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蓝情结

2016-10-13 13:35周雪妮王羿
中国服饰 2016年1期
关键词:印花布传统工艺传统

周雪妮+王羿

蓝印花布的靛蓝之色在中国古代称之为青,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思想家荀子,曾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说的就是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由蓝变青的染色过程。

由蓝靛染料发展成为蓝染的工艺技法,所染出的大青、绀青都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颜色,从而形成了中国民间特有的“尚蓝情结”。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种蓝》专门记述了从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七月中做坑,令受百许束,作麦秆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蓝淀成矣。”这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制蓝淀工艺操作的记载。

蓝印花布的染料以蓝草为主,蓝草依其科属的特性与生长环境,主要分为蓼蓝、山蓝、木蓝、菘蓝四种。江苏以盛产蓼蓝闻名,也因此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每年5月7日,南通人会收割当地出产的蓝草,作为蓝印花布的染料进行加工。

蓝印花布工艺是在传统夹缬工艺和镂空刻版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匠人们多年探索逐步形成。随着各种防染工艺运用日渐成熟,特别是宋代出现了桐油竹纸镂空印花版,以及防渗工艺的提高,这两项革新不仅使传统印染业得到空前发展,也诞生了漏版刮浆防染的蓝印花布。

传统文化韵味

明清时期,人们会把自家织成的棉花坯布拿到染坊,包袱布,被面、床帐、床帏,祖母、外婆的蓝衫花袄、头巾、围裙等,所染的图案吉祥而丰富,或染凤穿牡丹,或染麒麟送子,家里若有求学应试的一定要染个状元及第或五子夺魁。染坊会在这些散布上缝个签,上面编着号码、主人姓名、布的米数、纹样要求等,染成之后待人来取。染坊还会发一个写有染布密码的小竹片,取布的时候拿着这个小竹片和染坊对应的另一个竹片相对,对上之后才能领布。淳朴的蓝白之美记录着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乐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随着外来“洋布”不断增多,全国大部分明清染坊都受到了洋布的冲击,民间蓝染作坊逐步改染五彩花土布,加工印制蓝印花布逐渐减少,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但由于南通特殊的地理位置,蓝印花布的作坊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深植于南通的蓝印花布小染坊、印染合作社遍布南通各县乡村。

于1954年成立的二甲印染厂在经历了90年代改制后由国营企业变为私有,厂长曹炳康怀着对祖传手艺的敬畏之心,从花版刻制、刮版漏浆,到入缸染色、固色刮灰、染成整理,染制过程依旧遵循古制。如今女儿与女婿一起帮忙打理厂中生意,在年轻人的主张下注册了品牌“蓝麒麟”,并开拓电商市场,不断尝试开发新的蓝印花布产品,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工艺。

事实上,蓝印花布所传达的文化韵味本身就体现着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大智慧生存哲学,体现了质朴天真之美。

在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浮夸风气之下人们也开始不断寻求心灵上的皈依,蓝印花布的清新自然与手作之美,恰好可以带领着人们寻求那些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记忆以及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

但在蓝印花布服装设计以及相关产品的设计中,目前普遍存在着审美水平较低、缺少设计感以及元素运用生硬等现状,款式单一保守,图案多以花草动物等繁复组合纹样为主,整体或大面积应用,给人过于乡土化的感受。同时,在产品多样化上的开发力度也不够。

因此,笔者认为在以蓝印花布为元素的服装设计中解决好跨年代元素是至关重要的。打破人们对蓝印花布服装、产品设计的固有概念,让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重新注入现代审美中,充分参与到市场和商业文化的流通中,延续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发挥其真正的文化价值所在。

聚合小众市场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大众的生活,并越来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理念,这对于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以蓝印花布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常被工作和生活日趋快节奏的“实用主义者”视为“落伍”“古旧”和“保守”,渐渐将其边缘化。

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土著”,其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可避免地令他们天然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层“隔膜”,随着这个趋势的延伸,以及传统文化自身在传承上的短板,了解和传播传统工艺和文化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阻力。

然而,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围绕着传统文化审美趣味的小众化需求在这一平台得到释放。而互联网和数据整合行为也为聚合这些无限的小众受众提供了可能。这些无限的小众市场曾被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称为“长尾”,他还在其著作《长尾理论》中提到,“小市场的经济学与大热门市场相差无几,任何产品都能创造利润,无论流行程度是高是低”。

笔者认为,蓝印花布的现代化设计当从定位开始,以源于蓝印花布的传统美学并适用现代生活的日常用品为主打产品,以原生手作而不局限于手作、能适应规模化批量生产的生产方式,通过数据调研和整合,拟定产品样品,再以众筹的模式宣传推广,聚合散落各处的受众,完成资金的提前到位和蓝印花布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播推广,继而形成持续的品牌效应,培养固定的受众并不断扩大其在受众群中的影响力,以此来不断延续蓝印花布文化的生命力,并对其不断创新,以保证蓝印花布文化源源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创造力。

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蓝印花布的魅力在当今时代得以绽放,让蓝印花布真正“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猜你喜欢
印花布传统工艺传统
浅谈蓝印花布发展特点及其发展对策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少年力斗传统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申请世遗
南通蓝印花布申请世界非遗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