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市场表现十分火热,但究竟大数据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是真正的大数据企业?数据的真正价值如何挖掘?传统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另外,从资本层面看,大数据市场发展已进入何种阶段?投资方如何布道?可以说,大数据行业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企业高管和行业用户共同探讨,并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Q:如何定义大数据,真正做大数据的企业是什么样子?
徐斌:大数据不是单纯的一个点,它是一个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其来源包括企业原有的传统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的数据等;二是实现数据价值需要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否则很难真正为企业所用;三是大数据应用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只有法律法规的存在,才能使整个社会和企业层面更好地利用数据、保护好数据,防止侵犯隐私。而具备以上三方面的企业,都可以称为大数据企业。
梁培明:我比较坚持最早的定义方法:“四个V”,包括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和大价值。理论上具备这四要素或者说具备这四要素中的三个,都可定义为大数据。那什么样企业可以界定为大数据企业?核心是,企业是否有能力把数据以显性的方式获取价值,因为大数据企业的核心,还是在价值的发现和创造上。
Q: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成为大数据企业吗?
徐斌: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合适,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数据驱动的企业,而不是大数据企业。未来的企业发展有三个方向或者叫三个驱动:第一是资本。一个企业未来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本,他就很难快速发展,很难拥有更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所以资本的应用非常重要;第二是打造价值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打造。梳理自己产品所在的供应链上下游,让自己的企业能够在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优势、更强控制力,包括对供应链上下游更高效的组合;二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生态链。寻找潜在合作伙伴,为客户打造更多元化、更多渠道的服务方式和应用场景,增强客户粘性;三是有创新的思维和技术。这主要是互联网思考方式里强调的开放、协作、分享、共赢,包括互联网技术应用。这几方面,是未来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窦勇:如果未来所有企业都是大数据企业,作为投资人来说赚钱的机会多,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观念过于乐观。未来企业状态是以数据为驱动,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应用、数据驱动生产的整个环节,数据会贯穿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是大数据企业,此看法太笼统。对于投资人来看,现在国内整个大数据行业还处于一个发展初期,前途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Q:企业如何通过大数据挖掘价值?
梁培明:我们作为服务商,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很多传统企业都认为,数据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对外部数据的获取能力制约了企业管理者去思考、重构、应用。不少传统企业找不到如何有效切入大数据,不少企业因为获取数据成本高、代价大、有难度,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这也会造成在企业启动大数据相关项目时,缺乏可控能力,或者出现确定了一个虚拟但又难以实现的大目标,反而为自己制造出更多困难。作为服务商,我们要先帮他们认清这种观点的片面性,然后辅助他们从一个点切入,实现整体的目标。
徐斌:我们自己也在思考,企业要真正把大数据用好,需要满足很多要求:数据文化的建设很重要,在这点上中国企业对比西方企业相对较滞后,西方企业本来是分工协作的组织文化,长期以来形成标准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都是以认知为主,本身没有经验把每个环节都数字化、流程标准化。
所以要让中国企业实现大数据的应用价值,首先就要做数据文化建设。第二是数据战略和数据框架建设,建立一个统一内部的数据管理的系统。企业的数据大多分布在各个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里,数据之间的关联怎么去建设,怎样保证质量等,这一系列需要企业进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组织团队建设,以及使用怎样的工具和方法等。
另外大数据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他是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业务问题,所以最核心点是企业如何去定义自身的业务问题,如你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怎样的目标,实现怎样的效果等?众所周知,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管理是有成本的,企业内部的任何决策都是商业决策,应该有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或是CIO都应该很清楚知道,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把问题定义清楚后再思考什么样的数据能够帮我们,什么数据可以获得,再找什么工具帮助我们去分析,帮助我们把价值体现出来,所以从总体来看,企业内部大数据最基本的出发点不是数据而是商业问题。先定义好商业问题之后,才能围绕商业问题的解决,去寻找适合企业的各种工具和方法。
Q:如何看国内大数据生态体系发展?
梁培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创业和商业转化,是依赖于研发技术的持续投入,所以从事大数据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个资本消耗的企业,所以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整个生态体系的发展,资本投资都很重要。此外,还需要对整个生态各个环节,提供一些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投资引导、运营引导,包括最终的支持,这样促使产业生态发展更快。
窦勇:达晨理解的大数据生态圈是什么概念?我们作为资本方,在大数据领域从数据源开启,解决数据存储、场景化应用,到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安全,整个生态形成了大概有22家的投资布局,这里面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什么建立这个生态?作为投资人对这个行业是最敏感的,我们的目的是共享,实现生态链企业数据源的信息流通、技术交流、市场资源整合,包括整个生态的协同。但整个生态建立光靠这些企业是不够的,这些企业会面临很多用户,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生态拥抱大数据企业,让生态圈内的企业充分接触到这个产业。因为只有流通才有价值,只有共享才能共赢,数据生态体系的良好状态是实现共享、共建、共赢的局面。
Q:对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展有何建议?
徐斌:中国目前整个大数据产业里有两点特别强:第一是数据很强,依赖于中国人口多,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迅速,所以数据积累相对较强。第二是应用很强,不管是互联网公司“BAT”,还是大数据创业公司,不管做风控也好、做营销也好,应用层面做的都非常强。但同时还有两弱,一是在技术层面投入不够,没有一些技术层面大的创新,也没有构建出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框架和技术生态,大部分公司在沿用国外开源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只是做了一些优化,这可能是未来的瓶颈,这方面急需补强。另外,中国最缺的是大数据战略人才。在企业里谁能真正帮助企业规划大数据战略?如何利用大数据获得业务价值?如何把大数据和商业、流程结合?如何做到局部规划和未来长期发展的设计等等,这种人才极度缺乏。
总的来说,从企业角度分析,特别缺乏战略层面有数据思维的、有企业IT背景的、能帮助企业规划的人才。
我对大数据生态联盟的期望有三点:
第一,在社会层面帮助各方去减少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合理期望和认知。第二,未来引入更多企业的IT从业者,如CIO、CDO,丰富整个联盟的组织构成,吸纳用户放的宝贵经验。第三,推动人才建设,特别是像CEO或者中高端的具有战略规划的大数据人才建设,培养有商业和数据思维,有技术背景的人才。这几个方面建设好,中国大数据会有大发展。(根据现场对话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