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翠萍
PPP项目多方参与,共同立项。所以每一个参与方对于项目的评价方面存在差异。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包括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所以本文将从社会资本方,政府,项目本身三个维度对项目进行评价。
社会资本方参与不同结构的PPP项目时,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比方说社会资本方在参与特许权的PPP项目时会比较慎重,因为该类项目的整体风险比较高,持续时间也是PPP项目各种结构中时间最长的。所以社会资资方会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能够获得可靠的补偿机制,项目在最后十年左右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等。而社会资本方在参与服务合同或者管理合同时,由于项目持续的时间比较短,项目的补偿条款带来的收益比较固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比较小或者适中,因此此时社会资本方在评判项目的时候考虑的因素要相对简单一些。
社会资本方对于PPP项目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能否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所以社会资本方在对PPP项目进行评判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对PPP项目产品进行市场评估。市场评估就是对项目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综合考虑PPP项目产品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首先是对PPP项目的供求关系的调查研究,这适用于一部分盈利性的PPP项目。社会资本方会研究目前的项目领域的发展情况,市场容量以预测未来的市场供求关系。第一步是根据行业的类型,对项目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供应进行研究分析。比方说,在对交通运输领域的PPP项目进行供求现状分析时,社会资本方会调查项目区域的运输情况和方式,目前的运载能力,运载流向等以预测未来该领域的交通运输的供求关系。第二步是对项目的服务或者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样交通运输业中,需要考虑相关领域内交通运输的客流量和物流量以及现有设施能否满足实际的需求情况。
市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价格走势的预测,在考虑价格走势时需要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定价,此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是项目的运营成本,如果项目在未来的运营成本高出项目项目的收益的话,那么项目显然不具备未来发展市场。第二方面是对供应量和需求量的预测以供求平衡模型确定价格大致范围,项目所在领域在未来能够提供的供应量与未来市場对于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第三方面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由于PPP项目的运营持续时间通常大于十年,长时间的运营需要考虑同通货膨胀的因素。所以在价格变化的趋势预估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对于价格的影响。另一种政府调控价格,这时价格因素不作为社会资本方的主要考虑对象。
然而某些PPP项目不具备盈利性,对于这些PPP项目的考虑主要集中于PPP项目带给社会资本方其他方面的收益。举例来说,社会资本方参与市政工程的建设的PPP项目可能对于社会资本方没有直接的利益产出。但是社会资本方可以在建造PPP项目的过程中盈利或者市政工程的建设对于企业其他方面产生有利影响。这个时候社会资本方可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其带来的收益。
第二方面是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对于自身业务发展,技术使用带来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社会资本方在相关领域的能力非常突出,技术非常过硬,此时参与PPP项目就是对于自身资源的很好利用。这种评判可能介于定性和定量之间,所以在进行财务评判时主要的考虑就是参与相关PPP项目和不参与相关相关项目之间的区别。
政府对于PPP项目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政府本身的性质不同,所以政府在考虑对PPP项目的建设投资时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与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
政府首先关注的是PPP项目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由于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与服务领域,所以政府对于这些项目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数量尤为关注。项目的设计和运行需要满足现在和将来的需求,所以项目在设计和实施时应当考虑各个时期的需求,具备前瞻性和适用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项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应当达到预定要求,这主要有承销商来控制和保证。在相应的质量下满足需求后,项目还应当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项目的寿命应当大于项目的运营期。
其次,政府会关注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政府在建设运营PPP项目时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的公共基础建设的水平。所以对于价格的首要要求就是消费者能够承受,比方说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均定价3.7元是消费者在现有的收入和社会发展水平下能够接受的。项目公司在运营项目时适当的获利也是政府对于定价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市场的规律,也是项目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此外,由于定价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社会资本方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又有利可图,这无形中促进了社会公平,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政府方愿意看到的。
第三,政府在与社会资本方签订PPP项目合作合同时,最关注特许经营期限的设计。特许经营期限应当满足几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保证社会资本当的收益,另一方面提高项目的经营效率。所以在设计时如果特许经营期限过短将导致社会资本方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从而减少对项目的投资甚至不投资,这样对于PPP项目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特许经营期限如果过长会导致社会资本方获得超额的收益,降低竞争压力,从而降低对项目的运营效率。
最后一个方面是PPP项目给政府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有时候不是直接的现金流入,而是将项目作为PPP项目还是政府全额投资情况下支出的减少。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是政府比较关心的因素,由于政府的财政储备和收入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地发展项目是政府最关心的方面。因为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所以引入社会资本方后,不但能够利用资本方的资金,还能够利用社会资本方的技术优势,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所以财政资金如何最大化地被利用以提升公共基础设施,产品服务的水平是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极大程度得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之后,会促进地方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项目的可行性往往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行性呈现不一样的结果,这主要是源于投资者对于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资本成本的差异。所以在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评价时,需要剥离一些外在融资成本等因素来考虑项目本身的好坏。
对于项目本身的评价主要有两点,分别是项目带来的收益和现金流。
項目本身带来的收益是指项目本身发生的一切必要成本和投入与项目本身带来的收入进行比较。这时不需要考虑项目融资所发生的融资成本,项目的补偿条款等诸多因素。比方说对于污水治理的PPP项目,在对项目本身进行考虑时,不考虑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只考虑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提供服务时取得的收益。这种考虑思路有利于鉴别真正好的项目,因为有时候社会资本方以很高的资本成本来对项目进行投资时,一些优质项目很容易在承担很高的资本成本而被否定。这种情况下,优质的项目容易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而另一个种情况下,由于社会资本方可以获得很低成本的资金,所以在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时得出正的收益而草率落地。这种情况下如果收益很低则项目的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将变得很低,一旦不能保持低成本的资金流入,项目很可能出现亏损的状态。所以对于项目本身的收益评价时鉴别优质项目的重要环节。
稳定的现金流是保证项目收益实现的关键方面。因为项目产生的收益在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才能够最终确认。否则,即便项目在整个运营过程中产生了丰厚的收益,而收益都体现为应收账款或者变现能力很差的资产的时候,项目收益发生坏账的风险就会很大。所以在一开始设计PPP项目合同时,通常会对项目的现金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比方说建设期初30%的现金流入驻项目,项目结束时70%的收入以现金方式落实等相关条款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