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骑兵

2016-10-13 11:10齐元勋李运
中国服饰 2016年2期
关键词:服装品牌细分发展

齐元勋+李运

“加快推进品牌建设是促进行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

他是在2015年12月31日召开的201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他认为,在国务院领导提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大背景下,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差异化,更好地满足了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新需求,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真正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这是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新思路。

其实,一路走来,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作用更是愈加凸显,尤其是金融危机阴霾还未散去,品牌力量更是见证了行业的发展。

据介绍,2010年以来五年间,品牌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长40.42%,利润总额累计增长25.61%。2014年平均利润率达8.51%,明显高于全行业5.45%的利润率水平。

这其中很大原因缘于研发,“这五年,品牌投入累计增长23.08%,投入强度保持在2.2%—2.4%,明显高于全行业1%左右的水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说。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孙瑞哲说。

显然,品牌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行业速度变化的稳定器,行业动力转换的推动力,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催化剂。

这是品牌的力量。

而此刻,中国市场竞争却愈加激烈。

据统计,截至2015年8月,优衣库在中国新开40家店面,H&M新开34家,ZARA新开19家。

而他们在中国总门店,已分别达到383家、270家、168家。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开店面快速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数据显示,优衣库、ZARA、H&M等十大快时尚品牌,在成都店面达63家,仅次于上海的151家以及北京的135家。而武汉、重庆、杭州、苏州、沈阳、南京、西安等城市门店数均超过30家。

与此同时,他们纷纷入驻天猫,呈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局面。

这是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

“他们经验可以学习,但不要照般。”恒源祥总经理陈忠伟说,如果没有研究到品牌背后的文化基因,简单地模仿只会是一条不归路。

而东蒙集团董事长池慧杰则认为,好产品是品牌前提,做好产品就要有匠心,就要有设计以及生产环节的柔性。

实际上,AIka爱家早已携手派克兰帝,成立木牙科技,进军智能服饰领域。

他们依靠精确定位、电子围栏、运动管理、陪伴技术优势,借助互联网众筹手段,获得了消费者认可。

另外,他们还把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和纺织材料、智能硬件进行了深度结合,开发了披肩、冲锋衣等智能服饰,通过大数据分析,满足消费者保暖、健康需求。

“用户变了、内容变了、媒体变了、营销变了,所以品牌必须改变。”AIka爱家总裁陈利军说。

“消费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发展,使得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时尚话语权,”孙瑞哲说,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要求差异化、细分化的产品,从而推进品牌细分发展。

的确,品牌细分化的速度加快了。

比如,思凡将品牌细分为UNFED BASIC思凡基本、SUNFED HOLIDAYS思凡假日等四个系列,分别定位于成熟知性女性、休闲假日、高端晚装及年轻女性电商品牌。而经过这一细分,精准对接了消费需求,2015年上半年销售就增长35%。

同样,安踏进行了产品差异化调整,并扩展儿童产品领域、引进时尚运动品牌FILA授权,2015年上半年销售额也实现了24%的增长。

而“乔菲”针对40岁以上成熟女性,以社区实体店降低终端店铺租金,以个性定制实现零库存。

细分只是开始,针对细分市场跨界资源,进行综合服务才是细分真谛。

这是中国品牌的一个新机会。

探路者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户外大生态圈”;美盛文化逐步向影视、游戏、儿童产业延伸,打造“大文化娱乐服务生态圈”;朗姿股份打造覆盖“衣、食、住、行、娱、美、医”生活方式的“泛时尚生态圈”……

在此基础上,拥有条件的企业,开始了国际化之旅。

比如江南布衣进军日本、香港、加拿大、巴黎、美国等多个国家。栋梁、圣迪奥S.Deer、安踏、波司登、匹克、李宁等都把专卖店开到了国外。

同时,朗姿收购韩国品牌AGABANG,玛丝菲尔收购了意大利成衣品牌Krizia……

其实,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类企业超过2600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的品牌企业海外设有销售网点,平均布局超过10个国家。

品牌值大大提升。

根据2015年“纺织服装品牌价值评价50强”企业及自主创新品牌价值20家企业的相关资料显示,48家企业品牌价值超过5亿元,4家企业超过100亿元。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制造品牌发展稳健,终端品牌进步明显,区域品牌不断提升,国际品牌加速形成。”孙瑞哲这样总结说:“中国原创服装品牌梯队基本形成。”

“十三五”开局,未来正打开。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2020年将有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实现城镇化,这将带动1600亿以上的衣着消费增量。

而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的实现,衣着消费支出至少有7500亿元的增量。

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将极大拓展纺织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行业品牌建设,构建以质量、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为品牌核心内容的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知名品牌,是当前我们行业实现‘强国的必然选择。”王天凯说。

“关键是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行供给侧改革,”孙瑞哲说:“从刺激扩大需求到精准匹配需求,化解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因此,他提出了“明道、取势、优术、合众”的方法论,即登高望远,认识全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同心同力,共建共享。

他认为,中国品牌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

为此,需要加强创意设计、产品质量、营销渠道,以更好地满足甚至创造新需求。

“品牌先行,”孙瑞哲说:“因为品牌是行业发展的灵魂。”

猜你喜欢
服装品牌细分发展
我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任重道远
图片报道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
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价值评估及细分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Under the New Media,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of Dress Brand Display Platform on the Design Method
中国服装品牌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