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全会
摘 要: 文章通过《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教学过程、平时测验、学生反馈和期末试卷分析,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的思想动员、课堂的教学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思路的探索,为课程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培养新一代应用型汽车人才提供指导。
关键词: 《汽车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是我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围绕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制订和汽车整车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开展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维修、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涉及汽车零部件整个加工过程质量的控制、汽车整车四大生产工艺的工艺方法等内容[1-2],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不仅包含了最基础的加工、装配知识,而且涵盖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最先进的零件加工、汽车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其本身的逻辑性、关联性、系统性较差,有许多知识并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吃透的,总体来看课程知识的重点太多导致无突出重点。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二、《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平时测验、学生反馈和期末试卷分析,发现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枯燥,学生兴趣不浓。
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理论性和实操性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理论知识覆盖面广,不易理解。本课程中零件加工质量的分析,零件加工中的定位误差分析,零件加工尺寸链的分析等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说零件加工中的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系统几何误差还是系统受力、受热或者综合因素引起的,并不能单纯套用课本上的概念。这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另外,课程前半部分讲解汽车零件加工的知识,很多学生认为零件加工、制造不是汽车制造的重点,而且前一学期进行了金工实习和材料加工等课程的学习,认为自己已经对零件加工有所了解,所以学生对零部件加工知识的内容不够重视,导致基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影响了后续的学习。
(二)教学方式固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十分普遍。多媒体课件具有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节省板书书写时间,复杂图形的完美呈现等优点,受到了高校老师的青睐。但是在课件讲解过程中,课件的翻页速度比板书快,内容相应较多,有很多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强化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另外,多媒体课件所呈现出来的学习内容和习题解答都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内,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三)实践教学项目不完善。
目前的教学项目中缺乏与工厂的实际生产的结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应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能力。从以下两个小的方面进一步简述:
1.课程中涉及较多的加工、装配、汽车整车工艺,虽然工艺规程是用来指导生产的,但是这些工艺规程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我们在课程学习中,如果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制订的工艺规程将是空中楼阁。
2.汽车整车制造工艺中的总装工艺,里面不仅涉及若干个装配工段、数百个工序,而且不同的汽车制造企业和不同的汽车类型其总装工艺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仅依靠理论的学习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
三、《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汽车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对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了解汽车制造,那么与汽车相关的研发、生产、管理、售后等工作都无从谈起。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完善教学实践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改革能够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一)课前思想动员。
任课教师在开始本课程的教学之前,应当拿出一定的课时量结合课程的绪论部分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和动员。
1.从整体介绍汽车制造,激发学生兴趣。当前社会,汽车已经遍布于大街小巷,但是真正的汽车生产过程却很少有人能够了解。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从整体上给学生介绍汽车生产,可以选用奔驰或者宝马汽车的整个制造过程(包括零部件生产加工及整车生产工艺)的视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高新技术的热情;介绍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与我国的现状,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新技术、为国争光的学习动力。
2.从机械加工大类学习向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引导。虽然很多同学都进行了金工实习和材料加工等课程的学习,但是汽车零部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零部件有独特的性质。教师要讲清楚汽车零件以前面机械基础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对进一步的新知识学习就会比较顺畅。
(二)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会使很多同学产生思维局限和“犯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问、多引导,课件仅仅起到抛砖引玉的功能,更多的要让同学们的思维“动”起来。比如在讲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和组成的时候,如果直接按课本讲述,那么学生们就生硬地记住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进给这些过程,并没有完全理解。在讲解书上的概念之前,采用一个简单的阶梯轴加工的实例,让学生采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机械的基础知识说出加工思路,可能概念的准确度不够,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思考考虑这个阶梯轴是如何加工出来的,然后老师引出准确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就会非常深刻。
2.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不仅是老师,而且要和学生做朋友,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想法。在课堂上不仅是老师讲,学生听,还应当和学生相互交流,老师要积极听取学生对上一个知识点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对教学内容可以随意交流,甚至一些知识点也可以由同学来讲解。在汽车非常普及的今天,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项汽车技术非常喜欢,也有较深的研究,可以请学生就某一汽车制造技术进行讲解,同学们可能更易于理解,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同学们的成就感,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们对教学知识的掌握[3]。
(三)加强校企合作。
学习培养人才的目的无非是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学校的课程学习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际,那么将无法输送给企业合格的人才。
1.增加实践教学基地。汽车的生产、装配工艺会随着不同的车型和企业实际情况而不同。学校应根据地方企业状况,选取多个不同的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动机、变速器等生产企业)及整车生产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完理论知识,借助企业平台进行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2.增加实操训练。学生如果要真正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那么必须亲自动手训练,除了在学校进行的一些拆装、机械加工的实验外,进行企业实际生产的操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参观实践对学生的整体认知会有一定提高,但是对实际生产、装配的真实状况的了解还不够,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自身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够更好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与企业技术人员经常沟通,年轻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一定时期的锻炼,通过实际的训练过程,再与自己的科研和理论教学结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对于教学的实践环节,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工程师与老师一起担任指导教师,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思想动员、课堂的教学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思路的探索。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精神,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一届一届学生的传递,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新萍.汽车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何耀华.汽车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旷英姬.互动式教学在《汽车制造技术》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