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传真

2016-10-14 01:37
发明与创新 2016年29期

海外传真

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日前发现,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2015年9月时,臭氧空洞已比2000年时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研究认为,臭氧层的修复与空气中氯气的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氯主要来自氯氟烃,干洗过程、旧冰箱、发胶等气溶胶都会释放这种化合物。随着大气中氯含量的持续下降,研究团队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苏珊·所罗门相信,除非未来火山喷发,臭氧层空洞将进一步缩小,直到本世纪中叶完全闭合。

世界首款千核CPU问世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包含1000个核心的中央处理器(CPU)。该处理器包含6.21亿个晶体管,每秒可完成1.78万亿次运算,被认为是迄今核心数量最多的CPU。负责这项研究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和计算机学工程教授贝文·巴斯称,这款CPU取名KiloCore,是世界上首个千核处理器芯片,也是目前由大学研制的时钟频率最高的处理器。除了用于科研外,还能用于无线编码、视频处理、加密以及在数据中心记录和处理数据。

DNA存储获重大进展

微软近日宣布,利用DNA存储技术完成了约200MB数据的保存,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以及99部经典文学作品。华盛顿大学也参与了这一研究项目。微软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卡林·施特劳斯表示,DNA是一种优良的存储介质,被认为是磁带的替代选择,后者是目前用于长期存储的标准介质。相对于传统存储技术,DNA存储能带来更高的存储密度。目前,这项技术成本昂贵,操作复杂。不过,微软表示借力生物科技行业的研究成果和生物技术的进步,近期DNA读写工具的成本正在下降。

现实版“三体世界”被发现

科幻小说《三体》让很多人对三恒星系统及其行星上的生存环境着迷。欧洲南方天文台7月7日称,天文学家在半人马座发现一颗拥有三个“太阳”的行星,好像一个现实版的“三体世界”。这颗行星名为HD131399Ab,形成仅1600万年,距离地球约320光年,温度约580℃,质量相当于4个木星。这是目前利用直接成像技术发现的温度最低、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

新材料可通过手机检测有毒气体

一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有毒气体的感应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及近场通信(NFC)技术,可以让手机在几秒内读出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将这种感应材料植入使用近场通信技术的电路中,就能成为可检测有毒气体的传感器。操作时,只需用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手机“刷”一下传感器,5秒内就可在手机上读出是否存在有毒气体。

新加坡“机器天鹅”检测地下水质

在新加坡的一些水库,偶尔能看到几只天鹅,它们可能不是真天鹅,而是伪装成天鹅的水质监测机器人。7月10日至14日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水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借机展示“机器天鹅”。新加坡新闻与时事节目频道近日报道说,公用事业局正在测试“机器天鹅”,利用它监测蓄水池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和叶绿素等水质条件,以获取更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中国空军列装运-20飞机

7月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自此,我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之列。运-20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地域和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装备、物资和人员长距离、快速航空运输任务。运-20列装空军标志着国家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和我国远程投送力量发展取得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工业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对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天宫二号”拟于9月中旬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日前宣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于7月9日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今年9月中旬发射,之后开展在轨测试并建立自主运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访问的准备。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工程相关关键技术,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技术试验、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

中科曙光启动E级超算预研项目

中科曙光7月4日在北京举办“2016中科曙光技术创新大会”,由其牵头的百亿亿次E级高性能计算机原型系统研制项目正式启动。E级超算是指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被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曙光预研项目的任务目标是:完成E级原型机系统,验证E级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和路线图,形成E级机的完整方案,为国产E级超算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按照这一目标,曙光将凭借深耕高性能计算20余年的丰富经验,在体系结构、计算、存储、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冷却和可靠性等方面对未来E级超算的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正式入列

我国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7号船在完成60余天的海上综合校飞后,7月12日正式入列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远望7号船由船舶通用平台和航天测控通信装备两大部分组成,集当今船舶建造、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于一身,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它的入列标志着我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新跨越,航天远洋测控能力将实现新提高、新突破,对我国航天测控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下半年,这艘船将出航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等航天发射的海上测控任务。

国产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投入运营

6月28日,中国的天空首次迎来自己研发的喷气客机。成都航空公司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700飞机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抵达上海稍作休整后,再次搭载乘客从上海返回成都。ARJ21-700飞机是我国民用航空第一个投入营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也将成为中国商飞公司进入民航机市场的第一个主打产品。据了解,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座级78座~90座,航程2225公里~3700公里,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使用要求,适应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

我国第七次北极科考启航

我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7月11日搭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科考是国务院批准的“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和评估”专项期间的第三个航次,也是“十三五”期间的第一次极地科考。除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等我国传统考察区域,本次科考还首次将俄罗斯北部的门捷列夫海脊列入考察范围。本次考察队共128人,总航程预计为10000多海里。考察共78天,计划于9月26日返回上海港。

我国最大真空太阳模拟器研制成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月11日透露,该集团二院207所自主研发的我国最大的真空太阳模拟器已顺利完成验收试验,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可在卫星太阳能电池的检测、太空植物发育和良种培育、材料的耐辐射老化试验、空间飞行器的热平衡试验等领域发挥作用,提高我国地面模拟太空环境的能力。该真空太阳模拟器具有大尺寸光斑、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等特点,是我国该类设备中光照直径和辐照度最大的,有效光照直径达到5米,最大辐照度可达到1.3个太阳常数,相当于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接受1760瓦的辐射能量。

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首航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7月12日从上海临港芦潮港码头启航,开始第一次远航,奔赴“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前往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其附近海域。整个航程将历时63天,共8600海里。“张謇”号是专门为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设计的科考母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出资建造的远洋科考船。设计排水量48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60人。“张謇”号首航标志着我国万米级深渊科学流动实验室“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迈出了重要一步。

首款互联网汽车杭州问世

7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在杭州云栖小镇联合宣布:搭载YunOS智能操作系统的全球首款可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问世并在天猫上汽荣威官方旗舰店同步首发销售。这款被称为“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以汽车为移动智能终端、以地图和大数据为核心。汽车接入了物联网生态,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改变了新的空间、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汽车成为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更多的服务接入进来。同时,互联网汽车还是智能硬件平台,将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国产核电站“神经中枢”获国际通行证

由中广核旗下北京广利核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和睦系统,已于日前收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签发的独立工程审评报告,中国造核电站“神经中枢”就此获得国际顶级认证,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核级DCS技术的国家。目前,全球只有中广核和日本三菱两家企业具备从研发、制造、鉴定到运维服务全链条的核电DCS配套能力。

湖南拟增设科学技术青年英才奖

对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年轻人而言,《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意味着更多的奖励机会。根据该办法,湖南计划新增科学技术青年英才奖和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奖金分别为20万元和30万元。此外,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金达100万元。

7月13日,湖南省科技厅透露,在奖励对象上,《办法》将“公民”修改为“居民”;在奖种上,新增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和省科学技术青年英才奖,同时将省国际科技合作奖修改为潇湘国际科技合作奖。(据潇湘晨报)

中部首个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落户雨花经开区

近日,中部地区首个智能机器人产学研合作机构——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落户雨花经开区。该研究院立足长株潭产业基础,辐射中部六省经济圈,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培养、引进、孵化技术人才和优良创业团队项目,推广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引领长沙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智能制造和创新科技产业提档升级。(据长沙晚报)

湖南首家异地城市候机厅年内投用

你知道什么叫异地城市候机厅吗?很快,湖南首家异地城市候机厅就有望在浏阳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浏阳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购买机票、换登机牌、行李托运等“一站式”登机服务,当然安检还得在黄花机场的特别通道进行。近日,浏阳市城乡客运管理局对外透露,这个命名为“黄花机场浏阳湘赣边城市候机厅”的异地城市候机厅预计年内开通运营。(据长沙晚报)

国内最深地下立体车库在湘开建

地面上将建设詹王宫、城隍庙,而地下是一个深达40米、可停放160辆小汽车的智能化立体车库。7月12日,国内最深的地下车库在长沙市都正街开始挖掘基坑,预计10月底可完成建设。据悉,地下一层为进出停车场,下面是4组深达40米的垂直升降塔库,每个塔库20层,每层并排停放两台车。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电脑程序,沿垂直升降塔库上的电梯,用载车板将车辆送到不同层的车位上。(据湖南日报)

湖南大学研发生物3D打印机

利用3D打印制作人体关节、骨骼等已不鲜见,但利用3D打印制作细微的血管组织并不多见。这项能够定制个性化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新技术正在成为医疗手术的新期待。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教师谭志凯带领学生研制的生物三维打印机以聚乳酸/聚己内酯为代表的生物高分子为原材料,并实现快速成型三维实体。该仪器可以快速制备以小口径人工血管为代表的生物组织,也可以通过与患者CT和MRI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融合,为临床制备医学分析模型。(据新华社)

湖南首个海外人士外贸产业孵化基地入驻高桥商圈

君山银针、醴陵瓷器、沙坪湘绣,这些原汁原味的湖南特产,将有望通过高桥大市场这个窗口,在“一带一路”国家引起追捧热购。近日,湖南首个海外人士外贸产业孵化平台基地在高桥商圈成立,来自非洲、东欧、东南亚的13个国家客商代表通过该孵化平台,在专业导购带领下来到高桥大市场集中采购湖南特色商品的样品,带回所在国家拓展湖湘名品的海外市场。(据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