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容 钟运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修订,学前教育领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在改革中推进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课程改革是实施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以“课程本土化、课程生态化、课程游戏化”顺应改革浪潮,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本土化
2001年,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围绕课程中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申请了区级课题,开始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的研究;挖掘重庆市江津区本土的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本土化主题活动。而2008年发生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教师更深入的思考。2008年10月的一天,大一班教室建构活动正在进行,睿睿用雪花片搭了一个火箭。老师问他:“你搭的是什么?”睿睿回答说:“美国的火箭。”老师奇怪地问:“为什么不是中国的火箭?”睿睿说:“因为中国人做不出来。”
一个5岁的孩子,就有这么强烈的民族自卑感,教育在其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带着这种思考,幼儿园团队坚定了要做本土化课程的信念。随后,幼儿园针对全园幼儿、家长以问卷、访谈的方式就节日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70%的幼儿对于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概念模糊,50%的年轻家长更愿意孩子在幼儿园过万圣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调查数据让教师们触目惊心。带着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使命感,几江幼儿园走上了本土化课程的探索之路。2009年,几江幼儿园确立了“以文化人,启智养性”的办园理念,将皮亚杰、陈鹤琴、瑞吉欧等理论与本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纲,分成传统文艺、传统科技、民风民俗、民间游戏四目,浅显化、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以环境熏陶、主题浸润、活动渲染三种方式引导幼儿与传统文化元素开展互动。
环境熏陶指的是挖掘传统文艺、科技、民风民俗、民间游戏四目中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契合的元素创设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呈现在幼儿能接触到的每一个角落里,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且说的都是“中国话”,如将土花布、水墨扇面、灯笼作为环境创设的基础底色,中华美德智慧故事、成语故事绘本,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清明等节气简介以图文形式呈现在楼道墙上;设置传统科技吧、传统艺术吧、生活体验吧,投放算盘、杆秤、罗盘、毛笔、宣纸、石磨等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操作。主题渲染主要有主题课程、民间游戏活动和节庆活动。主题活动指的是围绕某一传统文化主题生成系列活动,如“好玩的扎染”“我们的陶瓷展”等。民间游戏活动,是让幼儿在与父辈、祖辈玩过的民间游戏互动过程中获得发展;从2003年就开始研究的民间游戏至今已收集、整理、运用80多种,通过自制游戏材料,创新游戏玩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传承和创新。
二、课程生态化
生态教育是把生态学原理与现代教育理论相融合并应用到学校教育活动中,遵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生态运动的统一规律,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生态教育,学校环境应该是前提。在瑞吉欧所倡导的建构性学习中,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因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自然、健康、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1.满足幼儿在观察感知中学习
首先,基于幼儿对大自然发现探索的需要,考虑的主要有四季常青和落叶植物,有草本、藤本、木本植物,四季花卉果木,树干、树叶的形状、色彩、大小、厚薄也尽可能丰富。其次,基于满足幼儿感知体验需要,幼儿园自主设计的触摸墙,触摸墙从满足幼儿看、听、闻、触摸等需要,用放大镜、废旧鞋子、锣、算盘珠子等做成一面木墙,供幼儿探索体验。
2.满足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学习
游戏体验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自由、自发和自主游戏的需要。而一个成功的“三自”游戏,游戏材料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游戏体验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沙、水、竹子、石头、木棍等自然材料。其他还有私密空间(帐篷、树屋)、涂鸦墙、河沙池、海沙池、水池,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随时都能发起自主自由的游戏,充分满足幼儿五大领域发展所需。听了李白的故事,孩子们拿来木头,要“木头磨针”,想要到树上探险,于是几个孩子端来扶梯,小心翼翼地往上爬,到了树顶“一览众树小”;幼儿园的水稻、中草药、油菜花,班级种的蔬菜,让幼儿完成种植的全部流程,播种、拔草、施肥、收割,对大人来说繁忙的农活,在孩子眼里是快乐的游戏体验。
3.满足幼儿在运动中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幼儿园应)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为了促进幼儿走、跑、跳、攀爬、平衡、投掷、悬吊等基本动作发展,幼儿园因地制宜自主设计了投掷器、攀爬架、独木桥、悬吊绳等运动器材,让幼儿在运动中得到体、智、德、美全面的发展。
三、课程游戏化
德国教育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根据3~6岁儿童学习特点,在课程本土化和生态化的基础上,几江幼儿园将“课程游戏化”作为课程改革重点。
1.作息时间板块化
为了让幼儿的游戏时间得到充分的保证,打破了原有的作息时间表,将游戏时间板块化,模糊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分布,将原有的几个环节时间合并,如将早接待、早操、餐后活动合并为早餐活动,幼儿可以根据入园先后、进餐速度进行活动;将盥洗、集中教育活动、上午点心的时间合并成一个活动,增加活动能力不同的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和机会,减少消极等待。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质量,也保证了教师能有充足的时间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并提供支持。
2.课程低结构化
为了达到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我们对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集中教育活动的比重,每天只有上午第一个活动是集中教育活动,其他时间皆为游戏活动。自主区域游戏比重占一日活动的30%,教师计划游戏比重占一日活动的20%。
3.一日活动游戏化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外的生活活动、集中教育活动和运动活动也尽可能融入游戏。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情境性、竞争性等游戏促进幼儿的生活学习,如,系鞋带时比比谁系得又快又好,餐后整理比比看哪组整理得又干净又快速。二是集中教育活动中设计游戏环节,游戏环节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例如,中班儿歌活动《下雨了》的游戏环节中,创设打雷下雨的情境,让幼儿找地方躲雨,在躲藏游戏中自然、无痕地学习。三是户外活动中大量采用自主选择游戏方式,鼓励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地游戏。例如,户外的数学小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很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往往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相应材料,通过寻找图形,比图形大小、排列图形、拼图等自主获得数学经验。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