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优化供给侧上突围

2016-10-14 22:36
群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结构性江苏供给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党中央明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作为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省委省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确保中央决策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变:识变、应变、求变。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旧的问题不断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在新起点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识变、应变、求变。当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不抓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迟早会走进死胡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我省要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准:定位要准、理解要准、认识要准。当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各种解读,准确认识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还有一种误解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江苏的供给结构虽然在逐步改善,但还没有跟得上需求变化的步伐,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要在供给侧上发力,着力向着长期发展和全民福祉的方向转型。在强调“去”的同时,不能忘记“量”的积累,在强调“去”的同时,要警惕“改革空转”,防止产生新的过度供给,在科学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理解要实、谋划要实、落实要实。现在的改革是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理解不到位、谋划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是制胜之法,顶住重点任务、狠抓落实是成事之基。江苏要在要素端、生产端、消费端、投资端、出口端发力。抓住一条主线,即把经济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供给侧;深化一项改革,即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一个平台,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做好一批产业,即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吸引一批人才,即领军型企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唯此,方能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上快人一拍,在主动探索上先人一步,在改革落地成效上胜人一筹。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全新挑战,也是时代机遇。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凭着披荆斩棘的勇气、决战决胜的信心、雷厉风行的作风,汇聚起江苏人民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磅礴力量,在新江苏建设中就一定能够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围战。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结构性江苏供给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