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娟
摘要: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关键词: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18-01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1.创设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2.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被教师重视、赏识。但由于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对自身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纵向评价进入到纵横向评价并存,更确切地说是横向评价占主导。因此原来的自信变得脆弱,并非常留意教师的评价,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表情,敏感的孩子也能从中分析出教师认为我好,或教师认为我不好。假如受到的赞赏比较多,这个孩子就会调整自我评价:老师都说我好,我一定比别的孩子好;反之,如果受教育者得到的冷落和失败比较多,孩子的调整的自我评价就成了:我一无是处,老师不喜欢我,成绩这么差,肯定我的脑子不如别人聪明。在这两种心态牵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小学数学赏识教育无疑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的肥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一个肯定的点头示意、一句鼓励的评语都会让学生产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涵了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严格要求,也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当然,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讲求分寸。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不是走形式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具体,不能不着边际进行空泛的表扬,这不会激起学生的心理感应;表扬学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学生会产生骄傲心理。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在赏识学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不再批评学生,没有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做到两者很好的结合。教学必要时也有批评和处罚,但强调正面强化。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介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关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