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奏响“海丝蓝”梦想曲
每年的5月18日,一场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经贸文化活动就会在福州拉开帷幕。“百货随潮船入市”,古诗中描绘这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的盛况,重现在千年之后的有福之州。
如果说“5·18”是一个高亢嘹亮的音符,那么,近年来福州的海丝建设之路,就如同磅礴激越的乐章。福州港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通航。截至2015年,福州企业对海丝沿线国家投资协议总额达8.78亿美元。
“5·18”活动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时间的节点不变,但活动的名称与内容在不断演进,从中折射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与方向。
“5·18”活动发端于1994年的福州国际招商月,由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倡导并发起创办,2005年更名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2015年,福州被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福州有责任传承伟大的丝路精神,有义务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表示。2015年起,“5·18”海交会全面增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内容,使之成为新海丝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以此为契机,福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启动海丝战略枢纽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域。
今年的“5·18”活动上,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境外客商几乎覆盖海丝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5·18”活动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419项,利用外资473.85亿美元;内资签约项目总投资8543.35亿元。参展专业客商累计15万人次,参展观众455.6万人次。
与此同时,近年来福州还陆续主办了海峡青年节、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一个个新盛会展现出福州的新愿景。
2015年,福州迎来“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国家确定福建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正式揭牌;福州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建设技术评估,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四个国家战略叠加,使福州实现‘弯道超车’机遇前所未有,前景可期。”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说。
“四区叠加”,“海丝蓝”与“生态绿”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积极推进交通建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福州的“海丝蓝”有了新内涵。一是进一步拓展海陆空通道,2016年,福州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市级交通重点项目安排投资75.5亿元,力争将福州打造成为连通海内外的交通枢纽城市。二是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园区、产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福州正致力建成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以及高水平的海水养殖、捕捞、加工、出口基地。三是打造福州市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加强海丝申遗协作,实施文化“走出去”项目,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生态绿”成为福州新海丝建设的金字招牌,成为福州“海丝蓝”梦想曲的基调。“我喜欢福州,这里的天好蓝、山好青、水好绿、城市好美。”连续6年参加“5·18”活动的斯里兰卡商人班德拉这样说。本届“5·18”后,他打算在福州自贸片区开设贸易公司,长期从事中斯海产品贸易。
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挂牌1年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推出体制创新举措77项,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福州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柬埔寨,福建华农投资有限公司种下的近2000亩木薯,再过几个月就要收获。像这家公司一样,在新海丝建设大潮中,众多福州企业相继“扬帆出海”。据统计,一年来,福州共有19家企业对海丝国家和地区总投资6.58亿美元。
相较于“扬帆出海”,“抢滩福州”的步伐更为密集。截至2016年4月21日,福州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5148户,注册资本1663亿元。
涌动的新海丝大潮中,人流、物流、资金流奔腾涌动,产业推陈出新,转型升级活力倍增,福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