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全世界路过

2016-10-13 17:02
看天下 2016年27期
关键词:快车飞船火星

这场景在我脑袋里出现过无数遍,没想到,真有人做过。他叫保罗·索鲁,一个旅游文学作家。有一天,他住在波士顿的时候,对家门口的公交车产生好奇,提着行李坐上公交车,到终点,再换一趟线路,这样下来,他竟然到了一个火车站。这时候当然要买票了,“抱着流浪的情怀,我踏上第一班火车,一般人搭这班列车是为了上班。他们下车,他们的火车之旅已然终结。我留在车厢,我的火车之旅,才刚开始。”就这样,他从美国出发,一路向南,一直坐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他把这一路上见到的人物和故事,写进了《老巴塔哥尼亚快车》里。虽然称为快车,其实已经不快了,就和中国的很多火车一样,也叫快车,但时过境迁,它们已经变成破旧不堪、行动迟缓的代名词。

欢迎来到新大陆。巴基斯坦卡拉奇一名男子,在屋顶上养了两头牛,四年里,它们都被关在那片狭小的空间里。直到最近,饲养它们的主人终于找来起重机,把它们放回地面。

快车也不必过于自卑,毕竟还是有慢车的。中国最慢的一趟火车据称是7053次绿皮火车,在山东省淄博市和泰安市之间运行。据媒体报道,这趟线路全程184公里,途径23个车站,单程需要近六个小时,平均时速只有32公里——这比很多自行车选手的速度都慢。但也正因为它的慢,竟然成了网红,很多旅游爱好者闻声而来。更特殊的是,它靠的是古董的内燃机系统驱动,车上烧水还需要人工烧煤。火车里,犹如一座孤岛,自成一个世界。高铁上,是一个光鲜、洁净,乘客间彼此缺乏交流的现代世界。而一旦你进入这类绿皮火车,则是嘈杂、热闹但是又脏兮兮的世界。“十一”长假前,我曾坐过一次速度极慢的快车,发现与十年前坐车的感觉相差无几。大概是因为车速太慢,车厢里的时光也停滞不前了。

40年后,火车还会存在吗?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大概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他现在脑子装着的是,40年到100年内以每人10万美元的低成本,将10万人送往火星,建立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情况:可回收火箭从肯尼迪航空中心起飞,1000艘飞船同时绕轨飞行,每艘飞船内搭载100位乘客,火星上的动力工厂可为飞船在轨补充燃料,最后飞船安全登陆火星表面。最有意思的是,飞船内设有一个餐厅、多个隔间,并为乘客提供零重力环境下娱乐用的游戏视频和电影。在9月27日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带来的这个计划震惊了世界,也引来巨大的质疑——就像几百年前,那些从西班牙、葡萄牙出发,前往西印度群岛探险寻找新大陆的人们所遭遇的一样。

“十一”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夫人程虹访问处于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新华社说,这是总理第一次访问此地。随行的记者,仍能在首都哈瓦那街头,看到当年西班牙遗留的痕迹,殖民者的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墙面斑驳。年轻人拿着新款的手机,聚集在收费Wifi热点周围,通过并不稳定的网络用手机听着流行音乐。海明威当年在古巴生活了二十多年,是否也与这里浓烈的西班牙氛围有关?当时他的写作事业遭遇巨大挫折,灵感几近枯竭,像《老人与海》里那位渔夫一样,努力捍卫着自己的名声——《老人与海》,就是这场战斗的一个结果。那是一个旧时代,和当初去西印度群岛寻找“黄金岛”的探险家一样,他们都还需要用脚、用眼、用自己的感觉去满足人类好奇心。

时代毕竟变了,旧世界已经被抛在脑后,现在我们与世界的连结通常是四个手指头——两对拇指和食指,整个世界都塞进一部5寸左右的手机里——而微信,又新开发了“小应用”的功能,试图将世界范围再次压缩进1平方厘米的微信里。不过长久以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并愿意去探索的,终究是少数人。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正式启用,通过这个“天眼”,一小撮科学家将能够倾听来自遥远星空的信号。有些信号,走了137亿光年的路程才抵达此地,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如果无视它们,毕竟也太不礼貌了。

猜你喜欢
快车飞船火星
乘上勇气的飞船
玩转火星
火星!火星!
喜龙号飞船
潮流快车
飞船失事
潮流快车
踏上时光快车
漫画脑力快车
我坐飞船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