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荣善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读、议、讲、练的结合,这样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一定能够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46-01
新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发式教学研究成果是提高中学思想品德素质课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开展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启发式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1.以情启发,导之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教师都应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启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深厚兴趣。
1.1语言含情,讲授知识。当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式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情感,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索。
1.2故事渗理,启发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学生比较生疏,教师应进行增补或形象系统化,如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例举时传祥的例子,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还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关心周围的人",走访了学校附近的一所福利院,向学生们讲述那些老人的故事,并亲自带他们去福利院关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他们的爱心。在课堂上经常用这样的故事去教育、感化学生,觉得这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更能启发学生。
1.3教具展示,形情启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讲授"为人民服务"知识点时,用投影机打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了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生生的大块馒头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用情启发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爱学、会学,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
2.巧设疑难,提高能力
有人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己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1把握好疑点,不要老提出那些只让学生作简单的判断式回答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切忌无痛呻吟的什么都议一议,要议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用议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2.2提问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杂,以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2.3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要局限于学生只会从书本上找答案照读,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现象。
设疑要做到以上几点,这要求教师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了如指掌,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
3.有“启”而“发”,巧留余地
没有教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老师的"启"只是引子,学生的"发"才是关键。所以,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比如,在讲到《热心助人》这个问题时,谈到了不少助人为乐的道理和感人故事,比如像张华舍身救农的事迹,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我……,那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在现场……",让大家讨论两分钟后回答,一下子学生们的兴趣都高涨起来,互相讨论,踊跃发言,有人说去报告,有人说自己没力救人,也有人说跳下去等等,通过了讨论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热心助人是不讲条件的,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就更深刻了,也真正从讨论中提高认识。
4.初中思想品德课启发式教学
4.1阅读。教师根据教材可读性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悟出道理,然后经过教师的点拨,切实理解概念、原理的内涵。例如,在讲"犯罪"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列举的事例,然后教师再总结,概括"犯罪"的几个要素,然后得出结论,即"犯罪"的正确解释。
4.2剖析。教师在讲解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剖析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认真思考。例如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典型事例,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地位及影响。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认真思考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4.3充分举例说明。要多列举事例,从各个方面说明教材内容。在讲"做一个忠于人民的人"时,要充分列举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用事例来说明"做一个忠于人民的人"应具有的品质以及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更能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4.4充分启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例如在讲"性格"、"良好性格的特点"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举例、思考、总结、得出结论,并让学生举出反面事例,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不断提问,启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精选实例,提供思维材料,做到引人入胜。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课主旨。经过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得到最佳效果,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认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也正是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客观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读、议、讲、练的结合,这样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一定能够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