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伟
摘 要:随着微信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新的挑战与冲击。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的影响,从教学改革角度提出切入“微载体”、提升“微”能力、实施“微”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微信;微控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爆发,新媒体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一款新的软件——微信,微信作为免费的网络社交平台受到大众的极力欢迎与追捧。微信的语音对讲、群聊、摇一摇、二维码、漂流瓶等功能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笔者通过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湖南省五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74%的大学生都开通了微信,大学生微信每天在线0~6小时的占59%,超过6小时的占9%。每天在线超过6小时的大学生,他们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过度使用微信,导致出现微信依赖症,部分大学生沦为“容器人”或“微控族”。
“容器人”或“微控族”心理问题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高职生 “微控族”现存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力 图探索一条解决高职生“微控族”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高职生“微控族”的媒介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要求,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微控族的定义
“控”取自“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随着微信使用人群的不断增加,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微控族”这一新生代人群,即他们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作“拿手机看微信”状,把手机带在身边,不时地刷朋友圈,关注微信,友情互动,想通过盯住微信的方式,把零碎时间填满。如何让学生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微信,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因其功能的多样性、全面性而受到高职生的青睐。
基于本文是对微时代环境下高职生“微控族”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对“微控族”的定义为:各种场合作 “拿手机看微信”状,通过微信消遣零碎时间和对微信过度依赖导致产生“微信依赖”的新生代群体。
二、微信的功能与影响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其语音对讲、图片分享、朋友圈等功能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过度使用手机的群体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微信的主要功能
在现代生活中,微信作为一种手机通信工具,从免费移动短信开始,逐渐增加了摇一摇、漂流瓶、二维码、朋友圈、图片分享、语音对讲、视频通话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多种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通信和社交关系管理平台。
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可以单聊,也可以群聊,可以和熟人聊,也可以和陌生人聊,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微信版本在不断更新,微信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且先后开放了系统API、公众平台、自定义消息接口,特别是在最新的微信4.5版本中开放了语音接口,这些更新标志着微信正式切入语音助手领域。
基于微信用户需求的逐渐提升,各垂直领域的语音助手纷纷开发上线微信版,实现智能交互、对话及提供服务。这意味着微信由一个单纯的社交软件变身为总的语音入口和智能AppStore(应用商店)。
2.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过度使用微信的“微控族”群体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沉迷网络世界影响学习与身心健康。微信影响“微控族”的学习效率,因“微控族”使用微信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这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很大的自由。
据调查显示,22.38%的高职生经常在课堂上玩微信,然而29.96%在晚上熄灯后仍然玩微信,他们轻则“只看图片和信息不说话”“遇到自己喜欢的才回复、转发”,重则“学习时间也聊微信”“随时随地都在玩微信”“熬夜都在玩微信”。他们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隐性逃课、旷课缺课现象严重,并且出现厌学、逃学、不想学等心理,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课堂学习专注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微信过度依赖不能自拔的“容器人”“微控族”群体出现休学、退学现象逐年攀升。
微信影响“微控族”身心 健康。在微信依赖症的影响下,高职生“微控族”长期沉迷在微信的虚拟世界中,逐渐形成一种错觉,把网络世界当成现实世界。不论有什么事,先要拍成照片传到朋友圈中展示一下心情,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求解决的方法。长久下去,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造成大学生出现现实人际交往能力障碍,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线上“绝对自由化”导致线下道德意识滑坡。在现实社会活动交往中,因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舆论压力等的制约,大学生努力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内心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落实到自我行为中,努力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然而在微信的虚拟世界中,基于微信的开放性特征,大学生接受信息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加之网络信息获取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促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容易对教师权威及核心价值观、道德标准产生怀疑,原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与挑战。
在“绝对自由化”的网络世界里,“微控族”群体崇尚个性,追求自我,渴望摆脱传统的家庭和学校的严格管制和束缚,进入一个没有管理、没有束缚的绝对化、理想化的“自由世界”,在虚拟的“自由世界”中为所欲为,因此常常出现微信中添加不健康公众账号、发不健康的信息和图片、聊不健康的话题、看不健康的视频等诸多问题。虚拟世界的“绝对自由化”导致“微控族”在现实社会交往与学习生活中丧失道德感和责任感,出现道德意识滑坡的现象,严重者则出现道德败坏等问题。
三、微信时代下高职心理健康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生“微控族”身心健康问题关系到社会人才的发展和和谐稳定,因此,针对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高职生“微控族”心理健康水平。
1.切入“微载体”,建立“微学习平台”
面对现今“微控族”“无人不微信”的现象,心理健康教学团队应迅速切入微信载体,建立“微学习平台”,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
一是开发基于微信语音接口的校园APP,切入“微载体”,将校园服务、校园新闻、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微信语言”的形式互动传播,在传播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与“微信”的对接,营造主流舆论导向;二是建立学校、社团、支部、班级等的微信公众平台,鼓励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通过使用微信实现信息交流、反馈与传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三是举办“微咨询”“微演讲”“微辩论”“微访谈”“微展示”等教育活动,建立“微学习平台”,让“微控族”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传道答疑解惑。让“微控族”实现从微信中“玩”到微信中“学”的转变,对“微控族”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提升“微”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在中心化的“微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微”能力如何,直接决定其能否为大学生所订阅,从而取得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话语主导权。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微信的过程中,应通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信息素养和微信操控能力,构建一支专业的微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理性魅力”。信息庞杂的时代,单向且自上而下地灌输政治理论,只会遭到学生的排斥。只有在对各种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的基础上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释,才会受学生欢迎,才会聚拢大批粉丝而成为意见领袖。
二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见微知著”的能力,要善于从学生微信碎片化的语言和信息中,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和会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早介入,让学生在被尊重、被关心中化解心结,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善用微信功能对心理健康教育 “微”创新
“微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主动切入和占领微信阵地,也不可忽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微时代”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善于运用微信的功能,加以“微”创新,从而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可以利用微信的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微控族”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和校园热点问题,并通过现实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加以深入剖析和互动。还可以利用微信语音对讲机功能,及时发布相关通知和提醒,组织集体演练等活动。开辟一条由原来的从微信中“玩”到如今从微信中“学”的心灵健康成长之路。
四、结语
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微控族”因微信成瘾而产生的群体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分析微信对高职生“微控族”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从教学改革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升高职生“微控族”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截至2014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38亿户[EB/OL].http://www.askci.com/news/201406/12/1211459257221.shtml.
[2]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张 琦.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91-93.
[4]李绍元.莫做微信时代的“低头族”、“容器人”[J].传媒观察,2014(2):16-17.
[5]张 钰.微信依赖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J].科技传播,2014(21).
[6]赵海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