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刚
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早转早主动”的要求,加快推进以去产能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探索百年老矿脱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新路。
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积极退出产能减轻负担。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资源枯竭重点煤炭企业之一,徐矿集团把退出落后产能作为保生存渡难关的重要举措,遏制了亏损上升趋势。一是主动关闭衰老矿井,先后关闭徐州矿区韩桥、大黄山等12对资源枯竭矿井,退出产能679万吨。二是加大产能退出力度。主动向矿井所在省区上报今年关闭计划16对,共计产能1295万吨。三是积极核减生产矿井产能。现有15对生产矿井原核定产能2499万吨/年,按照276天工作日重新核定产能为2116万吨/年,核减383万吨/年。四是主动暂停、缓建煤矿新项目。2015年对已开工的新疆恒源、红山、赛尔四矿和陕西中庄矿暂停建设,共计产能900万吨。
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坚守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职工创造幸福的企业使命,聚焦关井分流全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职工队伍和矿区秩序保持稳定。一是全覆盖式做好宣传引导。持续开展“鹰的重生”、“改革转型”学习教育,组织自主创业巡回报告会,评选创业明星,宣传创业典型,凝聚“早转早主动、先转赢先机”的新共识。二是稳妥有序分流安置职工。坚持尊重个人意愿与统一分流安置相结合,多种渠道让职工自由选择出路。积极搭建“双创”平台,广泛开展转岗培训,最大限度分流安置人员。三是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保证大部分单位工资按时发放,力争在岗一线职工工资不下降。四是深入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摸排职工队伍情况,对职工动态实行零报告制度。
以结构调整为方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走出去开辟新的战场、建设新的能源基地,把投资重点、发展重点放在优质煤电化一体化大项目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面。一是加快推动生产场所由本部向异地转。积极在新疆、陕甘等“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和开发建设能源项目,省外煤炭产量占集团总量的2/3以上。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由上游向下游转。积极参与和实施“蒙电苏送”、“疆电东送”等外送电基地项目建设,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努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煤电化产业链。三是加快推动由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转。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指引,先后成立7个新兴产业项目公司,重点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链,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领域。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全面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相继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着力破除传统国企思维和机制障碍。一是大力实施瘦身强体改革。全面实施组织机构、干部人事、公务用车等系列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推行经营业务部门公司化运作。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整合重组煤、电等产业优质资产,设立江苏徐矿能源股份公司,积极推进上市工作。新设企业全部为多元投资主体,实行管理层和骨干职工持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三是采取超常举措渡难关。停止向亏损企业输血,主动关停长期亏损和扭亏无望企业。领导干部带头降薪降待遇,齐心协力保现金流保生存。四是建立选人用人新机制。创新体制机制,超常规措施引进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新企业、新录用人员全部采取市场化用人机制,公开公平竞聘上岗。
(作者系徐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