的原因,不如想办法激励孩子们的想象力

上海市最近举行了以“我家的传家宝”为题的小学生征文比赛。令主办方意外的是,逾两万名学生的参赛作品中,“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笔下的“传家宝”。阅卷老师不禁感叹:“如今到哪里找上千件外婆的补丁衣衫啊?”

一写作文就“撒谎”,提到某个问题,就想到某个概念或既定形象,这是部分舆论对小学生写作状况的评价。有分析称,“写作撒谎”的根源,是因为远离了生活——“今天的孩子们,课余时间几乎都被各种作业、补习班占用,哪还有机会去体验生活?”但除此之外,孩子的想象力是否丰富,与之更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想象力是让人“脑洞大开”的重要思维武器,一个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的孩子,往往观察力敏锐、体悟性强,能让写作更显本色、更赋童趣。

那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去哪儿了?又是谁扼杀了想象力?当前的语文教育恐怕要担负很大的责任。语文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最重要的科目,作文则是体现一个人思想、理念、情怀和价值观的标本。把人文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意识和通识教育融入语文及作文教育中,早已是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遗憾的是,语文乃至作文教育,至今仍被拘囿在应付考试的框架中。在这样的境况下,孩子们又怎么可能被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媒体评点:作文教育从来不是文字和辞藻的简单堆砌,更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如果说模仿是“起步”的话,那么从模仿到创造,作文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一写作文就撒谎”,与其追问“生活阅历匮乏”的原因,不如想办法刺激孩子们想象力的迸发。(陈方《京华时报》)

◎话题拓展:从模仿到创造;被扼杀的想象力;作文应少些“套路”,多些真诚;教育理念……

(资料来源:《京华时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传家宝写作文人文精神
红色“传家宝”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一间破旧的“传家宝”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写作文等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