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2016-10-14 17:11顾卫杰
职教通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中心机制

顾卫杰,翁 煜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顾卫杰,翁煜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而目前的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通过构建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即目标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促使教师发展中心高效、有序运行,为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以提升教师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目标;培养;激励;评价;保障

20世纪80年代,全球高等教育进入了关注教育质量的时代,各高校纷纷开始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教师作为高校教学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其综合能力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提升高校教师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措施。于是,国内外众多高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促进)中心等类似机构,旨在系统、整体提升教师能力。(1)相关政策。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任务。2011年颁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2012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尽管如此,我国的教师发展中心仍处于探索、萌芽阶段,并且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2)概念界定。目前,对于“教师发展”这一概念尚无统一定义。从广义角度可以理解为,包括一切在职大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1]而狭义的界定,则是特指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和激励,帮助大学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学和专业发展能力。目前,狭义界定更加契合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教高司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教学发展中心的重点突出建设内容包括: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优质教学资源等[2],以教师研习营、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学竞赛、教学咨询等多种形式展开。

近年来,职业教育业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然而,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水平和新常态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需要全面提升高职教师能力,培养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十分迫切。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准入标准和培养体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之间距离甚远。尤其是,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许多高职教师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我国高职院校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系统培养满足时代新需求的师资队伍。

(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到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师资特色偏重于技术应用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目前,绝大多数青年教属于“非师范类”,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学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引进的企业兼职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提供教学支持与服务。

(三)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学科和教学素养等方面,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由非专业人员,经过不断的学习,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超过60%,已成为教师的主体。但多数教师缺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高校缺乏专业化设计与引领、给予的个体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不够。因此,需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转变专业发展理念,形成学习共同体,为其提供有效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建设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意义重大,而健全的运行机制是中心效能的保障,关系到中心功能的有效实现和规范有序运作。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刚刚起步,因此,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校情,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心运行机制,必须客观分析现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取其长处而改其不足。刘立新提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应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增长机制、教师个性化咨询服务机制、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机制和教师教学评价机制。[3]沈文淮在文中指出,应从多元合作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角度建立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机制。[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多元化研讨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指标化评估机制,建立了多元化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咨询,并对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跟踪反馈;同时,从高职教师教学需求和教师成长出发,构建了“资源+平台+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行体系。[4]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性、强化产业合作性的趋势,构建了由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组成的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5]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内容未体现高职特色

虽然,不少教师发展中心建立了由教学督导、教学名师、资深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形成了规模化培训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一系列培训制度。但是,服务的范畴多为提供教学咨询,而缺乏高职教师所必须的专业实践和科研服务。同时,当前我国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服务内容主要以培训为主,而培训多以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估为主,该方式缺乏对培训过程的跟踪,无法全面、客观地衡量培训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人员组成仍需优化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大多由行政管理人员运行,他们可以从事日常管理工作,但无法满足教师发展中心其他职能要求。因此,大部分中心会聘请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指导具体的课程教学。此外,多数中心缺少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在转变教学观念、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指导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更是缺乏能够系统培养教师实践技能的企业类导师。

(三)管理保障丞待加强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几乎都是通过培训经费的形式管理内部资金,存在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单一的弊端。此外,多数中心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为新进教师,或所在专业的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而鲜少关注处于中间层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导致中心服务管理的覆盖面不够广泛。

三、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

应依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指导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利用有限的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针对现有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经验、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五位一体”中心运行机制,即目标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目标机制

教师发展中心有别于学校行政机构和教学机构,是具有复合职能的服务型机构。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因此,中心应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市场、行业企业的关联度,以培养具有“三能、四有”结构的优秀教师为核心目标;与此同时,中心应坚持柔性管理,以服务、帮助、支持和引导工作为主,减小对抗性;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各司其职协同发展。

(二)培养机制

发展中心实行“校、政、行、企”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围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技能,重点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教师先实践、后上岗,以及青年教师帮带培养机制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工作。中心应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搭建由专兼结合的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的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教学名师督导、教研专家、企业高技能专家等。

(三)激励机制

发展中心需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重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1)建立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改进与职称、薪酬等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的评估机制,如通过考评制度、分配制度、晋升制度等诱导因素,对教师个体进行目标引导;(2)中心需配备健全、人性化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并营造和谐的中心文化与融洽、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凝聚和感召广大教师,增强教师对中心的归属感和自豪感;(3)通过校本项目拨款、专业协会、基金会的支持增强中心的吸引力,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发展活动,对教师实施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激励。

(四)评价机制

监督与评价是教师发展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院校,应由校企双方共建监控和评价体系。一方面,为避免行政化培训机构的弊端,对中心各职能负责人的工作绩效考核,采用以工作质量导向和需求导向的评价与考核模式,即不过度关注工作的“量”,而重点关注工作的“质”,主要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评价为主,切实将中心服务职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建立“自下而上”的问责制度,由教师作为中心的问责主体,对领导人员的工作态度,管理机构的工作方式与效能进行评价,使中心的真正服务于教师发展。

(五)保障机制

为保证发展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资金等制度性保障措施,为中心健康、有序运行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制定要起到明显的导向性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中心的活动中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源于事业性拨款,因此,高职院校主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在完善体制基础上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教师发展中心的福利惠及到每一位教师;此外,还需契合职业教育发展大方向,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中心经费多元筹措机制,为中心提供发展新动力。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并健全运行机制,促使中心高效、有序运行,为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以提升教师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发展。

[1]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3-26.

[2]沈文淮,谢幼如,柯清超,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66-70.

[3]刘立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与运行机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97-100.

[4]顾苗丰.高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路径及运行模式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3):116-119.

[5]潘玲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2-177.

[责任编辑李漪]

2015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G299)

顾卫杰,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翁煜,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6)20-0051-03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中心机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