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心
【摘 要】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一生充满痛苦和磨难,他的艺术正是他多难人生的印证。《呐喊》是蒙克艺术生涯中最重要和典型的代表作,真切地反映了蒙克一生的痛苦,同时也是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表现。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使得这幅画感动了无数人。
【关键词】《呐喊》;追求;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82-01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幸和痛苦,艺术是他多难人生的印证。蒙克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大多都是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等为题材来表达他对生与死的感悟。蒙克在1890年创作出了《呐喊》,这是蒙克系列作品“生命组画”中最触动人心的一幅,同时也是他最出名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以极其夸张扭曲的线条和强烈对比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尖叫的人物形象,营造出恐怖的画面氛围。
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
整幅作品的色彩和线条都围绕着尖叫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然而,与主体人物恐惧害怕的状态不同,散步的路人却泰然自若,仿佛从未受到这种恐怖场景的影响,这说明主人公和路人处于不同的精神状态之中。尖叫的人物形象一直传递出发自内心的恐惧,整幅作品也在强调这种外人无法理解和消受的恐惧和沉重,这种感知是个人主观感受,不具有普遍性。蒙克描绘的并不是真实所见的客观景色,而是自己幻想中的景色,这正是内心恐惧和焦虑的表现。
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让蒙克如此恐惧,“吓得颤抖”呢?众所周知,蒙克是一个“病孩子”,年少体弱多病,亲人相继去世,孤单和死亡的恐惧一直环绕着他,造成了他敏感多疑和忧郁的性格。随着他不断长大,痛苦和恐惧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伴随着他,最后导致他的精神逐渐出现了问题,常常出现幻觉。童年的经历和记忆并没有在他的脑海中消失,这种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内心深处,这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体会得到。除此之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偏执的信仰也是他恐惧的原因。蒙克的父亲是一位忠实的基督教徒,但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信仰并不是主张救世的普世价值观,而是一种惩罚人的法律主义。这种错误的理解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对《圣经》中描绘的地狱的恐惧。蒙克从父亲那继承的观念是人一旦犯错就会下地狱,再加上从小体弱多病,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他更加痛苦和恐惧。现在我们再来重新审视《呐喊》这幅画,也不难理解画中传达的恐惧为何会如此强烈了。
二、自我创作的思考
色彩是一门无声的语言,它存在于画面之中,代替我们讲出心中的感受。色彩不仅描绘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同时也描绘了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我们把色彩当作一种情感语言,自由地表达我们对客观景物的理解。正确掌握色彩的规律,尤其是对心理层次的表现力的运用和发挥,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有感染力。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红、橙、黄”这类色彩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欢快的感受,而“蓝、绿、紫”等颜色则通常表现平和、不安的情绪。通常情况下,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运用色彩本身所带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譬如《呐喊》中,蒙克把山和水涂抹成黑中带蓝的颜色,人物用黑色来表现,再加上后方鲜红的天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突,营造了一种恐怖的画面氛围。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中国,黄色是一种高贵、权威的象征。而在一些欧美国家,黄色被认为是一种低俗的颜色。如果在不知寓意的情况下盲目地运用色彩,就会造成色彩和情感的不搭配,不利于我们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创作中,要重视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了解其象征意义,将象征寓意与情感完美结合,实现艺术和内心真正的统一,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线条作为描绘客观景物的表现手段,它不仅是形式化的线条,而且是内心情感的牵引,是通往画家内心的桥梁。《呐喊》中,蒙克大量运用曲线描绘天空、河流和人物,表达自己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而运用直线表现桥梁,使得内心的纠结和痛苦更加强烈。正确使用线条,了解不同线条的寓意,随心而动,我们才能描绘出更有感情的画面。
蒙克度过了一个不幸多难的人生,因而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痛苦和恐惧。我们无法复制他的人生,所以不能创作出和他一样的作品。但是,我们的创作中应该反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我们对人、对事的理解,反映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当我们把绘画创作当作是一种内心的诉求,把色彩和线条当作是表达诉求的手段和工具时,自然而然,我们也可以创作出有深度、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三、结语
画家首先要有感情,有温度,你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感动别人。当然,光是有感情和温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来表达自我情感,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这其中的道理需要每一位创作者在创作中去切身体会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章朝辉.论艺术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3(11).
[2]高娴.幽闭者的呐喊——蒙克绘画的创作心理阐释[J].安徽文学,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