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秀+王书芳+解纪茹
摘 要:高职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找不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因而产生畏惧、焦虑,影响其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三观”,勇敢面对挫折,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职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适当制造“人为挫折”,磨砺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高职;抗挫折力;对策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感情、就业等压力和挫折时,找不到合理的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因而产生焦虑和畏惧,影响身心健康,甚至放弃生命。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失败、失利”,“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社会心理学上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
二、常见的挫折类型
在高职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常见的挫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型挫折
学习型挫折主要是指高职学生由于学业上的不如意或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而产生挫折感。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一部分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生活而逐步放纵自己,经常旷课、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者玩手机,继而产生失落感;一部分学生对所填报的专业没有兴趣,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厌学情绪,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产生挫败感;还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往往失去学习热情,得过且过,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人际交往型挫折
人际交往型挫折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在与周围的人或群体交往过程中遭遇矛盾而产生挫折感。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的家庭环境有所不同,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方式也不尽相同,集体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表现出焦虑、压抑的心理状态,也有的学生沉溺于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游走于虚拟的社交平台,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关系,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恋爱型挫折
恋爱型挫折主要是指高职学生由于恋爱动机不端正或不能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挫折感。高职学生步入大学后,学习环境轻松了、学习压力变小了,随着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而开始进入恋爱的“活跃期”。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恋爱观还比较肤浅、对爱情的理解还很模糊,很少能客观理性地去对待恋爱中出现的矛盾,尤其是因追求失败而“单相思”或者失恋时,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精神崩溃,更有甚者还会产生报复或轻生念头。
(四)就业型挫折
就业型挫折主要是指高职学生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就业压力,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障碍、干扰时而产生挫折感。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就业竞争异常激烈,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期望值太高,而导致应聘失败,造成心理上的“处处碰壁”,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就业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性别歧视等问题,造成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增大,这些都会带给学生焦虑、失眠等挫折反应,产生挫败感。
三、提升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勇敢面对挫折
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生活目标,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养成主观符合客观的思维习惯,就会减少高职学生挫折心理和行为,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及时纠正和正确排解。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职学生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机制,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立和完善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高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三)适当制造“人为挫折”,磨砺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给高职学生传授挫折识,而且学生挫折承受力、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更是挫折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今高职学生基本都是“生长在温室”,他们遇到挫折的似乎并不多,因此学校或家庭就非常有必要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或挫折,让学生适当吃点苦,培养其抗挫折能力。
人生自古多磨难,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高职学生终究要独立的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除了社会家庭等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挫折,树立自信自强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永进.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困惑及对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
[2] 章敏.大学生抗挫折现状分析及抗挫折教育的对策[J].社会纵横.2013.
[3] 方鸿志,张建.大学生抗挫折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报.2014.
[4] 常友善.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践探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