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凝
这本该是暑假里一个极普通的清晨,但因为南方暴雨所致的洪灾,一家人的心情都免不了沉重了些。良久没有说话的女儿琳琳冷不丁感叹道:“我要是有三头六臂该有多好。”
我讶然:“怎么说呢?”
“本来我是想将来做一个生物学家的,可是现在我突然觉得,我或者还应该研究一下生态地质。你看这几年,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还竟然有龙卷风。”这小姑娘一本正经地回答,神情认真而坚毅。
欣然。面对天灾,这是我尚未长大的孩子力所能及范围内最积极的回应吧。
1
要说的是,自打琳琳出生,我们家就同电视断了缘分,琳琳小时候压根儿没有接触到类如天灾人祸之类的报道,更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境况一直持续到2011年,彼时琳琳已经上了二年级。某天晚饭时候,她突然问我:“妈,咱们这会有地震和海啸吗?”
彼时日本大地震以及海啸引发的恐慌还没过去,我知道她肯定是听到同学们的议论了。可地震与海啸的残酷连我自己都无法坦然消化,所以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嗯……我也不知道。我觉得应该不会吧。”我的回答模棱两可。
“可是咱们就住在海边。”女儿不依不饶。
“嗯,反正我觉得没事儿。”我感觉自己就要词穷,便起身查阅资料,当得知我们本地并不处于地震带上,并且几百年来都没有大地震的记载后,我很有些放心地告诉琳琳:“宝贝儿,我们这里不会有地震,当然也不会有海啸,你放心吧。”
“可是假如有我们该怎么办?”琳琳眨着眼睛,仍然不满足我的回答。
孩子的眼里,世界就应该美如童话,永远没有危险,我怎么可以告诉她事实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呢?想到这里,我有些愠怒地岔开了话题:“这个怎么会有假如!没有假如!快吃饭,别瞎想了!”
好在这孩子没再追问,事情不了了之。
后来我想,也许就是这一次,我逃避和模棱两可的态度在琳琳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惧怕的种子。
2
两年之后的三四月份,失踪的马来西亚客机还下落不明,韩国客船沉没事件又雪上加霜地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我与琳琳爸经常在饭桌上交流关于它们的各种动态。一个周末,琳琳爸喊我看他手机上的最新消息,却不料一旁的琳琳淡淡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坐飞机,也不坐船了。”
我愕然时,她爸饶有兴致地问:“因为空难和沉船?”
琳琳不搭话,只是重重点头。
她爸笑了,打趣道:“哟,沉了船就不坐船,发生空难就不坐飞机,你小的时候高铁也出过事,以后你出远门该不会跑步去吧?”
谁也没想到这话会让这已经半大的孩子瞬间崩溃:“你们可不可以不说这些事儿,我都忍你们好多天了,大家都在说,我害怕……呜呜……特别害怕……”
我笑着把她揽在怀里,安慰道:“别怕,别怕……”但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话的软弱无力——这样的恐慌,绝不是孩子“特别害怕”所能表达,当然也不是父母一句“别怕”能解决的。
她爸沉默片刻,拍拍琳琳的后背,说:“别说你一个小孩子怕,爸爸也怕!每个人都怕!哭吧,你先哭哭!”
她爸的话让琳琳更加肆无忌惮地放声大哭,我拥抱着她,很久很久,她才慢慢平息下来。等她情绪好些的时候,她爸拉过琳琳,问:“跟爸说说,你是不是跟爸一样,除了怕这些交通工具的不安全,还受不了那么残忍的场面?”
琳琳摆弄着衣角,点头。她爸捏捏她的肩膀,说:“太正常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关键是要把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悲痛这些痛苦体验发泄出来,知道吗?”看琳琳点头,她爸又顿了顿,接着说:“其实你发现没有,这次沉船人为的违规操作居多,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另一方面,你看到有男乘客帮女乘客逃生,看到那些满溢爱意的短信,看到救助人员拼尽全力去营救,去打捞,看很多志愿者为这次灾难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你悲伤之余,是不是还有感动?”
琳琳使劲点头,小声说:“我恨那个船长。”
她爸回答:“我理解。他做的确实不地道,太自私,不过也是求生心切。我还要补充的是,琳琳,沉船事件让这么多人一下子失去生命,特别是还有那么多孩子,这种悲痛,不仅是你,就是大人,也需要时间去平复,并且大家都会以此为戒,努力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看着琳琳,她用目光回应我。我突然发现,面对恐惧,安慰与逃避没有价值,而坦诚与面对,才是让孩子接受,让她心理慢慢平复慢慢成长的最好方法。
3
从那次开始,每每遇到天灾人祸,看到国际局势动荡,我们都会注意到琳琳明显的情绪低落,她总是习惯性地毫无逻辑地把这些事跟自己关联起来。于是每一次,我与她爸都跟她一起肢解那些“恐惧”,鼓励她发泄出来的同时,去试着理解世界的“不完美”,当然也引导她感同身受地体会人间亲情。平常,她爸则鼓励她为彻底减少天灾,避免更多的人祸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有意地增强着她的抗挫折能力。
与此同时,我也有意带回家一些二战体裁的儿童小说,《柑橘与柠檬啊》《安妮日记》中,她体会小主人公们疼痛的童年,体会他们遭遇困境时展现出的那些惊人的勇气与毅力,也体会家人们的爱所给予他们的温暖与支撑。
MH17航班40名荷兰遇难者的遗体回国时,皇室出迎,国家降半旗。一具遗体一具棺木一辆灵车,都由8位士兵抬灵,神圣而尊严。荷兰民众则自发注视运送车队,汽车也停车亮灯致哀。荷兰人勇敢直面恐惧,伤痛和死亡的姿态令琳琳深深动容。这一次,她爸跟她聊起生命,谈到了死,他说,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命。而生命注定了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小到一个蚂蚁,大到每一个人,所谓的尊重生命,其实就是尊重他们的自然规律,尊重他们的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可以去玩弄和践踏。
琳琳轻声感叹:“我怕死。很怕你们死,怕亲人死。爸,我总是害怕。”
她爸笑了,说:“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阶段,因为没有谁可以违背自然规律,要发生的总会发生。即使我们明白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也依然会悲伤,因为谁也无法忽视自己的情感呢。如果不害怕,那才真叫不正常了。这时候,记着不要太执着,时间会让你走出来。”
琳琳若有所思地点头。
4
琳琳渐大,一转眼,就长成了亭亭的大女孩。今年年初最疼她的奶奶去世,我们没有隐瞒她,为她请了假,让她陪奶奶度过最后的时光,参加奶奶的葬礼。那段时间,她的作文中、言语里,奶奶对她的慈爱以及她的悲伤一点一点呈现,她也一点一点走出来。经历就是成长,感受自己的悲痛,寄托哀思,表达思念,这既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最本质和内在的形式。
而直面伤痛,也让她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忧郁、胆怯、没有自信心的小姑娘。
今年阜宁的龙卷风以及南方的暴雨,每一次她都是边看边流泪。特别是看到武警安徽总队第一支队战士焦磊刷爆朋友圈的一双大脚,琳琳泪流满面,使劲忍着啜泣。我故意逗她:“哟,还哭啊,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感动?”
琳琳擦擦泪,板着脸跟我说:“你不哭,因为被毁的不是咱的家,还感动呢,如果这脚是我的,妈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感动吗?难道你不心痛?”我无言以对,琳琳接着自言自语:“哪里危险哪里就有军人,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地让群众安全,保护他们,让损失降到最低啊。”
之后,就出现了这篇文章开头的一幕。
作为她的妈妈,在天灾面前,自己的女儿会考虑如何避免灾难,为更多的人做一些事,我真的足够欣慰。
而回想她一路走来,我也是感慨万端。磨难不用刻意营造,当然也不可以回避,它来的时候,我们选择坚强,当然也不必逞强,与孩子一起面对、分享和承受它的过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到什么,就稳稳地全力承受什么。
给孩子一个有韧性和厚度的人生,其实真的是取决于父母的选择和态度。
编辑/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