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勋
新突破
王智沛走向了领奖台。
他的作品《心向往之》获得了金奖。
这是2016年1月15日上午江西省首届“青山湖杯”服装创意设计大赛暨颁奖晚会的现场。
据介绍,此次大赛2015年7月大赛开始征稿。
半年多的时间里,共收到参赛作品435件。
然后,经过效果图初评和成衣复赛,20个系列107套优秀设计作品从中脱颖而出,参加动态展示总决赛。
最终,除了王智沛之外,钟兴的作品《青山湖之韵》、黄琴的作品《麻·时尚》、王辉《回归》获得银奖,设计师张越洋的《门前故事》等6件作品获得铜奖。
而来自全国十佳设计师评委袁大鹏教授和省内外服装专家、设计大师、超模及企业家担任大赛评委,他们根据评选规则,从设计作品的原始画稿、成衣效果、主题思想、实用性、时尚性、创意创新以及面料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审、打分。
大赛在《我想飞的更高》的音乐中落幕。
这在江西是一个突破。
显然,他们看到了设计的力量。
这要从2013年说起。
新发展
这年5月,新任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批示,要在江西省建立江西省服装创意产业园,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继而,江西省工信委经过考察论证,确定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区建立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以立足南昌、面向全国,打造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地。
据介绍,项目意在搭建服装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设计院所的产研结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培育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孵化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聚集一批专业设计人才,以形成江西省高端针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和涵盖针纺产业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
目标是,力争到2018年,昌东工业区聚集纺织服装企业400家,纺织服装产量占全省的30%,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00亿元。
这将成为青山湖区服装发展的关键。
而青山湖区早已成为江西省服装产业基地,主导产品T恤衫、文化衫,90%以上出口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其针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九大产业集群之首;企业出口总额57.2亿元,位居全市针织服装行业之首。
事实上,江西已培育了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共青城羽绒服装、奉新纺织、南康西服西裤、分宜麻纺织、瑞昌棉纺、信州麻纺、德安纺织、于都服装服饰等九个省级产业基地,其中,青山湖区、共青城、奉新县、分宜县已先后晋级为“国家级纺织特色产业基地”。
“近年来江西抓住转移的历史机遇,服装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销效益连创历史新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江西省工信委副主任谢光华说。
的确,截至2015年底,全省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17亿元, 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更是达到33.7%。
同时,江西也诞生了25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以及“鸭鸭”、“回圆”、“深傲”、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康意”、“怡诗缘”等江西名牌及著名商标。
当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之地,在创意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主品牌、创新与研发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等方面。
比如,昌东工业区90%的服装出口,多数没有自主品牌,行业竞争力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品层次相对较低。
正是如此,江西省工信委举办本次大赛,以营造培育服装设计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掘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设计师队伍,从供给侧为全省服装产业提供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有效提高江西服装整体设计水平。
“这为江西新一代服装设计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谢光华说,他们将发挥本土的优势,用敏锐的设计思维,抓住当今的流行趋势,设计出展现赣派特色及气质的服饰品。
显然,人才培养成为关键。
新人才
金奖获得者王智沛,来自江西服装学院。
现场作品精彩演绎,除了国际模特外,也有很多江西服装学院时装表演专业大学生。同时,本次大赛舞台设计、模特、编排、化妆等具体工作,也由江西服装学院专业学生具体负责。
其实,这样的大赛,对江西服装学院的学生们来说,并不那么陌生。
在这里,他们整合了一条街,做大学生创业基地。而入驻资格,则经过创业大赛的层层选拨。
他们建立“模拟服装品牌公司”,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还与服装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
以业冠名共建的研发工作室,企业布置任务,学进行运作,进行实战训练。
更重要的是实行订单教育,比如开设利郎班,专为利郎品牌服务。
他们在校园开设和企业阿仕顿品牌共建的专营店,企业提供货品,学校提供经营场所,学校组织学生经营。
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每年的需求招聘都在12月,学校不允许企业提前前来,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再比如,学校有很多设备,可以去企业拿订单,但因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同样是不被允许。
根据介绍,他们的目标,不是做东方的哈佛,而是应用技术性院校,专心为一个行业服务。
“办学二十余年来,我们不改初衷、坚守梦想,走出了一条立足行业、服务产业、特色引领的发展之路。”校长陈万龙说。
正是这样,他们所培养的人才,更接近行业。
这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