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89-02
在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同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创设导语、激发兴趣
要上好一堂课,新课前的导语起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教师善于创设导语,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指着室外的一棵大树说:"不把树锯开,你能算出这棵树的横截面积吗?"一句话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就告诉他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学得格外认真。
又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出示了唐僧师徒的图片,同时还播放了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一看都大声地说:"西游记,猪八戒……"我趁机说:"同学们,话说呀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馋嘴的八戒说:"师傅,好想吃月饼呀!"师傅说:"想吃月饼呀,我先考考你,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师兄,每人几块?"八戒很快就说出了答案。"那2块平均分给你和师弟,平均每人分几块?"八戒又很快说出了答案。师傅继续说:"那1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师兄,每人分几块?"这下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学完了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竖起小耳朵,听的很认真,轻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进行直观的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在转动的风扇、风车,正在上、下行的电梯和小朋友推动桌子等画面,屏幕上生动逼真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让学生用手来跟这些画面来运动,接着提问:"从运动的方向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导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也从这些运动中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这一节课中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简单易懂的内容。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利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他们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感受画面美的同时,让他们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动手操作,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动手操作和根据操作的阶段结果合理想象,对于学生理解新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减缓知识坡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我要求每一位学生用小木棍制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模具,上课时让学生拿出长方形模具,让同学们按着老师的要求,两只手分别抓住长方形两条边向相反的方向同时推拉,观察长方形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长方形就不是长方形了,有的说长方形变歪了,老师肯定并表扬回答得好的学生。接着要求拿出三角形模具,让学生抓住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向相反方向同时推拉,观察一下推拉前后三角形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这时,学生勇跃举手回答:"长方形用手推拉后形状会发生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不管怎么推拉它的形状都不会改变。"这时我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更加完整地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不容易变形,即具有稳定性。"这种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去体验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出结论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
4.巧设数学游戏巩固学习成效,让学生在乐中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巧妙的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并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认识上下》时,我利用小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点鼻子"游戏来认识"上、下"。教师出示"小猪"挂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预先确定好中轴杆,只需学生上下移动中轴杆上的笔就可以了。)教师:下面,我们来玩"点鼻子"的游戏,要求点鼻子的同学把眼睛蒙上,其他同学用语言来帮助他,让他尽快地点到鼻子。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热情地帮助点鼻子的同学。"认识上下"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选用学生比较爱玩的传统"点鼻子"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让一些即使不很理解上下空间位置的学生,也乐意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在游戏中认识"上、下",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领悟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体现了游戏的使用是为了学习"有用的"数学。
"找朋友"、"摘苹果"、"小小邮递员"这些我们常用的游戏,既照顾了学生的参与范围,又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知识。同时,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爱表现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也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中教师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
教学实践证实,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动;(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能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