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钇
张丽霞,女,1968年1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原籍内蒙古多伦县。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锡林作业区采油工,先后获得华北油田公司2003、2005、2009年度劳动模范,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华北油田·榜样”,2010年度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04年度“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先进女职工”,2012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3年11月,她工作的吉4计配站被命名为“张丽霞站”,同时被确定为华北油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201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自1977年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油建二公司职工胡宁帮成为华北油田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以来,近40年来,张丽霞荣耀地成为华北油田第9个全国劳动模范,是唯一的女劳模。
张丽霞工作生活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16个全国劳动模范,其中女劳模5人。
无数次采写张丽霞,每一次采写后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特别相似。或许是冬季锡林郭勒盟实在太冷,张丽霞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实在太艰苦的缘故,每一次采写完张丽霞后,我都不自觉油然而生地想起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特别是近年来,张丽霞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更加叫人感到心疼。
得知娇小羸弱的张丽霞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消息后,我的记忆深处立即又回荡浮现出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那气势磅礴、恢弘雄伟的旋律。几天过去,这一旋律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余音缭绕。于是,我下定决心,再一次、更加完整地采写张丽霞。在我几乎混沌、不断撞击贝多芬《英雄》交响旋律的脑海里,我发自本能地不自觉地留下了“情愫——发展——丰碑——永恒”几个关键词,于是,张丽霞的身影又活灵活现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一、质朴的情愫
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季节里,张丽霞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在企业和集体最需要的时候,她义无返顾地挺身而出,以质朴的情愫和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默默无闻地为企业和集体尽职尽责。她赤胆忠心、无怨无悔地磨砺、打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格个性。
她被工友们称为“铁娘子”,但“铁娘子”也有哭的时候。
1997年9月,张丽霞休完产假,由原单位——原二连公司哈南作业区调到锡林作业区工作。不久,她因工作出色,被提升为该作业区吉32断块第9计岗位长。那时,第9计负责管理该断块7口抽油井,从第一口井到最后一口井有近10公里的路程,张丽霞带领她的工友每天要往返两次在这崎岖的小道上巡井、取样,风雪无阻行程近50公里。
“五月解冻九月雪,一年只有两季节。地下冻土三米厚,双层玻璃不关风。”张丽霞所在的二连分公司锡林作业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草原腹地,秋冬有“白毛风”,春夏有“沙尘暴”,全年无霜期仅5个月,最低气温达零下43摄氏度,寒风凛冽,冷气刺骨,张丽霞和她的工友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坚持工作。冬季上班前,她们要戴上狗皮帽子,穿上大棉鞋,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到井站,她们就拿着冰冷的铁锹、管钳等工具一口井一口井地检查,处理着头天夜里从采油树盘根里渗漏出的油污。由于穿得太厚,行动不便,用不了多长时间,工友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只有张丽霞还在那里坚持一丝不苟地工作。当工友们在原地歇够了劲,再去追赶张丽霞时,7口井的巡检工作已基本结束。
张丽霞干工作从来不知疲倦。1998年年初,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雪尘暴”天气,刮过来的积雪比小站围墙还高。张丽霞和几位从大站派下来的男同志一起清扫、搬运积雪。然而,没过多久,有的男同志自觉败下阵来,只有张丽霞和个别男同志还在那里汗流浃背地干活。在清理泵房里的尘土时,许多男同志累得没有了耐性坐在一旁,而张丽霞却还在那里认认真真地打扫着玻璃夹层里的细沙。张丽霞比男同志还要能干的消息不胫而走,从此,工友们送她一个雅号——“铁娘子”。
1998年3月,锡林作业区原油生产严重欠产,针对这一严峻的生产形势,该作业区积极采取一系列生产措施。正在这时,张丽霞已患多年的肩周炎和腿骨刺疾病,因天气变化,旧病复发了。那时候,张丽霞不要说上井干活,就是抬胳膊和行走都感到非常疼痛。可是,当她得知作业区将在自己管辖内的几口到期焖井启抽时,她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径直跑到作业区。这一去就是十多天,她和许多男同志一起,在冰天雪地的井场不分昼夜地劳作。她的手脚冻僵了,肩周和关节更加疼痛。但是,当她想到产量吃紧的作业区必须践行这样的举措时,她就忘却了一切。
几年的风霜雨雪,使得张丽霞原本靓丽细滑的皮肤早已变得粗糙黝黑。由于采油树渗漏出的原油浸过手套,对皮肤有较大的损伤,工友们就在手套内加一层胶皮加以保护。但是张丽霞不这样做,她认为,手套太厚干活笨不利索。为方便起见,她甚至在夏天有不戴手套劳作的习惯。
张丽霞的性格天生倔强从不服输。一次,采油队要在计配站旁统一植树,并派来了两名男同志协助9计的工作。一开始,大家有说有笑,活计干得既轻松又愉快。可是不多久,树坑挖不下去了,原来是碰到了冻土层。两名男同志说“等冻土化松了再挖吧”,说罢放下手中的铁锹扬长而去。看着两位男同事渐渐远去的身影,张丽霞不信这个邪,她不相信这冻土除了男人,我们女人就真的挖不下去。只见她摘下狗皮帽,脱下防寒服,一把捡起地上的铁锹,和另外一个女工友奋力地大干了起来。经过一番苦战,张丽霞终于按要求种下了十几棵白杨树。
然而,张丽霞毕竟不是铁铸的,她也是血肉之躯,她是一个女人,她只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细,她也有哭的时候。
那是1999年初春,某施工单位在9计一井场施工,本该把井场收拾干净验收后才能收工,然而,该施工单位因急于处理其他井的工作,外雇一名临时工只用了半推车干土,往地上一撒就准备打道回府。这时,张丽霞走了过来,只见她用铁锹轻轻一铲,细细的干土下面翻出的全是油泥。张丽霞坚决不予验收签字,任凭这名临时工好说歹说。最后,这名临时工竟用污秽的语言唾骂张丽霞,并威胁说要揍她,张丽霞当场被气得哭了起来。但是,张丽霞并没有被吓倒,她更没有动摇自己的工作原则。第二天,那位临时工回到井场,整整推了6车干土才把井场收拾干净。张丽霞工作负责,很好地保护了井场环境和集体的荣誉,受到了作业区干部员工的一致好评。
在张丽霞的带领下,9计的工友们每天坚持两次巡井,负责检查所辖7口井的各种参数及其情况。她们克服了二连油田全年无霜期仅150天,冬季特别寒冷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严格管理,精心呵护,实现了井场冬季无积雪,春秋无尘土,夏季无杂草,各项基础资料创一流的业绩,先后被评为二连分公司“三标”达标岗位、文明班组和标杆计配站。张丽霞为9计赢得了应得的荣誉。
当集体的利益受到挑战时,她以大无畏的勇气,毅然两次做出重大选择。在工作和生活极度辛劳的情况下,张丽霞感叹:“睡觉是一种幸福,我多想安安静静地和儿子睡一个好觉啊。”
张丽霞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这种幸福却又是酸楚的。自1997年休完产假上班以来,张丽霞要来回奔波于医院和工房之间,这是因为她患高血压、心脏病已有十多年历史的母亲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在医院度过。那时,婆婆也因肺病在两年前做过肺部切除大手术,身体一直不好,也经常住院。双方兄妹大都工作在外地,身边仅有的一个哥哥,也因照顾母亲太劳累于2001年患了心梗,照顾双方老人及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她和丈夫以及一个姐姐的身上。然而,面对这繁重的家庭负担,张丽霞对待工作不但没有一丝懈怠,相反,在集体的利益受到挑战的时候,她却毅然做出了两次重大的选择。
1998年5月,锡林作业区根据吉32断块整体经济效益情况,撤销了原热采队。按理,张丽霞家庭负担繁重,她完全可以和其他员工一样,充实到吉45断块去工作。然而,当她看到环境最脏、条件最艰苦、需要天天倒班的卸油点没有人愿意去时,心里非常难过。在申报新岗位时,她毅然选择了这个艰苦而又繁重的岗位。那时,她母亲的病情愈加严重,每天下班后,张丽霞不是往家里赶,而是急匆匆地往医院跑。她要去医院替换丈夫或姐姐护理母亲,晚上甚至还要陪床,常常是与母亲同挤一张床,或趴在床沿上打一个盹,第二天一早,她照样去上班。由于长期休息不好,生活没规律,张丽霞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有时,她的头疼得直想吐,但她还是强忍着坚持工作。1999年年初,张丽霞为了搞清每一天汽车拉运原油的含水是否超标的问题,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跟着拉运原油的汽车去几十公里外的井站,实地调查了解装油倒水情况。回来后,张丽霞根据自己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作业区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先放汽车底水后再装原油的建议。作业区领导经过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验证,采纳了张丽霞的合理化建议,有效降低了汽车拉油含水,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一年,张丽霞光荣地被评为华北石油管理局劳动竞赛先进个人。
这是她第一次获得局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卸油点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张丽霞从没有请过一次假,从没有早退、迟到现象,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卸油点里的门窗、玻璃,她总是擦了一遍又一遍。化验取样时,有的人请开车司机代劳,而她不管刮风下雪,道路有多泥泞,上汽车有多困难,总是亲自爬上高高的油罐车顶部,严格认真地按照有关规定取样,有的工友说她“傻”、有“洁癖”、有“多动症”,而她不顾一切总是把有限的精力全都用在了工作上。
2001年9月,锡林作业区为进一步优化注水,降低站外分散注水费用,在吉一联大站新建了高压注水泵,需要6名岗位人员。由于该岗噪音大,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操作严格,作业区决定在人员配置上统一使用男员工。可是,经过人力资源调配,该岗位还缺员三人。大家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愿意调整到这一岗位上去。就在这气氛十分凝重的尴尬时刻,张丽霞猛地站起来说:“我去!请领导把我的名字加上吧”。她的话音并不大,但语气却十分坚决。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慎重考虑,张丽霞诙谐幽默地说:“男同志能干的活,我们女同志也一样能干,妇女能顶半边天嘛。”顿时,僵持凝重许久的现场气氛活跃了起来。在张丽霞的带动下,又有两名女员工也主动报了名。2001年10月,吉一联合站注水站终于在入冬前实现了如期投产。后来,张丽霞与这两名女员工因工作出色,处处与其他男员工比着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注水三枝花”,享誉在锡林郭勒辽阔的大草原上。
那些年,由于繁忙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照顾有病的母亲和婆婆,张丽霞关心照料儿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每当张丽霞和丈夫都要上夜班的时候,不到八岁的儿子就要被送到爷爷或姥爷家过夜。儿子经常这样问张丽霞:“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忙?为什么总要去上班?为什么总是要去陪姥姥?你什么时候能够陪我睡一个好觉?”望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和期盼的泪光,张丽霞这个被工友们称为“铁娘子”的普通女工顿时低下头,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张丽霞内心十分清楚,她给予儿子的确实太少太少了,儿子要她买的《老夫子》一书,她因为工作太忙,一拖再拖,直到儿子从同学处借来阅读完了,她都没有时间去一趟新华书店。2003年1月22日,儿子因感冒发烧长期未愈转化为肺炎,与母亲同住一个医院。这天,张丽霞跑上跑下,忙左忙右,护理了母亲又要陪儿子输液,液还没有输到一半上夜班时间又到了,儿子大声地哭喊着:“妈妈,你能不能陪我把液输完了再走?”听着儿子委屈的哭喊声,张丽霞的心肺像要炸了一样,她极不情愿地推开了儿子的小手,转过身去,猛地冲出了病房。在这家庭和事业之间,张丽霞再一次选择了后者。在去上班的路上,张丽霞默默地哭成了泪人。这些年,儿子的生活和学习几乎都由她丈夫一人照料,赶上她丈夫需要每天值班时,儿子要不今天被送到他姥爷家,要不明天被送到他爷爷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作为一个母亲,张丽霞给了儿子多少关爱?有时因为工作和照料老人太忙,她都不能给儿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儿子的脏衣服几乎全由丈夫一个人清洗,儿子要了好久的足球鞋,直到儿子快小学毕业了她都还没有去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难道是张丽霞不愿意给予自己的儿子吗?张丽霞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是把企业和集体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中,张丽霞几乎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她是太劳累太辛苦了。她长久以来的愿望就是和儿子睡一个好觉。她说:“睡觉是一种幸福,我多想和儿子安安静静地睡一个好觉啊!”
张丽霞对待工作极端负责,她说:“母亲病了可以送医院,有医生负责,儿子上学有他爸和学校监护,但我的岗位上出了问题,我对不起二连分公司的广大干部员工。”
在吉一联大站高压注水岗,张丽霞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大。由于高压注水泵功率高,负荷大,尤其是几千分贝的噪音,使本已患有严重精神衰弱症的张丽霞雪上加霜。每当她迈进注水泵房那扇尽管已是双层隔音的大门时,她的头就像要崩裂、炸开一样难受。她竭力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等待理智恢复了平静,她才从容地开始工作。那时,领导多次要给她调换工作岗位,她每次都毫不犹豫坚定地说:“不,我能胜任的。”
张丽霞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拿过枪、打过仗、入了党,对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经常教育她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张丽霞从小就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学校期间,张丽霞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工人。然而,给她思想带来深刻变化的,是她在生完孩子重返工作岗位以后。那时,她还在锡林作业区吉32断块7计岗位上班。一天,她正在大站量油,由于地层压力太大,原油管线忽然被憋漏了。只见突突放喷的原油冲出管线,满天飞舞,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她极力想关住阀门,控制住管刺,但因管线压力太大, 喷刺出来的原油太凶猛,使得她根本无法靠近。正在这时,时任锡林作业区主任、共产党员,后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的龚明珠与其他几位巡井员工从远处发现了这一突发事故。张丽霞远远地看见龚明珠第一个跳下了汽车。他一边跑一边脱去外衣,不顾一切地迅速向着放喷的管线冲了过来。只见龚明珠眼疾手快,双手紧握阀门,用力向左一拧,仅用了短短几秒种就控制住了油喷。而龚明珠的身上,从头到脚全沾满了乌黑的原油,像个雕塑矗立在井场。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幕,给了张丽霞心灵极大的震撼,她从自己身边的共产党员身上亲眼目睹了共产党员的风采。1999年6月,张丽霞经过慎重考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时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最基层的普通女工,既没有学历又没有什么特长,我入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当官,更不是为了掌权,我只是觉得加入到党组织里生活和工作,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的思维会更开阔,认识会更深刻,提高会更迅速。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至今,走过了一条充满了艰辛而又伟大的道路,我愿意为她做更多的工作,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
张丽霞这种朴实的思想情怀从始至终体现、贯穿在她平凡的工作之中。她识大体,顾大局,一心一意为油田着想。1999年9月,吉20—45井正由某参战单位进行启抽放喷作业,因为操作不当造成产量降低。张丽霞如实地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作业区领导经过认真论证,认为张丽霞所反映的情况属实,坚决责成该参战作业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返工作业,为作业区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有人质问张丽霞为何要一意孤行地得罪施工作业单位。张丽霞认为,孩子的衣服脏了可以明天再换,而岗位上一旦出了问题是永远都不能弥补的。张丽霞质朴的情愫充分体现了她忠诚于企业,忠诚于集体的大无畏精神。
张丽霞对待工作恪尽职守,极端负责。那时,丈夫张宏在锡林作业区变电所工作,实行的是七天轮休制。当丈夫在家休息时,张丽霞可以在上零点班之前休息一会儿。但当丈夫上班走了之后,张丽霞里里外外一把手,有时,累得她筋疲力尽直不起腰杆。哪怕晚上有零点班,她也不敢打个盹,怕的是睡过了头误了上班时间。一次,张丽霞感冒发着高烧,正赶上她上夜班。看着张丽霞难受的样子,丈夫不忍心地劝她说:“请个假吧。”张丽霞反驳说:“你八点班不请假,四点班不请假,单单零点班请假,你是不是不愿意上零点班呢?”张丽霞生怕别人对她产生误解,硬是坚持要丈夫把自己送到了班里,并以顽强的毅力上完了这个夜班。
张丽霞处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企业的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她想企业之所想,干企业之所为。2005年3月,作业区正在争分夺秒地开展“夺油上产”攻坚战。正在此时,张丽霞已患多年的肩周炎和腿骨刺疾患又复发了。当她得知自己管辖的几口井急需启抽时,她拔下正在输液的针管,一瘸一拐径直跑到了作业区。这一去就是十多天,她和男工友一起在冰天雪地的井场不分昼夜地劳作。她的手脚冻僵了,肩周和关节更加疼痛,但一想到原油上产,她就忘却了一切。
二、快乐地发展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夏季里,张丽霞成为了宛如星辰最靓丽的一颗宝石花。她一步一个脚印,快乐播种,愉快耕耘,始终澎湃着二连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我爱北疆绿草地”的豪迈气概。她忠于企业,乐观向上,把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的热血默默地献给了壮丽的石油事业。
尽管在采油一线连续工作了几十年,但张丽霞总觉得工作很快乐。因为她的心里装着的都是企业的利益。她说:“只有在工作中学会了分享,才能在艰苦的环境里百炼成钢。”
夏日里的大草原枯草发嫩芽,绿意染大地。张丽霞就像草原上美丽的“干枝梅”,乐观、坚韧、顽强,始终“热爱油田,以站为家”,始终与企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绽放出更加娇艳的光芒。近30年来,张丽霞先后在装卸油岗、高压注水岗、中控室、采油计配站等一线岗位工作过。她挑大梁,扛重担,专拣劳动强度大、任务艰巨的突击性工作。她说,不是岗位选择了你,而是你必须服从工作岗位。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时,我们的工作才有动力,企业发展才有源泉。
2005年10月,张丽霞所在的锡林作业区吉7计由于已经退化的老井比较多,成为二连油田比较难管理的采油断块。为了照顾野外工作的女同志,按照二连油田连续上班36天、休息24天的特殊工作制度政策,吉7计以在岗员工一男一女为一组进行资源配置,当一组工作时另一组则休息,两组交替倒班。
入冬以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大、雪大,特别寒冷,一般是由男员工负责巡井、取样,女员工负责在站内量油、调节各井参数等。当两组发生重叠时,就安排开展一些劳动强度大、任务艰巨的突击性工作。每当这时,张丽霞就主动把另一名女员工留在站内,自己和另外两名男员工在站外干起较为繁重的工作。
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张丽霞一心装着企业和集体的利益,始终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认真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各项工作。
每年入冬之前,季风最大,为采油树包扎保温层是许多人都不愿意做的“粗活”。刺骨的寒风冻得人伸不开胳膊,张丽霞抢着和男员工比着干。粗糙的纤维丝布在季风的肆虐下,打在身上、抽在脸上,既痒又痛,令人望而生畏。从不示弱的张丽霞不顾这些。只见她将盆口粗的丝布圈夹在两腿之间,双手擒托起一尺见宽的丝布,与男员工相互传递着丝布,密切配合,共同把采油树包裹起来。时间一长,有的男员工累得满头大汗,娇小灵巧的张丽霞仍如织花一般,继续轻松自如地编织着采油树的“外衣”。张丽霞说:“如果不及时包裹好这些采油树,等霜冻一来,这些采油树就有可能被冻住。到那时,将直接影响的是原油产量。”据统计,张丽霞先后管理过80多口油井、20多口水井,每年参与的采油树保温工作就有10多口。近30年来,张丽霞累计为200多口油水井的采油树进行过防护保温,所包裹的丝布总长度达3万多米。尽管工作很辛苦,但张丽霞说她每一次给采油树穿好了“衣服”,都要认真仔细地打量、欣赏采油树一番。它们像威武雄壮的战士,傲立于大草原,守望着油田,守望着未来。
张丽霞从没有觉得采油小站的工作有多么的艰辛和寂寞,因为她总在为他人着想,为的是把方便留给同事。
在采油小站,白天的计量工作完成之后,晚间的生产主要靠巡井人员进行维护。在锡林油田,每一个夜班巡井司机一个晚上要巡井100多口油水井。为了不给夜间工作的司机增添工作负担,张丽霞总是把工作往前赶。每天下班前两小时,她总要认真详细地再检查一遍设备管汇,发现问题及时与维修人员取得联系,坚决不给夜班工作的同事留下隐患。长期在小站值夜班的巡井司机郭春兵说,张丽霞管理的井站极少发现问题。维修人员也表示,到了张丽霞的井站干活比哪儿都痛快,因为她总是积极配合,主动帮助维修人员拿管钳、递扳手、擦拭零部件。她跑得比维修人员还快,干得比维修人员还欢。也因为这样,这些维修人员总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他们都很乐意与张丽霞共事。
在采油一线岗位不要说连续工作几十年,就是在小站待上一年,很多人也觉得闷得发慌。但张丽霞觉得工作很快乐。因为她总是在用自赏的眼光欣赏着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程序。每天一上班,她首先要到配水间检查一遍生产运行参数,看一看增压泵机油液位是否正常,电机温度是否过高,柱塞有无刺漏,各注水单井是否按配注执行。然后,她走到计量间,仔细检查各单井压力、掺水量、回水(站)温度等情况。最后是倒流程,并详细地计量出各单井产液量。处理完毕这些,她就利用每次计量过程中需要等待的10分钟间隙,打扫站内卫生。还没等计量工作结束,站内外环境已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亮亮。
张丽霞干工作以“严、细、实”而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许。她只要一进入岗位,就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从细微处着手,认真细致地维护设备、清扫地面,把一扇扇窗户玻璃夹层里的细沙清扫干净,准确录取资料、填写报表。张丽霞说她每完成一个工作步骤,都要坐下来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哪一个死角还没有擦拭干净,工具、仪器摆放是否正确,各项参数是否准确无误。张丽霞就像雕刻艺人那样,她是把工作间里的每一个仪表、阀门、管汇、电机,甚至是窗户上的把手等物件都当成了工艺品,并赋予生命。张丽霞说:“只有在工作中学会了分享,才能在艰苦的环境里百炼成钢。”
张丽霞有着强烈的爱企意识。她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不爱自己的企业,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何谈发展。”
参加工作后不久,张丽霞亲眼见证了一个牧场的兴衰,给了她思想极大的启迪。那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国营牧场,由于管理不善,职工们好吃懒做,整个牧场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对于集体的牛羊和财产,大家随便拿、随便偷。没几年光景,整个牧场衰败下来。最后由于不能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牧场里的几百号人痛心疾首,不得不含泪解散。
发生在身边的惨痛教训深深地刺痛了张丽霞的心,她从此树立起强烈的爱企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植根于企业大家庭。她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不爱自己的企业,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何谈发展。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源泉,我要把对企业的依赖变为对工作的尽职尽责,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就是这种质朴的思想感情使她终日默默劳作。在张丽霞并不算太长的成长过程中,她亲眼目睹见证了二连油田的发展历程,从1988年二连油田大规模开发建设开始,原油产量直线上升至126万吨,到本世纪初,原油产量逐渐跌落到73.5万吨。后来,又经过二连石油人呕心沥血的奋战和努力,二连油田原油产量又从73.5万吨逐渐回升至如今的82万吨。二连油田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发展之路,每一次原油产量的起伏对张丽霞的心灵都是一次深刻的洗礼。她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特殊的条件下,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辛的工作,张丽霞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乐观,学会了生活。她珍惜岗位,忠于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采油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7年,张丽霞报考了采油技师。她利用此机会给自己加压充电,抓住点点滴滴的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聪明智慧运用到实践中去。2010年5月,因工作需要,张丽霞又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吉7计。这一时期,吉7计共有油井11口,水井5口,一台增压泵,一个分缓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几年后的吉7计现场管理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张丽霞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岗位后,心情非常复杂,她要求自己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严把细节关。她发现当前执行作业区规定的掺水量单井回站温度都在45°C以上,而按照作业区原油实际凝固点计算,吉7计的掺水量应该有一定的调整余地。于是,她终日对掺水工艺流程进行仔细研究,寻找合理的温度和掺水量。她每天摸索着从降低0.1立方米/时开始观察单井回站温度变化情况,逐渐总结出吉7计最佳掺水量和最佳回水温度。经过实践证实,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吉7计13口油井每天的掺水量可节约80余立方米。
张丽霞热爱石油事业,热爱属于她的那份采油一线工作。她勤奋好学,潜心钻研,积极探索新方法、新工艺、新途径、新技术,不断解决生产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几十年来,她先后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改造项目10多项,创直接经济效益百万余元。特别是她针对二连油田冬季井口压力表容易冻堵的难题,摸索总结出抽油机井间抽生产运行方式,不仅提高了压力表使用周期,还节电495度/日,年节约成本9万余元。在吉7计工作期间,由于她所管理的13口油井物性差、原油凝固点低,为保证回站温度和回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她创造性地将13口油井按产量等级分为四个级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参提液分类管理,打破了各单井在冬季统一管理的模式,确保了油田冬季生产。几乎每一年,张丽霞都要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技术管理创新项目,她把生产中的难点作为创新进步的起点,体现了她对企业所倾注的一片忠诚。
获得众多荣誉后,张丽霞愈加觉得工作的责任重大。她认为,劳模的岗位就是要与别人不一样,首先应该是我先发现了问题,而不是别人发现了问题才来找我。她时时刻刻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张丽霞是一个充满激情、时刻承载着太多责任的人;她脚踏实地、忠诚履职,以娇小玲珑的身躯,托起参天采油树;她始终不渝,几十个春秋坚持扎根一线;她工作尽善尽美,做事克己奉公。她不惧严寒酷暑,似一颗美丽的“宝石花”,傲立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绽放出美丽夺目的霞光。
——这是推荐张丽霞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前,她所在的二连分公司锡林作业区在她的推荐表上对她的“点赞”。
张丽霞获得众多荣誉之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2011年4月,她父亲被查出患食道癌晚期,张丽霞感到极大的内疚和不安。
长期以来,张丽霞因为工作太忙,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都是由哥哥和姐姐担当。后来,哥哥患了心梗,照顾父母的重任几乎全落在了姐姐一个人身上。由于母亲长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婆婆也做过肺部切除大手术,儿子患扁桃体肥肿、鼻子息肉,经常发烧感冒。因此,一向言语不多而意志坚强的父亲常常被冷落在一边。2010年12月,母亲心脏病再次复发,待病情稳定后,全家人陪母亲到北京安装心脏起搏器,照顾父亲的责任落在了张丽霞的肩上。那时,锡林郭勒大草原已是白雪皑皑,到处一片银光。由于风大雪大,“白灾”严重,给油田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而此时此刻,正是油田原油生产到了年底冲刺最为关键的时候。张丽霞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她所管理的井站上。只见她一会儿仔细观察小站生产参数变化情况,一会儿与维修师傅紧急抢修设备管汇。她哪里知道,一向非常支持张丽霞工作的父亲已高烧几天。
一天夜里,张丽霞见父亲言语更少,这才发现父亲已病入膏肓。她连夜把父亲送进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张丽霞满脑子想的还是工作、工作。她想,自己是个劳模,这么多年是油田各级组织教育、培养了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崇高荣誉。现在,正是油田原油生产最关键的冲刺阶段,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劳模,理应带头做出表率,为油田原油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天亮后,她仔细给父亲讲述了油田当前所遇到的生产难题,立刻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她把父亲托付给了医院医生,自己匆匆赶到单位上班。等到了晚上下班后,她又急匆匆地赶到医院照顾父亲。这时,她见父亲的高烧慢慢地开始减退了,通情达理一向非常支持张丽霞的父亲怕连累她的工作,要求开上药回家治疗。于是,张丽霞放弃了为父亲做进一步检查和确诊的打算,就同意父亲出院回到了家里。半年后,父亲再次发高烧被送进了医院,这一检查,却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听到这一消息,张丽霞的脑子像晴天霹雳。她又悔又恨,是自己因工作忙一时疏忽,耽误了父亲的病情整整半年!倘若半年前,她坚持为父亲做进一步的检查,她相信父亲的病情绝不会恶化到晚期的程度,至少可以延长父亲的生命。想到这里,她感到更加愧对全家,更对不起慈祥的父亲。
张丽霞的心如刀割一般疼痛。然而,一到了工作岗位,张丽霞依然英姿飒爽、面带微笑,她依旧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项工作。
在众多荣誉面前,张丽霞愈加觉得工作责任重大。一次,联合大站进行系统改造,使得小站管汇压力过高。她发现问题后迅速与联合大站取得联系,经采取紧急措施,联合大站终于把压力降了下来,确保了设备安全。在她看来,劳模的岗位就是要与别人不一样,她常说:“首先应该是我先发现问题,而不是别人发现了问题才来找我。”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极端负责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一名一线采油工,张丽霞从来不小视现场管理上的一点一滴。她在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按时巡检,认真录取第一手资料,消除隐患。一次,林4平2井掺水压力突然上升,掺水量下降,回站温度降低,她及时开大了掺水量冲管线,对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置。然而,压力还是不降,张丽霞迅速通知站外巡井人员停抽,外放套气,开大掺水量冲洗管线。但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这些方法根本不起作用。张丽霞又及时通知作业区领导,迅速调动锅炉车从井口开始扫线。一小时以后,压力逐渐开始下降,温度开始上升。
人们常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而将全部心思扑在工作上的张丽霞不仅仅是美丽的,还带给人们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敬意和感动。
2008年8月,吉7计所在的林4断块将东区和西区油水井采取串接方式进行生产,这是华北油田首次在二连地区推广的一项新工艺。正在休假的张丽霞听说作业区正在为人员紧张犯难时,便主动找到作业区领导,要求提前结束休假,投身于林4断块产能建设之中。在历时3个月的新井投产和工艺改造过程中,张丽霞吃住在站上,每天和男员工一道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在施工现场,为新区产能建设忘我工作。领导和同事们曾劝她回家休整一段时间,张丽霞却说:“大家都在为油田的原油生产尽心尽力,作为作业区的一员,我也责无旁贷。即使回去休息,我也待不踏实,等施工彻底结束了再说吧。”3个月、90多天,到了最后的阶段已是入冬季节,到处只见白雪皑皑。她的手脚冻僵了、冻肿了,胃病更加严重,可她一声不吭,依然坚持每天忙碌着,脏活、累活总是抢在前、干在先。在同事们的眼里,她就好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三、不朽的丰碑
在一个风轻云淡的秋季里,张丽霞收获着希望。这是张丽霞用爱、甚至生命的全部孕育出来的一座又一座丰碑。她坚实有力地矗立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矗立在人们的心田,矗立在石油人的记忆深处,锃光闪亮,永恒不倒。
2013年11月11日上午9点,锡林油田吉4计配站井场。
二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全淹匆匆赶到这里。二连分公司党委、二连分公司命名锡林油田吉4计配站为“张丽霞站”暨华北油田公司第三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张丽霞站”挂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二连分公司机关相关人员、锡林作业区部分干部员工等50多人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长期以来,张丽霞的事迹深深地影响、感染着二连油田的每一名干部员工。各级组织纷纷以张丽霞的英模事迹教育、引导大家,立足平凡岗位,塑造不平凡的自我。
2013年3月8日,二连分公司工会在阿尔善科技楼三楼举办主题为“学习劳模张丽霞,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演讲比赛。通过层层选拔,进入演讲决赛的10名选手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通过学习张丽霞,自己或身边女工献身油田事业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二连女工通过学习张丽霞所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阿南作业区韦伟就是这次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
在张丽霞的事迹感召下,韦伟的学习进步非常快。韦伟是大学毕业后于2010年分配到二连分公司阿一联合站经警岗上的一名劳务工。看到理想与实现存在较大的差距,韦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迷茫和沮丧。在工作中时有抵触情绪,觉得这里既艰苦又不能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张丽霞的事迹,启发了她对社会、对事业、对未来的思考。韦伟在演讲时,激情澎湃地说:“张丽霞如此瘦弱的肩膀,能够顽强地挑起千斤重担,在艰苦的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韦伟联系实际,讲出了自己的感知、感悟和觉醒,她决心要像张丽霞那样,扎根草原,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基于对张丽霞精神的深刻认识,比赛结束后,韦伟不仅及时向作业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身体力行,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除完成本职工作外,韦伟还主动承担了阿一联合站阿南油田展览室的义务讲解工作。设置于阿一联合站的阿南油田展览室是了解二连油田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地方官员到二连油田参观访问,都要到这里,对二连油田的发源地进行实地了解。每当这时,韦伟以她丰富的知识和清晰、流畅的讲解,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参观者的好评。学习英模张丽霞,一言一行见实效。2013年,韦伟光荣地被评为二连分公司快乐大使。经过近一年的考察,2014年年底,韦伟被二连分公司党组织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被评为2014年度二连分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
张丽霞的感人事迹,像清澈流淌的小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激励、影响了很多人不断学习进步,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油田生产骨干,有的已成为优秀共产党员,有的已成为企业里的中坚力量。
张丽霞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后,她所在的二连分公司党委、二连分公司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向张丽霞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一时间,二连分公司各级组织充分运用内部刊物、电视、网站、微信以及板报、橱窗、电子屏等,多渠道、多方式向广大员工群众宣传张丽霞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和劳模精神。
几十年来,张丽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标杆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在她的身上,主要体现出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热爱岗位情系石油的乐观精神、严细认真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学习张丽霞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油田广大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加激发了夺油上产的热情,纷纷表示,要像张丽霞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油田原油生产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张丽霞站”,张丽霞的徒弟王世琴激动地说:“我能做张师傅的徒弟,与张师傅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在她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张丽霞师傅那样的人!”张丽霞的徒弟、如今已是吉6计岗位骨干的曹亚杰回忆起师从张丽霞两年的学习过程,仍是那么激动和兴奋。她说:“张师傅常对我说,上班8小时,要把每一分每一秒合理地利用在工作上。如今,我把张师傅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带到了吉6计,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采油工作的热爱,对张丽霞师傅的敬意!”
连续3年获得作业区星级员工的阿尔采油作业区汤洁琼在作业区的学习讨论中,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张丽霞的感受。她说:“记得2009年刚分来时,我曾因环境艰苦而苦闷过,也曾因离家遥远而打过退堂鼓,是张丽霞那份情系石油、热爱草原的饱满热情感染了我、激励了我。她爱岗敬业、执着坚守几十年,我也要像她一样,以十足的干劲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添彩!”
张丽霞所在的锡林作业区党总支书记曹强总结说:“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做到极致,就是成功。希望张丽霞的先进事迹能够激励每一位‘锡林人,爱岗敬业,勤勉奋发,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的人生。”
面对严峻的原油生产形势,不少党员干部员工表示,要以全国劳模张丽霞为榜样,凝心聚力,不等不靠,以实际行动助推原油生产,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张丽霞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中传承,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矗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四、永恒的旋律
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季里,人们又一次想起了张丽霞。因为草原的深冬风最猛,雪最大。在这最艰苦、难挨的日子里,是张丽霞的忠诚、责任、奉献,再一次支撑着人们向原油产量发起冲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到了。张丽霞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
纵观张丽霞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不难看出,张丽霞的成功与其他众多的劳动模范一样,离不开忠诚,离不开责任,离不开奉献。
忠诚铸就辉煌
几十年来,张丽霞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企业、忠诚于培育她养育她的集体。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逐渐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是她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引导和鞭策着她一言一行。张丽霞认为,企业是大家的企业,企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如果大家都等靠要,害怕艰苦,不愿干活,不愿付出,没有主人翁责任感,底子再厚的企业总有一天也会垮掉。2007年年初,为解决采油小站员工喝水难的问题,锡林作业区领导为每一个小站配备了一个10多公斤重的保温桶,每天没等工友们上班签到,娇小瘦弱的张丽霞已经为十几个保温桶满满地装好了开水,并整整齐齐地放在大厅的一角。仅仅这一项工作,张丽霞义务坚持做了整整5年。在日常工作中,张丽霞总是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在每一次作业施工验收时,张丽霞总是站在油田发展的高度,不惜牺牲个人代价,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在每一次的巡井路上,张丽霞总是将草原上废弃的脏物一一拣起,既规范了工作区域,又保护了草原环境;在采油树下,她总是认真细致地检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她把对工作的热爱化为平凡岗位上的一点一滴,倾注着一名普通员工对企业的无限忠诚。
责任书写人生
几十年来,张丽霞始终坚贞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在平凡和不平凡之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责任”二字所蕴涵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一位记者在他的采访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张丽霞那种朴实之美,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王府井百货大楼普通售货员陈秉贵、北京淘粪工时传祥……他们虽说不是同时代的劳模,可是在他们身上集聚着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对平凡工作的坚守。”张丽霞长期扎根在采油生产一线,尽管转换过很多岗位,但她对待每一项工作的责任心永远没有改变。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与她一起来到油田的采油女工几乎全部调离了一线岗位。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异常恶劣的气候环境里,张丽霞以她娇小羸弱的身躯,风里来,雪里去,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份对企业怀有强烈的责任感。由于环境艰苦、工作劳累,她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骨质增生和神经衰弱等疾病,领导多次安排她回后勤工作,都被她婉言谢绝了。2011年7月,作业区人事岗位缺员,许多人劝她前去应聘,张丽霞说:“还有几年我就退休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45岁的她又一次留在了一线艰苦岗位。张丽霞多次主动放弃离开一线工作岗位机会的精神令人感动。几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几乎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要与雪尘暴、沙尘暴搏击的女人来说又是漫长的,不仅需要肉体与自然环境抗衡,还需要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洗礼。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始终坚守“责任”二字的优良品质是很难达到顶峰的。张丽霞做到了,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她最朴素的情怀就是“守责”“尽责”。
奉献创造未来
几十年来,张丽霞始终默默无闻、一点一滴地为企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当家庭和工作两者之间需要选择时,她一向把天平偏向工作,充分体现了她识大体、顾大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2005年6月的一天,张丽霞正在忙碌地指挥着拉油罐车装油时,突然接到婆婆肺气肿复发、情况危急的电话。张丽霞心急如焚,但当她看到现场还有好几辆车正等着开票装油时,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嘱托丈夫一定要照顾好婆婆,直到干完了当班的工作,她才匆匆赶到医院。2007年4月23日,还有半个多小时就要下班的她突然接到母亲心脏病复发的电话。按照常理,张丽霞完全可以打电话让同事提前上站接班,但她没有这样做。她竭力按捺住自己的心情,认真细致地填写完交接班记录,等待前来接班的同事,并一一交代好了岗位工作后,才打车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当她看见躺在病榻上的母亲时,禁不住泪流满面。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张丽霞晚上独自一人留在医院陪护母亲。第二天一早,她叫来姐姐照顾母亲,自己连早饭也没来得及吃就急匆匆地奔向单位。张丽霞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华北石油报》曾在显要位置发表重要评论指出,40年前,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宗旨是服务、奉献。40年后的今天,张丽霞以她自己的模范行为,再一次演绎、集中体现并做到了这一点。
坚持、坚守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是信念。几十年来,张丽霞始终坚持忠诚企业的决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懈怠,始终坚持为企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壮志不松懈。以她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模范行为,严肃认真、公而忘私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比一般人更加忠诚于企业,她比一般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她比一般人奉献得更多。在忠诚和责任的感召、引导下,她牺牲了更多的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充分体现了她崇高的个人优秀品质和永恒不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她忠于职守、坚贞不渝的信念抒写着她并不平凡的人生。这种信念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企业、热爱集体、热爱本职,对社会永远怀有一颗感恩和公德之心。
张丽霞精神就是信念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