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王彦飞
(1.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1100;2.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571100)
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审析
——以X省Y高职院校为例
宋婷1,王彦飞2
(1.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1100;2.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571100)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X省Y高职院校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2014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调查内容涵盖6个体系18个方面,包含就业率、工作与专业满意度、核心课程评价等内容。通过调查发现X省Y高职院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实习实践环节欠缺。针对调查问题,从办学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高职;社会需求;培养质量;实证研究
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或缺的关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终目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包含质和量两层含义:质即是人才培养的平品质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量即是人才培养的数量满足社会的需求。麦可思公司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经积累了几百万份全国大学生就业样本,建立起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数据对比参照体系。目前,全国有300多家高等院校,委托麦可思公司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麦可思公司调查结果可信度已经被我国高校普遍接受[1]。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X省Y高职院校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2014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调查覆盖面广,内容涵盖6个体系18个方面。
1.1调查对象、方式及问卷回收情况
1)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
2)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并向被调查对象支付一定的报酬,保证问卷质量和回收率。
3)调查规模及覆盖面:根据X省Y高职院校提供2014届毕业生邮箱总数1132个,初步清理后的合格邮箱1127个,其中调查中发现错误邮箱36个,有效邮箱数为1091个,退订邮箱15个,被调查邮箱总数为1076个,共发刚问卷1076份,回收问卷732份,问卷回收率为68.03%。
1.2基本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详情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图
2.1就业状况
1)就业率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截点为2015年1月份,即2014届毕业生就业半年以后。之所以选择半年后进行调查,是因为就业半年后,毕业生工作比刚毕业时更加稳定,且有半年工作经历的毕业生能够评价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就业率为就业人数占总毕业生数(除去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人数)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4.4%,比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89.4%下降5个百分点,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91.4%就业率相比少7个百分点,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总体情况不太理想。
2)就业质量调查结果
月收入的多少、专业相关度的高低、就业满意度的高低和离职率的高低是体现就业质量的主要具体指标,就业质量的相关调查从以上四个方面开展。月收入越多,表示X省Y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价值越高,是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的直接因素;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能够展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指数越高说明专业培养的价值越高,毕业生学有所用;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的满意状况,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的满意程度越高,说明就业质量越高;离职率的高低决定就业情况稳定与否,离职率越高表明就业稳定性越差,相反表明就业稳定性越好。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相互满意程度越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①月收入调查
月收入调查时间截点是2015年1月份,调查结果显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月收入平均数是2763元,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月收入少117元,与同类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相比(3200元),少437元,由此可以看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处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等靠下水平,而月收入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②专业相关度调查
就业与专业相关度越紧密,相关指数越高,表明专业设置越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果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据调查统计,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0%,与本校2013届毕业生43%的专业相关度相比,高出7%,但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62%的专业相关度相比,低12%。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处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且与全国2014届毕业生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③就业满意度
在毕业满意度调查中,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选择“特别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54%,选择“不满意”的人数为46%,比X省Y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高7%,比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59%的就业满意度低5%,几乎将近有一半的毕业生对就业状况不满意。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造成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月收入低”和“发展空间不够”,其中有68%的毕业生选择“月收入低”,62%的毕业生选择“发展空间不够”。
④离职率
离职率=离职人数/毕业生总人数。据调查结果显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离职率是41%,比2013届毕业生43%的离职率低2%,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42%的离职率基本持平。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如图2所示),造成2014届毕业生选择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足”、“薪酬福利偏低”和“想改行”,超过一半高达56%的离职毕业生离职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足”,同样超过一半达51%的毕业生离职原因是“薪酬福利偏低”。
图2 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图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且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相比,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由此可以得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容乐观,进而看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一般。
2.2核心课程有效性分析
1)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计算公式为选择“满意”的毕业生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调查结果显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72%,比本校2013届毕业生64%的满足度高8个百分点。
2)核心课程不满意度原因分析。选择对核心课程不满意的毕业生的主要理由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调查抽取X省Y高职院校法律事务、法律文秘、书记官、行政执行和治安管理5个主要专业进行深度分析,如表1所示,2013届和2014届两届毕业生一致认为核心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
表1 主要专业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统计表
2.3校友评价
1)满意度评价。
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是87%,与2013届校友相比提高2%,与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87%的满意度持平。如图3所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毕业生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8%,比2013届校友推荐度高6%,2014届校友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15%,比2013届校友低3个百分点。
图3 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人数比较图
2)教学满意度及改进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X省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80%,比2013届校友82%的满意度和全国2014届高职院校校友86%的满意度分别低2%和6%。通过进一步对教学部满意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见图4),造成2014届校友教学不满意的首要原因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足”。在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足的校友中,有83%的校友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有63%的人认为“毕业顶岗实习”方面需要加强,有57%的人认为“专业认识实习”需要强化。
图4 教学中尚需完善的地方分析图
通过核心课程有效性分析和校友评价两个体系调查,显而易见的最突出问题是X省Y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充分,但是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却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实习和实践环节不足会导致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相悖。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X省份Y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中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X省Y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直接体现在就业率不高,X省份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4.4%,尚未达到全国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91.4%的平均水平,且毕业半年后又有41%的毕业生选择离职;
二是X省Y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直接体现在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和专业相关度两个方面,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相比,Y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少400多元,专业相关度少12个百分点;
三是X省Y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实习实践环节欠缺。通过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和校友评价可以看出X省Y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中存在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严重问题,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对母校教学满意度不高和对核心课程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严重失衡,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而会影响该院校的长期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而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突出:首先,明确学校定位。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特点和外部环境,找准办学定位[2]。其次,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寻找专业方向的空档或在同类专业上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
4.2优化专业设置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龙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而专业规划、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吻合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比较平稳,反之,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吻合时,则会出现培养人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3]。基于此,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地方产业布局和人才需要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设置专业,在此基础上,特别重视对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企业升级的研究,专业建设密切联系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内涵发展[4]。
4.3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建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效果较为理想,高职院校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在校内建立工厂,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5]。其次,通过教师挂职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教师挂职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管理问题,而同时教师又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再次,要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与效果的管理监控。实践教学的有效保障是科学、合理的管理与监控。发挥教学管理的职能,加大监控力度,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保障的长效机制。
4.4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6]。对于目前高职院校来说,教师一般是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毕业,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有丰富实务工作经验的行家里手转行到学校教学岗位上教学或到学校兼职上课,公办高职院校为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相对稳定,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关键是高职院校要和行业深度合作,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能够组织教师定期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熟悉一线情况,提高实战能力。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祝新宇.现代教学质量观的重塑——从“以教学为本”走向“以人为本”[J].教育科学研究,2013(7):11-12.
[3]张华,余丽菲.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60-63.
[4]李小庆.对提高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7):42-43.
[5]王虹.刍议“划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战略选择[J].江苏高教,2008(4):127-129.
[6]史国栋,张春平.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2.
Analysison socialneedsand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graduates——taking Y VocationalCollege in X provinceasan example
SONGTing1,WANG Yan-fei2
(1.Hainan VocationalCollegeofPoliticalScienceand Law,Haikou,Hainan,China571100;2.QiongtaiNormalUniversity,Haikou,Hainan,China571100)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ocial needs and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es,Y Vocational College in X province cooperated with MyCOSCorporation to conduct a survey about the graduates of 2014.The survey contenthassix systemswhich are18 aspects,includingemployment rate,job andmajor satisfaction,core curriculum evaluation,etc.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major problems which are low employment rate,poor employment quality and lack of internship practice.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such aspects as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specialty construction,practice teaching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cialdemand;training quality;empirical research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3.018】
G717
A
2095-7661(2016)03-0061-04
2016-05-21
宋婷(1986-),女,河南许昌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教改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研究——以海南省为例”(课题编号:Hnjg-20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