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国,黄江波
(集美轻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契合度模型构建与研究*
何华国,黄江波
(集美轻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新常态,通过对福建地区的9所中职学校的问卷调查以及对2010年 至2014年近4年来技能竞赛赛事的统计分析,构建了技能竞赛-专业教学动态契合模型,据此模型客观的评价了目前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的契合程度,为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今后的改革提供依据。
技能竞赛; 专业教学; 契合度; 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新常态,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技能竞赛主办者的初衷是想通过技能竞赛来检验和提升专业教学,促进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自2007年伊始,教育部在国家层面组织了大规模的、各级各类的技能竞赛,这么多年过去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契合”程度究竟如何?社会大众和媒体多凭直观感受而模糊地判断其成效,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所以研究尝试以电工电子类技能竞赛为着力点,通过实证,研究和探讨出一个基于具体项目(电工电子项目)的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契合度模型并对其进行科学辨证的分析[1]。研究不仅对同一时期的截面数据资料进行横剖研究,探讨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在特定时期的相关程度、关系与变化,而且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也进行了追溯和分析,以抽象的方式探讨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2个目标变化的趋势与规律。采用了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手段,综合使用了直方图、分层图、排列表、检查表和统计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一个在坐标轴体系中变化的赛-教契合模型,并在此模型上,尝试用该模型对不同层次的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契合程度进行科学的分析,探讨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今后的改革方向。
契合度(consilience)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是判明现象因果联系程度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集中不同场合中,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因果联系,契合度越高,这种联系就越紧密[2]。契合理论的应用一般分为2个部分:一是能力-需求契合,二是供给-需求契合。关于竞赛与教学契合,国内外都鲜有研究,本研究从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2个维度来分析契合度,建立行为-结果契合模型,分析竞赛行为与教学活动的相互作用,其中包含正面的互动和消极的互动。契合度模型的构建正是基于上述理念,统计分析了自2008年至2014年的福建省9所中职学校的技能竞赛,查阅比对了2010年到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行业技术技能要求,进而寻找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因果联系,试图建立起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契合度的理论模型。
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结果导向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直接获得师生对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契合度的评分评价,结果导向法则是根据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之间的交互、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来对二者的契合度做定量、定性评价。
根据前文界定2个研究变量,首先是师生对技能竞赛与教学的契合度评价。研究设计了包含内容一致性、目标一致性、岗位一致性、训练一致性、动机一致性等5个类别共20个题项的调查问卷。量表根据Likert5点尺度计分方式给每个选项1-10分不同的权重,用来衡量师生对目前竞赛和教学契合度的认知,然后,再将二者之分数相减求出差距,当差距的绝对值越大时,则竞赛与教学契合度越低[3]。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研究使用了IBM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使用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如表1,Cronbachs α系数最小值为0.7,表明该竞赛-教学契合度量表有很好的内在一致性,总体以及各个维度的信度指标良好,表明该问卷调查出来的数据可以用来做契合度分析。
表1 可靠性统计量
第二个变量是根据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交互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来评价,即二者是否融合以及融合程度。这里设计了竞赛项目和专业体系的融合、竞赛要求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核心技能和专业基础的融合等3个项目共15个分项的评价要素,并根据网络上可查的数据和学校可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研究委托第三方对福建省的8所职业院校做了调查,涉及普通校和国家教育改革示范校,涉及对教师的调查和对学生的调查,对学生发出320份问卷,其中回收问卷311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264份,样本调查有效率为82.50%,对教师发出80份问卷,其中回收问卷79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73份,样本调查有效率为91.25%,样本调查描述见表2,调查结果描述见表3和表4。
表2 调查样本描述
表3 竞赛-教学关系调查结果分析
表4 竞赛-教学相关度调查结果分析
技能竞赛从国家到地方,已经成为常态化,常态化的技能竞赛是否和常规的专业教学进行了有效融合,详实的数据为我们反映了二者的契合程度。通过对2010年至2014年4年间技能竞赛的赛项分析,各级各类的技能竞赛基本上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要求,而不再单纯是某一方面的操作技能的考核。以技能竞赛中电工电子类赛项中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为例,学生不仅要进行与竞赛有关的技能操作训练,还要有厚实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为基础。正是有了合理课程体系、科学训练,才能够成就在技能竞赛中出类拔萃的同学。
专业教学滞后于行业要求,学校所教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是职业院校的痛点。技能竞赛如果能够推动职业学校的专业改革,而学校的专业改革再反过来促进技能竞赛的发展,这要求竞赛设置与专业教学必须高度的融合。通过对近4年的技能竞赛的竞赛要求的分析,82%的赛项都注意了对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与时俱进,不再考核一些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技能,而学校为了获取好的竞赛成绩,也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必须紧跟行业脚步,注意将基础理论和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有机结合。以电子产品装配为例,2010年以前的技能竞赛基本比拼的是学生的装配速度和基础电子知识,而从2010年开始,电子产品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技能竞赛也将竞技的重点转移到了智能电路的安装和调试上。
纵观近几年的技能竞赛,大部分竞赛项目的设计强调两个方面: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4],这就要求参赛的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创新意识。专业教学是专业基本功的保障,不能一味的强调核心技能而忽略了基本功的学习,造成专业空心化,只有基本功踏实了,核心技能才能高屋建瓴,创新意识才能水到渠成。
目前国内外契合度研究大都是静态的研究,通过相同性、相似性或者价值取向等指标来测量契合程度,但对于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的契合度研究来说,这些契合衡量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测量了竞赛-教学的契合度,但基本上是“结果导向”的测量,即实际测量的是技能竞赛-专业教学二者结果的相似度和相关性,是赛-教结果的静态契合,没有从技能竞赛、专业教学互动发展来探索赛-教契合。这里使用了“动态契合”的概念[5],即不仅要看结果,还要以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角度去测量技能竞赛-专业教学的契合衡量指标。
根据前面的师生调查数据,在“结果导向”的基础上结合“动态契合”这一赛-教契合衡量指标,我们使用技能竞赛-专业教学的空间坐标体系,建立了赛-教契合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所谓赛-教双高契合,是指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高度契合。在专业教学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对应项目的技能竞赛,而技能竞赛的发展又反过来倒逼专业教学,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二者在相互的促进中不断改变和进步。这其中专业教学在前,正是有了专业教学的充分发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了相关的技能竞赛项目,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有公共的影响因子,即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和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实际上是行业的需求,在技能竞赛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原来的专业教学已经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这就促使专业教学要改革和进步,二者交替前进,阶梯式上升,从而实现赛教双高契合[6]。
赛-教竞争融合实际上一种低层次的、貌合神离的契合。同样是在专业教学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技能竞赛,只不过是二者各自形成了引领的、竞争的关系,各自为政,互相孤立。如果过分强调专业教学,而技能竞赛没有跟上专业教学的脚步,就造成了竞赛与教学脱节,赛-教两张皮,低层次的竞赛沦为某些厂家牟利的工具,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专业教学可能变得繁杂而无头绪,秩序混乱,失去了行业的指导,变得停滞不前。另一个角度,如果过分强调技能竞赛,专业教学有可能变成精英教育而没有惠及大众,将竞赛变为专业教学的指挥棒,使得教学成为竞赛的附庸而失去独立性,影响了正常的专业教学,虽然发展了行业的特定技能,但却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通用技能,得不偿失[7]。
新常态的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技能、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技能竞赛体现了行业操作技能的要求,但职业能力不仅仅是要掌握特定行业的操作技能,还要通过弹性化的职业能力开发目标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技能竞赛不能脱离专业教学,如果“以赛代评、以赛代学”,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各走各路、自说自话,就会造成职业教育背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8]。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好技能竞赛,另一方面要打破“应赛”教育体系,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推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行业技术发展,使技能竞赛成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推手。同时专业教学也要紧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主动将技能竞赛的规程和内容纳入到专业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推动专业教学的改革。
研究通过统计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启示:①专业教学是基础,技能竞赛是手段。只有基础夯实了,才有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要发挥技能竞赛的引导和带领作用,带动专业教学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②目前的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契合度还有待提高。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合作,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学生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但却不是专业能力的全部,只有将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二者紧密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技术技能人才。③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的契合需要政策的指导。随着竞赛项目和赛事的增多,这几年的技能竞赛出现了功利化、精英化的倾向,使得技能竞赛成为厂家牟利的手段、少数人的竞赛,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技能竞赛改革迫在眉睫,以改革为契机,推动行业、专业发展。
由于研究调查对象的局限性,样本数量不够多、区域较为集中[9],可能会造成信息收集的偏差,影响契合模型中变量的分析和契合层次的界定,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1] 张弦波,王文亮,张琳娜. 学生技能竞赛对高职教育建筑类专业教学的启示 ——以“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大赛为例[J]. 门窗,2012,10:133-134.
[2] 曹武. 基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的企业员工敬业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 刘丹. 植入性广告的品牌—内容契合度对品牌认知与态度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3.
[4] 张金红,刘方,白艳玲,刘巍,陈容容,石雪芹,赵玉红,邓飞,王宏刚,刁虎欣. 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3:233-236.
[5] 王林雪,李昆鹏,邵芳. 科技服务业个人-工作动态契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06:162-167.
[6] 朱青松. 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 王桂莲,于万成.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 搞好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 职业,2011,33:35-36.
[8] 陆素菊,张倩. 培养职业能力: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 职教通讯,2011,05:14-17.
[9] 赵红梅. 个人-组织契合度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关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2009,03:342-347.
G712
A
1007-550X(2016)06-0047-05
10.3969/j.issn.1007-550X.2016.06.002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路径和方法(编号:JAS14496)。
2016-04-12
何华国(1978-),男,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机器人控制器、开源硬件;黄江波(1972-),男,工学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LabVIEW、机械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