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丁冠英 郝桂兰
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临床上常采取留置导尿管进行治疗来缓解症状,为了保持尿道的通畅,减少感染的发生,临床上常进行膀胱冲洗,而膀胱冲洗液温度的选择与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015年1月~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排尿困难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运用不同温度的膀胱冲洗液对其膀胱进行术后冲洗,从而探讨膀胱冲洗液温度对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效果,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8月留置导尿并进行膀胱冲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留置导尿的适应症且无泌尿系感染症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为55~85岁,平均年龄为(63.5±4.9)岁;实验组年龄为56~85岁,平均年龄为(6 4.0±4.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冲洗前先排净膀胱残余尿液,直至导尿管中无尿液排出,此时夹闭尿管,将30~33℃的0.9%氯化钠溶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排净空气后连接到导尿管上(要严格无菌操作),持续冲洗48小时。实验组:方法同上,但冲洗液温度维持在34~37℃,观察48小时。两组患者均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留置三腔尿管,并采用30ml生理盐水注入水嚢妥善固定,具体为:持续膀胱冲洗,速度控制为100滴/min,冲洗液高度为高出膀胱60cm,并注意保持冲洗液的温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冲洗期间发生膀胱痉挛的例数和48小时的尿液分析结果。当患者出现阵发性难忍的尿道及膀胱区疼痛时,伴有冲洗液受阻,尿道有尿液溢出,冲洗液颜色加重等现象出现时,可判定为膀胱痉挛。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判断为尿路感染:①尿细菌培养阳性;②尿白细胞>5个/HP;③发热,体温≥38.5℃,排除其他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和尿路感染情况的比较[n(%)]
膀胱痉挛的原因: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复杂,一般认为,患者本身疾病造成的长期尿路梗阻时膀胱逼尿肌本身病变、手术创伤、术后卧位不舒适、精神过度紧张、导尿管的直接刺激。另外,膀胱冲洗时产生的刺激,特别是冲洗液温度不当产生的刺激。因为较低温度的冲洗液给机体造成冷刺激,使膀胱内血管收缩,引起膀胱暂时性缺血,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膀胱的平滑肌痉挛,引起膀胱区疼痛。本研究使用34~37℃的冲洗液时,虽然温度略低于人体生理温度,但接近患者体温,冲洗时不会带走体内较多热量而造成体温过低、周身发冷不适,使膀胱不受冷的刺激,减少了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时,冲洗液经过密闭的导尿系统,冲洗液会将导尿管中的残余尿液一并逆流至膀胱内,引发尿路感染的发生[1]。另外,患者膀胱痉挛收缩时,造成了一些尿液进入导尿管和尿道间隙流至尿道口,给细菌的侵入提供了可能,大大加重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2]。本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温度适宜的冲洗液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我们认为,留置导尿患者行持续膀胱冲洗时,冲洗液温度控制在34℃~37℃可有效减少膀胱出血与膀胱痉挛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