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荟楠 唐晓红 王立涛
"【摘要】 目的 深入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效果。方法 20例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及随访, 疼痛缓解率为95.00%(19/20), 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75.00%, 12个月治疗有效率为60.00%;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结论 将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法作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 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 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证,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椎体转移性肿瘤;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46
椎体是多种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 患者多会出现程度较为明显的腰背部疼痛,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影响较大,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 常用的放化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 效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 研究中也对椎体转移性肿瘤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现已被广泛作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将以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际病例分析的方式为研究切入点, 探讨其作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20例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63.3±6.8)岁;20例患者主要包括卵巢癌1例、乳腺癌1例、甲状腺癌1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3例、肝癌4例、肺癌8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
1. 2 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仪器为西门子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和穿刺阴道处理;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25I放射性粒子, 外形为圆柱形钛合金封装体, 长4.5 mm, 宽0.9 mm, 组织穿透1.6 cm, 平均光子能量28~34 KeV, 半衰期58.9 d, 初始剂量率7 eGy/h。手术开始前, 对所有患者进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糖、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检测;在准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时, 若怀疑患者存在脊髓受累的情况, 则应在X线放射片和CT的基础上加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完成植入操作前, 现对患者进行5 mm薄层CT扫描以详细确定瘤体的体积并将所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进而制定处方剂量。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法前, 对患者进行俯卧位CT扫描, 并选取棘突旁2~3 cm处为穿刺点, 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及麻醉处理;植入过程中采用椎弓根入路。严格遵循巴黎原则, 即放射线要求直线排列、距离相等且平行, 并以1.0 cm的间隔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瘤体内;完成上述操作过后立即对粒子的位置进行观察, 以备术后验证和复查;手术完成后除了对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外, 还要对穿刺点局部纱布进行必要的固定处理, 保证患者卧床休息≥6 h/d;为保证治疗效果, 手术完成后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抗生素及止血治疗,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的监测。
1. 3 疗效评定标准 疼痛缓解评价采用0~10分数字分级法进行评估:重度疼痛7~10分, 中度疼痛4~6分, 轻度疼痛1~3分;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WHO制订的肿瘤疗效评估标准[2]分为:进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无变化(NC):肿瘤增大<25%或减少<50%;部分缓解(PR):肿瘤减少>50%;完全缓解(CR):肿瘤基本消失。总有效率= (CR+PR+NC)/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 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5.00%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见表1。
经随访资料提示,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评定为CR 3例、PR 12例、NC 5例、PD 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15/20);术后12个月治疗效果评定为CR 4例, PR 8例、NC 3例、PD 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12/2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治疗效果基本达到临床预期。
3 讨论
椎体是各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患者多会出现程度较为明显的腰背部疼痛, 转移瘤发展至后期有一定可能会引起患者瘫痪,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威胁较大;由于椎体固定的因素, 传统的放化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而且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比较多;本次研究对20例患者所用的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进而最终实现杀伤癌细胞的目的;结合本次研究来看, 总结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如下:①125I放射性粒子源体积小、剂量低且辐射距离只有1.6 cm, 随距离增加组织剂量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靶区与正常组织剂量比增加进而在杀伤肿瘤组织的同时对正常组织进行了保护[3], 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安全性更好;②不断释放的γ射线, 能够对肿瘤细胞进行持续的杀伤;③125I放射性粒子释放的射线能量相对较低, 防护难度较小, 对患者脏器所造成的损伤基本可以有效的控制[4]。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且经随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基本达到临床预期, 因此认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在椎体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小西, 吕银祥, 季勇, 等.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瘤23例.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3):226-230.
[2] 杨祚璋.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昆明医学院, 2011, 7(11):133-134.
[3] 贡桔, 王忠敏, 陈克敏, 等.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 18(9):677-680.
[4] 李家开, 于淼, 肖越勇, 等.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28(9):
1664-1668.
[收稿日期: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