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卿
摘要:水毁抢修是水毁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公路养护的重要内容。在本次研究中将水毁抢修优先性影响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探究切实有效的抢修措施。
关键词:公路水毁;抢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6-50-02
前言
公路水毁灾害是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公路工程等多种因素下出现的问题,直接对区域性交通设施造成影响,水毁灾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出现在规划、勘测和设计阶段等,基于水毀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尽量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达到保证区域性交通设施完善性的目的。
1.水毁抢修的优先性影响
水毁损失主要是由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组成的,同时也会存在经济损失和无形的经济损失,公路水毁的经济指标指的是在某一个模型下可以进行计量的各个指标,非经济指标则指的是由于水毁直接引起或者衍生的定性组合,公路水毁的社会影响比较严重,需要从实际情况人手,及时对灾害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由于不同程度的损失情况严重程度不一样,要对结构形式进行细化分析,尽量降低经济损失。
受到断道模式的影响,如果公路达不到预定的功能,公路结构会受到影响,改道行驶或者改换交通工具会出现延迟的现象,受到阻碍物信息及延迟救灾经济指标的影响,间接损失比较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很难找到合适的计量单位对其进行计量。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公路格局进行划分,尽量保证道路能恢复到水毁前的水平,如果采用桩排等防护措施对水毁进行治理,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但是会中断交通,对周围农业发展造成影响。
对于水毁抢修的公路养护部门而言,在实践阶段需要关心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抢修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水毁发生后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会出现停运的现象,甚至由于阻车而阻碍物质信息交流和延迟救灾的经济损失,对区域国民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2.公路水毁的抢修措施分析
公路交通出现水毁后,必须按照优先性原则及时对其进行维修。以下将对公路水毁的抢修措施进行分析。
2.1洪水灾害的抢修
在雨季或者汛期,公路相关负责人要对所属辖区范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考察和巡视,尤其是容易毁坏的路段和构造物,可以设立专门的抢救队伍对其进行防护,及时发现险清,适当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出现洪水后,桥涵墩台及河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冲刷的现象,对周围构造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遇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桥梁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紧急的状态下,可以应用爆破的形式,炸开桥头,引放洪水。为了防止桥涵和路堤出现损坏的现象,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土袋、石袋防浪,芦排、草袋防浪,石笼防浪等。如果路堤被淹没,可以在临河的路面上采用草袋或者黏土等形成土坝,起到挡水的作用,洪水过去后可以将其拆除。山区公路往往会受到雨季山洪的影响出现水毁的现象,可以在路基边坡上开挖截水沟,将大量的雨水引道路基外面。在重要的路段要新修建防护墙,避免洪水冲刷路基。
2.2泥石流灾害的抢修
在山岭区域内,会出现暴雪或者雨雪天气,甚至会夹杂大量的泥土及其他物质汇入到沟谷中,形成短暂的间歇性的破坏性水流,泥石流多发于土体疏松的区域内,植被稀少及边坡陡峻等是多发条件。在大强度的暴雨或者融雪的作用下,按照物质的组成部分和特性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自然损失。在形成区域内,要适当对山坡进行平整,建立阶梯,为了防止出现水土流失或者坍塌的现象,需要及时修建停淤场,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停淤场的设立需要在堆积区的中下部,或设在二扇间的低洼处。如果桥梁跨过泥石流的山前很远处,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的调治措施,根据沿线路段的设计,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塌陷的现象,需要及时构建有效的基础防护装置。
2.3确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公路水毁是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在山区公路抢修阶段,需要提前设立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避免对区域性经济造成影响。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要强化汛期和雨季的检查,及时对各类排水系统及维修加固的构造物进行检查,及时打捞漂浮物,避免对建筑物造成毁坏和堵塞,此外公路水毁和地质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已有区域建立挡土墙或者截水沟,保证公路的通畅。在新建区域的道路,尤其是省道或者国道,需要做好水文调查工作,考虑到水毁对公路的影响,进而完善抢修措施,如果存在资源受限的现象,需要考虑到水毁抢修的排序问题,及时对不同的水毁点进行修复。由于水毁修复过程比较特殊,只有根据水毁原因和防护措施的应用条件才能制定治理措施,然后确定水毁点,及时对其进行计算,最终按照优先性设计要求进行修复。
2.4明确职责,实现分片包干
水毁公路当局应高度重视防汛抢险工作,加强领导管理,建立抢险救灾组织和水毁公路抢修机构,把防洪工作能真正的分解到各个单位中去,落实机构抢险责任,实现灾害区域东南西北分片包干,明确各个机构的责任。在公路问题上,要严格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公路水毁预防以及抢修落实到相应的公路所和交通站,分片、分级负责,构建层级负责机制。实现层层抓好工作的格局。汛期来之前应该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制定应防范,对养地方公路做全面的检查,同时排除相关水毁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资金的投入以做好日常的养护工作,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同时,建立水毁公路应急抢修队伍,分成工作组对各个线路继续检查,指导交通所做好汛期前的防范,汛期到来初期,对一些已经水毁的公路应当及时的组织人员进行抢修,避免水毁面增加,同时保障交通的畅通。
2.5抓重点,加强自救
在进行防汛的工作过程中要坚持先急后缓的原则,将工作重点防灾最严重的路段。对干线公路尤其是水毁比较严重的交通繁忙路段应优先进行抢救,根据水毁公路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抢修工作计划明确水毁公路抢修的措施、时间以及严重灾情处工作措施。
2.6做好排查工作
对于水毁公路区域的负责机构要做好排查工作,加强监管。组织路政人员以及交通站的人员等对易出现水毁公路周边进行排查,掌握可能存在水毁隐患的公路和桥梁的情况,同时对这些排查后路段进行登记和重点监控,制定合理的排除隐患措施。落实好公路所和养护站等的分片负责,加强路段的巡查。尤其是在下雨天应该加强巡查安排,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好安全防范,对危险路段应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果是没有办法保障安全的路段要限制同行,同时应该想办法开通其他同行道路,确保能正常的同行。对危险路段还应该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有规范的疏导交通,确保行人以及车辆的安全,同时确保物资运输的顺畅,
2.7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的畅通
水毁公路地方要落实好全天候的值班制度,各个单位都应安排二十四小时人员值班,保障灾情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落实信息报告制,根据相关的程序按时报告灾情情况,遵守组织记录,对迟报和漏报等现象要给予严格的惩罚,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保障这种错误不再出现,以免延误灾情抢救。
3.结束语
交通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减少水毁对交通运输设施的积极影响,水毁的防治比较特殊,也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措施,要应用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对工程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已有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引起重视,最大限度的合理应用资源,精心设计施工形式,保证公路畅通,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生产起到维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