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 许芳/本刊记者
编者按:2016年两会期间,医卫界及农工民主党界别政协委员纷纷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建言献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晓伟、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司长郑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分别就公立医院改革、三医联动等问题做出回应,本刊将主要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 本刊记者 高军/摄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医改都是政协委员们深切关注、热烈讨论的重点问题,而国家有关部委及其部门负责人都会深入委员讨论现场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回答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两会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就委员们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马晓伟首先说,委员们的意见,包括通过媒体及其他形式发出的声音,政府部门都会进行认真地梳理,分门别类地研究,包括很多提案,在研究政策的时候,会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马晓伟还透露,最近由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牵头的研究小组,正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国家也正在编制“一个纲要两个规划”。“一个纲要”就是《健康中国计划2030纲要》,“两个规划”就是“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医改规划。马晓伟表示,“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然会向纵深发展。
马晓伟说,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从“十二五”期间的17个试点城市,到最近2年开始以省级为单位进行全面推进,尤其是安徽、福建、江苏、青海等四个试点省在推进这项工作当中,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出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于政协委员特别关注的三医联动、基层人才政策、多元化办医、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等问题,马晓伟表示:“都在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努力破题。一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就会及时地进行总结。”
“前几年,我们说是用2%的资源支撑33%人口的医疗卫生事业,现在我们是用5%的资源来承担大概25%人口的医疗卫生事业,我国用很少的资源解决13亿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应该说这个成就是不小的。”马晓伟说,医疗资源,特别是公共医疗资源如何进行很好地科学规划,如何更好地发挥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人们对看病就医的健康预期等问题,仍需要更好地进行解决。
同时,马晓伟也强调,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步。但他直言,老龄社会正在到来,基因谱正在发生变化,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还在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如何能够同步进行,的确是个问题,是正在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马晓伟强调,“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上海市,我看到了上海的区域卫生规划,看到了住院医师培训,看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以及基层全科医生补偿制度的落实,看到了‘1+1+1’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在常州,对基层医生的补偿政策,以及价格改革所进行的有效探索,特别是支付方式改革和价格改革已经成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改革共识。”马晓伟也坦言,我国人多病多,改革任务重,发展任务重,管理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但是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有些问题则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过程。“对医改要有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马晓伟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