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王朝军
(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CBA联赛职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刘勇,王朝军
(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221006)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CBA联赛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开发不充分、后备人才不足、联赛观赏性不佳、裁判体制落后等,阻碍着联赛职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树立赛事品牌、提高影响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以推动CBA联赛的健康发展。
CBA;职业化;管理体制;后备人才;品牌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高级形式,职业化的竞技体育开始在我国产生和发展。“以竞赛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职业化为动力,挽救中国篮球,提高CBA水平”的口号被提出[1]。CBA作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先行者,在十几年间一直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而在2005—2006赛季CBA一系列的举措更加深化了CBA的职业化程度,全面推进了CBA的职业化发展。首先,《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的公布执行,规范了联赛球队的评估标准,而随后划分南北赛区、改革赛制、增加赛季的比赛场次、取消降级等举措,对进一步吸引赞助商投资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北极星计划的实施,确立了职业联赛的管理体制、规范了球员资源、均衡了各球队间的实力、加强了基础建设、树立了品牌优势,也是CBA职业化进程中的一大举措。CBA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使目前的CBA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的先驱和成功典范,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职业篮球联赛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CBA职业化历程较短,联赛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市场开发、后备人才供给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使CBA在职业化的道路上更健康地发展。
2.1管理体制不顺
CBA的职业化改革是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产生的,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必定要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应以职业化为发展改革方向,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的发展格局。由于此前我国长期执行“举国体制”,CBA联赛一直都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具体管理[2]。在CBA的职业化改革过程中“举国体制”的影响依然深远。如中国篮球管理中心,作为联赛的发起者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凭借着“举国体制”和政府立场享有CBA赛事中的最高权力;而各支球队只能在中国篮球管理中心所规定的各项有限权利下进行球队的建设。
不可否认,“举国体制”也对CBA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为CBA不仅承担着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的重任,也承担着为中国篮球国家队输送人才的任务。“举国体制”有利于国家篮球队的建设,并通过其世界大赛成绩来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民众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项目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CBA的职业化特征决定了各球队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举国体制”的价值理念与此存在矛盾与冲突,随着联赛职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一矛盾会越来越激化,从而在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给CBA职业化进程造成了阻碍。
2.2市场开发不充分
篮球管理中心是篮球职业市场的实际控制者,是中国篮球职业化的主导者[3]。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和篮球人口的大幅度增加,CBA联赛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CBA联赛的职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加强。但是现阶段CBA联赛市场开发还很不充分。篮球竞赛表演市场、篮球娱乐市场、篮球人才市场、篮球培训市场、篮球信息市场等市场的发展也不平衡。主要原因是CBA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运营机制不够健全。在运营方面,实行的是由篮球协会负责组织管理、体育总局负责监督领导、联赛所属公司负责开发维护的机制,大大削弱了联赛市场化发展的动力,球队各方面的建设运行受到行政部门的多重限制,球队的市场化自主经营权力受到制约,导致联赛缺乏市场化竞争,经营效率低下。其次,CBA球队的市场化意识淡薄,不重视与球迷之间的沟通互动。球迷是CBA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NBA每年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球星、球队对球迷的关怀行动,CBA在对球迷这一无形资产的投入方面可谓少之又少,这无疑会使CBA的职业化进程缺少动力支持。
2.3后备人才供给不足
NBA是全球职业篮球的典范,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发达的市场经济外,还有充足的后备人才。长期以来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一地依靠篮球学校、体校、省队,然而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日渐萎缩。首先,受金牌主义的影响,很多省市放弃了篮球等集体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个人项目,导致基层篮球队伍建设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直接制约了篮球人才的培养。其次,各地方篮球学校、体校和省队在培养篮球人才时普遍存在运动训练多、文化学习较少且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文化成绩差,学训矛盾突出,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加上职业联赛淘汰率高,退役过后的就业又是一大难题[4]。这些都导致“举国体制”下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联赛发展的需求[5]。
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联赛的各球队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球队战绩和外援引进等短期目标上,以及受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忽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导致联赛20多年来一直存在人才不足的瓶颈。虽然CBA不断深化职业化改革,实行了“港澳台球员、大学生球员等参加CBA联赛实行统一选秀”的制度,但依然没有有效改善CBA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
表1 2015—2016赛季 CBA球员年龄分布情况
表1显示,当前CBA球员中年龄在23—27岁之间的人数最多,而作为职业联赛中坚力量的28—32岁的球员人数较少,33岁以上球员人数就更少。由此可以看出,当前CBA联赛运动员的年龄已经有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从侧面也表明了其运动员资源紧缺、联赛后备人才不足的状况。
2.4联赛观赏性不佳
CBA的魅力就在于其观赏性,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赛场球员针锋相对的对抗、精确巧妙的配合、眼花缭乱的进攻、奋不顾身的救球及球星关键时刻的致胜一投,对抗性和不确定性是比赛的魅力所在。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CBA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季后赛由三战两胜改为五战三胜、总决赛由五战三胜改为七战四胜等做法,也进一步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但CBA联赛球队的技术水平、比赛的对抗程度等较NBA仍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之NBA的全球性扩张导致很多CBA明星球员不断流失,使得CBA比赛紧张有余而精彩不足。前文提到的后备人才不足也使CBA不能有效满足观众们对本土体育联赛和本土球员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BA联赛的观赏性。
表2 2014—2015赛季CBA广东队和NBA勇士队比赛的比分差值对比统计表
篮球比赛中,比分差值在9分以内,说明篮球比赛双方竞争激烈,比赛很有悬念,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很高;比分相差10—19分,比赛结果的变化性相对较小,但比赛仍具有观赏性;而比分相差20分以上的,比赛就失去了悬念,大大削弱了比赛的观赏性。表2显示的是2014—2015赛季CBA冠军广东队和NBA冠军勇士队各自的场次比分差值对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勇士队的比赛中,分差在20分以内的场次较多,在20分以上的场次较少;广东队的比赛中,分差在20分以上的较多。两相对比可以看出,CBA球队间实力悬殊,强弱分明,比赛对抗竞争程度较低,联赛观赏性较差。
表3 2010—2015五个赛季CBA联赛总冠军归属统计表
表3为最近五个赛季CBA联赛总冠军队伍归属情况,显示五个赛季的总冠军分别被北京队和广东队包揽。再往前追溯,CBA联赛总冠军被某一球队长期包揽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也显示了CBA联赛球队的强弱分明比较明显,球队间竞技实力失衡,比赛一边倒情况经常出现,导致观赏性不强。
2.5裁判体制落后
CBA的裁判员由中国篮协成立的联赛组织委员会的裁判组进行管理,裁判组负责裁判员的一切工作评定。CBA的裁判员虽然都是从国际级和国家A级裁判员这些高水平裁判员中选拔出来的,拥有一定的执裁水平,但由于CBA联赛一直不能很好地解决裁判员经济收入低、与球员及教练的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不力等问题,无法使其成为一个职业[6]。以致这些CBA的裁判员基本上都是兼职,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其执裁工作。随着CBA联赛职业化进程的加快,比赛越来越激烈,球场上的变化也是瞬息万变,对裁判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裁判管理体制和裁判员工作状态显然不能满足CBA联赛发展的需要。赛场上的争议性吹罚增多等问题,不仅引起球迷和观众的不满,长此以往,必然影响CBA的健康发展。
3.1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目前CBA处于职业化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管理结构单一化、模糊化,出现了CBA联赛越打越响而各球队却一直赔钱的尴尬局面。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急需对CBA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就是对现阶段体育行政管理部门、CBA联赛本身和CBA球队各自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加以明确,使管理模式朝着合理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避免利益冲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宏观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给球队和联赛更多的自主权,让它们主动迎接职业化、市场化的挑战;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不断规范联赛的运营;对基层体育学校、地方运动队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方面的支持,提升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为CBA进一步深化职业化打下基础。
3.2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
“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运动实践。”作为篮球职业化代表的NBA,就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来保证和促进联赛的有序进行。比如建立了回放中心,连接每个球场,将比赛关键球的细节及时反馈给球场的裁判,更有利于裁判判罚和比赛公平。随着CBA联赛的发展,球员之间的对抗也越来越强烈,CBA联赛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开发更多实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保证联赛的健康发展。
3.3树立赛事品牌,提高影响力
树立品牌,扩大影响,是联赛发展的必需,这也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对球队来说,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保证球员的权利和球队的长远发展,建立优秀的球队文化;要端正比赛态度,杜绝假球等赛场腐败,加强对球员、教练的体育道德培养,树立良好的球队形象;要着力提升竞技实力,合理引进外援,重视人才培养,不断致力于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对于联赛来说,要坚持履行“服务球迷、服务媒体、服务赞助商”的办赛宗旨,一方面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完善比赛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与媒体、赞助商的合作,提高联赛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发联赛周边产品,如定制球衣、吉祥物玩偶等,全方位地进行营销活动。无论对于球队还是联赛来说,都应当积极履行社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人文关怀;同时,重视球迷资源的保持和开发,与球迷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组织球迷与球星近距离接触[7]。这样不仅能够强化自身建设,更有利于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更多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3.4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一方面,球队要放眼长远,逐渐实现自主人才培养,为球队和联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CBA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篮球人才市场,通过篮球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文化教育,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既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也能从中发现一批懂篮球、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联赛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1]王贺立,姚望,杜丛新,等.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回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1):18-21.
[2]李云峰.论CBA联赛的职业化[J].体育与艺术,2014(7):157-158.
[3]黄富印,赵灵玲.CBA的市场开发与改革方向探讨[J].体育科技,2010,31(2):14-15.
[4]韩剑,李长海,范晓燕.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4):78-80.
[5]董理峰,黄念权.CBA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91-92.
[6]李成梁,郝胜坤.CBA联赛的不足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31-35.
[7]颜成春.CBA俱乐部篮球市场开发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27-28.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BA Professionalization
LIU Yong, WANG Chao-jun
(School of Sport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6, China)
ThisarticleanalyzestheproblemsfacedbythecurrentprocessofCBAprofessionalizationthroughthemethodsofdocumentarystudyandlogicalanalysis.ItpointsoutthatthemajorobstaclestopreventthefurtherdevelopmentofCBAprofessionalizationaretheundesirablemanagementsystem,insufficientmarketdevelopment,inadequatebackuptalents,poorappreciationforthegame,laggardrefereesystem,andetc.Therefore,inorder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CBAprofessionalization,thearticleputsforwardthatweshouldfurtherdeepenthesystemreform,givefullplaytothepower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establishthegamebrandandenlargeitsinfluence,strengthenthedevelopmentandthetrainingofhumanresources.
CBA;professionalization;managementsystem;backuptalents;brand
2016-05-05
刘勇(1992-),男,河南新郑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2
A
1008-3596(2016)05-0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