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2015年寒假前夕,北京师范大学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坚一行,在时任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的陪同下,走进了该县卧佛寺乡中心小学,对这里正在实施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展开了观摩式调研。
卧佛寺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涿鹿县所有的教学单位中,数该校距离城区最远、办学条件最差,全校90%以上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
作为教育领域里的专家型学者,黄坚在了解到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的基本情况后,起初很担心学生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对他们的到访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无法顺畅地沟通和交流。然而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得益于疑探教法取得的初步成效,学生们面对外来者不但不会怯场,相反口语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比有些城里的学生还要强。”正因如此,黄坚日后去其他省市参加类似的调研活动时,都会提及卧佛寺乡中心小学以及那里的学生们。
今年7月,通过媒体报道得知涿鹿县叫停了“三疑三探”教改工作后,黄坚说他深表遗憾。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他指出,区域性教改是一种等待的艺术,靠“风暴式”推进是难以成功的,但并不代表涿鹿教改失败了。
黄坚认为,区域性教改既要有行政力量支撑,又要有专业力量引领;既需要一线教师坚守师德和底线,不轻言放弃,又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敢于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既需要社会各界为勇于担当、敢于挑起区域性教改重担的改革者以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需要改革者自身能够尊重规律,科学有序、坚定温和地推进改革步伐。
改革没有失败,除非主动放弃
民生周刊:从7月5日涿鹿县宣布暂停“三疑三探”教改工作,到7月11日郝金伦宣布辞去教科局一切职务,有人认为,这场改革终究还是失败了,您怎么看?
黄坚:我记得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曾经说过,创业者没有失败一说,只会暂时受挫,你可以再努力再失败,再失败后再努力,直至成功。除非失败后主动放弃了再努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涿鹿这场和“三疑三探”有关的改革也是如此。虽然被叫停了,但并不意味着教改就停滞不前了,相反它是要在运动中继续前行的。为什么这么判断?因为这三年里,改革的“种子”已经被深深地埋进了求变思想的土壤中,虽然经过了一场寒风,但谁也无法阻挡它的坚韧生长。这是时代发展的洪流,之所以不可逆,是因为有改革者没有放弃改革的初心,没有背离改革的初衷。
功成不必在我,改革者应尊重规律
民生周刊:在涿鹿,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说郝金伦作为改革者,其改革动机和方向并没有偏差,只是节奏没有把握好,有些急于求成了。您认为呢?
黄坚: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讲过,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
以我对郝金伦的了解,他如此殚精竭虑地推进“三疑三探”教改工作,绝非贪一时之功,也不是图一时之名,只是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在他的思维意识里,如果自己懈怠了,改革的步伐慢了,就会对不起涿鹿学生的未来。
然而区域性教改毕竟是一场慢艺术的展示,是一种等待的艺术,靠一个教科局局长在一个任期内搞“风暴式”推进是难以成功的。我认为,作为改革者,一定要懂得润物细无声,学会静待花开,要尊重规律。
除此之外,我还想提醒仍在路上或即将上路的改革者们,无论改革的难度有多大,都不要太过悲情,当然也不要小我,要懂得“德不孤,必有邻”,眼界要宽,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多交朋友。学会以一种开放的、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改革路上的崎岖与不平。
当然,我们需要为勇于担当、敢于挑起区域性教改重担的改革者以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用积极的、包容的情怀确保改革者不孤军奋战,成为孤独英雄。
改革是“一把手”工程,也需要专业力量引领
民生周刊:有观点认为,当地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行政力量推力过大,干预甚至剥夺了学校的自主选择权,让校长和老师们被动地去迎合这场改革。而真正的教改应该去行政化。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黄坚: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在我看来,教改在今天的背景和体制下,首先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必须依靠行政力量支撑,没有这种力量作为后盾、成为保障,改革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落地实施。同理,光靠行政力量的单方努力而没有专业力量引领,改革也会流于形式,失去“改变”与“革新”的真正意义。
因此,教改不是去行政化这么简单,而是要认识到行政支撑和专业引领是护佑其不断前行的利剑,唯有二者合一才能所向披靡。
互联网思维是教改力量的黏合剂
民生周刊:正如您所说,教改需要靠行政支撑与专业引领的合力来完成。那么,这种合力的黏合剂是什么?
黄坚:具体而言,在推行教改之前,行政力量不仅要为改革和改革者营造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大环境,还要重视客观规律的存在,注重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学会自力更生,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去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为什么一直主张用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是因为这种思维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提倡尊重、平等、交融和参与的思维。
这种思维能够让行政主体学会用未来思考现在,用结果倒逼过程,用宏观指导微观,为教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同时也能帮助专业力量更快、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事实上,我们所讲的专业力量,除了需要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型“课改教练员”外,其主体还是一线的教师们。
在教改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一线教师们的经验、实力和创造力,也需要一线教师坚守师德和底线,不轻言放弃,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敢于冲破束缚,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