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镇分类与特色优势研究*

2016-10-12 09:12胡粉宁董亚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8期
关键词:风情小城镇总数

胡粉宁,董亚娟,丁 华

(长安大学旅游系,陕西西安 710054)



·休闲农业·

陕西省旅游镇分类与特色优势研究*

胡粉宁,董亚娟,丁华

(长安大学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54)

文章在分析旅游镇的概念与梳理国内外旅游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旅游镇发展现状的普查结果,将陕西省旅游镇划分山水自然景观类、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类(含建筑)、特色农业类、社会风情类、红色旅游类及现代康体类等6个主类,并对陕西省旅游镇的功能分区与特色优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不仅旅游镇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且资源在功能分区与组合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陕北红色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休闲农业与社会风情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秦岭自然生态旅游镇特色区、陕南秦巴汉水风情旅游镇特色区、陕南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陕南休闲农业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研究结果有利于预测旅游镇发展方向,并对陕西省旅游镇开发、规划及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旅游镇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镇分类功能分区组合特色优势

0 引言

旅游镇是指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小城镇[1],是指拥有独特或较高品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基础设施,能满足观光、休闲或者商务等旅游需求,旅游经济占小城镇GDP中比重较大或主要地位的城镇。作为传统风景区与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延伸及乡村旅游的载体的小城镇,发展旅游业能丰富与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平衡收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弘扬地方文化[2]。城镇化和旅游业成为全球的两大经济热点现象[3],引起了研究者对旅游镇的关注与研究热潮。

1 国内外旅游镇研究进展

国外对旅游镇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国外对小城镇旅游依附于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获得了独立的研究地位。国外对旅游型小城镇的研究主要从案例研究出发提炼系统理论,或用具体案例来验证理论模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旅游小城镇演化研究[5],旅游与城镇的关系研究[6],小城镇旅游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影响研究[7],旅游城镇的经济研究[6],旅游小城镇利益主体研究[8],小城镇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企业行为研究[9],城镇社区参与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2],旅游城镇规划研究等[10]。

中国的城镇旅游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研究载体,以“旅游镇、旅游小镇、旅游名镇”为篇名,对1987年1月至2016年1月的学术论文进行搜索,论文发表总数为288篇。秦学较早对中国中小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中国城市旅游研究体系的完善[11]。以此开始人们对城镇旅游与城市旅游进行区分。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旅游小镇空间格局演变研究[12]、旅游小镇的开发思路与发展模式研究[13],旅游小镇的规划研究[14]、旅游小镇的建设研究[15]、旅游小镇的社区参与研究[16]、旅游小镇的产业融合研究[17],旅游镇客源市场研究[18],旅游镇相关利益主体研究[19]。根据文献资料梳理,国内目前关于旅游镇的研究主要是个案实证研究,关于系统化理论研究欠缺,关于旅游镇的分类研究较少。曾博伟(2010)在《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将旅游小城镇分为依托景区发展的小城镇、旅游古镇及城郊休闲小城镇等3种类型[19]。陶慧(2015)依据核心吸引物(A)—小镇、(T)—乡村环境(R)的新分类方法,将旅游小城镇分为AT一体、AT分离、A+T+R联动及ATR创意再造等4种类型[20]。

2 陕西省旅游镇分类与质量评价

截止目前,陕西省共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6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79个。2013年8月陕西省启动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建成如宁强县青木川镇、蓝田县汤峪镇、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等一批文化旅游名镇。据西安日报社报道, 2015年上半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共接待游客8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24.1%。

表1 陕西省旅游镇类型与质量等级

主类数量(个)亚类数量(个)等级(个)优良级的比例(%)普通级的比例(%)优良级普通级Ⅴ级Ⅵ级Ⅲ级Ⅱ级Ⅰ级山水自然景观类(A)38山地景观(A1)24271113.55.5水域风光(A2)10生物景观(A3)4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B)77古遗址遗迹(B1)13591829.59.0古陵园墓园(B2)16其他遗址与胜迹(B3)23乡土建筑(B4)8民族村寨(B5)1民居宗祠(B6)4宗教建筑(B7)11现代特色建筑(B8)1特色农业类(C)33特色田园果园(C1)2118159.07.5园林园艺基地(C2)4特色养殖场、畜牧场(C3)3高科技农业园(C4)5社会风情类(D)41乡村农家乐、地方特色饮食(D1)20231811.59.0乡土名人(D2)9传统工艺品、地方土特产品(D6)12红色旅游类(E)10革命纪念地、纪念物(E2)10552.52.5现代康体类(F)1户外野营地(F2)1010.00.5 资料来源:陕西省旅游镇建设规划项目

该研究结合国家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GB/T18972-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与《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的要求、技术及方法,以镇域范围主要吸引力资源类型与特色作为其划分依据将陕西省旅游镇划分为主类-亚类2个层次,分为山水自然景观类、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类(含建筑)、特色农业类、社会风情类、红色旅游类及现代康体类。并采用实地调查、访谈、测定(GPS定位)、数码拍照及资料转换相结合的方式对陕西省旅游镇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显示旅游镇总数为200个有6个主类, 26个亚类(表1)。旅游镇在主类、亚类的分布上很不均衡。主类主要集中在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社会风情类、山水自然景观类、特色农业类。亚类主要集中在山地景观、其他遗址与胜迹、特色田园果园、乡村农家乐及地方特色饮食。人文型旅游镇的数量比重大,占陕西省旅游镇总数的81.0%。自然型旅游镇数量比重小,占旅游镇总数的19.0%,主要集中在山地景观类。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类旅游镇总数为77个,具有绝对优势,占旅游镇总数的38.5%。社会风情类旅游镇共41个,占旅游镇总数的20.5%。

依据前述3个国标对陕西省200个旅游镇从高到低质量评价结果为: Ⅴ级11个,占旅游镇总数的5.5%,其中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占五级旅游镇总数的100%。Ⅳ级49个,占旅游镇总数的24.5%; Ⅲ级72个,占旅游镇总数的36.0%; Ⅱ级31个,占旅游镇总数的15.5%; Ⅰ级37个,占旅游镇总数的18.5%。优良级旅游镇共132个,占旅游镇总数的66.0%。其中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山水自然景观类优良级占优良级旅游镇总数的43.0%。在不同等级旅游镇中,陕西省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类旅游镇各等级占绝对优势,可作为陕西省旅游镇开发的重点资源。

3 陕西省旅游镇的功能分区与组合

陕西省旅游镇资源区域范围涵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榆林、延安、渭南、安康、汉中、商洛、杨凌。其中,宝鸡市旅游镇数量居首位,达27个,占旅游镇总数的12.5%,其次是西安市25个。

表2 陕西省各行政区旅游镇类型与质量等级

行政区等级(个)类型(个)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山水自然景观类(A)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B)特色农业类(C)社会风情类(D)红色旅游类(E)现代康体类(F)西安3.08.010.03.01.05115310铜川2.01.02.06.03.0431510宝鸡1.03.018.01.04.07115310咸阳1.06.08.02.02.00116200榆林0.03.02.02.03.0180100延安1.02.03.05.010.0252660渭南0.03.011.02.02.0175500安康0.010.06.04.03.0653900汉中1.06.09.00.00.0384100商洛2.05.02.06.09.0970611杨凌0.02.01.00.00.0012000合计11.049.072.031.037.038773341101 资料来源:陕西省旅游镇建设规划项目

各地区旅游镇类型与等级的分布规律如下(表2):山水自然景观类旅游镇的数量商洛市与宝鸡市居多,占该类资源单体数量的8.0%; 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含建筑)类旅游镇主要分布在西安、宝鸡及咸阳,占旅游镇总数的16.5%; 特色农业类旅游镇主要分布在咸阳市、宝鸡市、西安市及渭南市,占旅游镇总数的10.5%; 社会风情类旅游镇主要分布在安康,占旅游镇数量的4.5%; 红色旅游类旅游镇分布延安市居首,占旅游镇总数的3.0%。优良级(Ⅴ级、Ⅳ级及Ⅲ级)旅游镇在空间上集中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宝鸡、西安、汉中、安康、咸阳、渭南、商洛、延安、榆林、铜川、杨凌。

陕西省南北狭长,由于地理、历史、文化、气候等形成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加之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使得陕西不仅旅游镇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且资源在功能分区与组合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按照区位与资源特色,将陕西省旅游镇划分为七大特色发展区:陕北红色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包括枣园镇等共6个镇); 关中平原休闲农业与社会风情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包括烟霞镇等共41个镇); 关中平原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包括秦陵街道办事处等共35个镇); 秦岭自然生态旅游镇特色区(包括汤峪镇等共26个镇); 陕南秦巴汉水风情旅游镇特色区(包括皇冠镇等共16个镇); 陕南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包括青木川镇等共17个镇); 陕南休闲农业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包括橘园镇等共7个镇)。

4 陕西省旅游镇特色优势分析

陕西省旅游镇资源文化内涵深厚,类型多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地区差异度大,独具特色。既是陕西省旅游镇资源中的瑰宝,也是陕西省旅游镇文化遗产中的精品,开发利用价值很高[21]。就行政区域范围而言,旅游镇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人文型旅游镇的数量所占比重大,与自然型旅游镇形成完美的组合,开发利用潜力大,为乡村开展旅游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先天条件。自然型旅游镇资源具有地域特色与个性:塞外风光、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脉、南国水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与旅游吸引力。在旅游镇的6个主类中社会风情类旅游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性:陕北黄土社会民俗风情、关中平原社会民俗风情、陕南江南意趣社会民俗风情。而且依仗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独特多样的土特产品、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数量众多的新型农村、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的高科技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旅游资源组合:陕北红色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休闲农业与社会风情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秦岭自然生态旅游镇特色区、陕南秦巴汉水风情旅游镇特色区、陕南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陕南休闲农业旅游镇特色发展区。

[1]罗明义.城市旅游与旅游城镇建设.桂林高等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4,(2): 110~115

[2]王咏, 陆林,杨兴柱.国外旅游小城镇研究进展与启示.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2): 2147~2159

[3]李柏文, 田里.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论坛, 2009, 2(5): 678~684

[4]赵小芸. 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上海经济研究, 2009,(8): 114~119

[5]Zamani-Farahani H,Musa 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lamic religiosity and residents’perceptions of socio-culturalimpacts of tourism in Iran:Case studies of Sare’in and Masooleh.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4): 802~814

[6]李柏文. 国内外城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刊, 2010,(6): 88~95

[7]Mbaiwa J E.Changes on traditional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lifestyles caused b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OkavangoDelta,Botswana.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5): 1050~1060

[8]Pulina M,Meleddu M,Del Chiappa G.Residents′ choice probabilit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5): 57~67

[9]Spencer D M,Nsiah C.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support for tourism:A case study of a heritage fishhatchery.Tourism Management, 2013,(34): 221~230

[10]秦学. 中国城市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人文地理, 2001, 16(2): 73~78

[11]杨俊, 李月辰,席建超,等.旅游城镇化背景下沿海小镇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 1721~1733

[12]刘栋.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周窝音乐小镇为例.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12): 2966~2969

[13]屈培青, 闫飞,王琦,等.陕西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建筑学报, 2015,(9): 14~17

[14]高爱颖.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山东社会科学, 2014,(7): 67~70

[15]蔡天抒, 袁奇峰,黄哲.本地社区参与城镇旅游开发——基于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小镇的实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10): 71~80

[16]娄白, 廖育英.基于“养生旅游”视野下的健康产业创新探索——以都江堰向峨猕猴桃风情小镇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例.建筑与文化, 2015,(4): 191~193

[17]管卫华, 李丽.旅游镇客源市场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以黄山汤口镇为例.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4(4): 122~128

[18]费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博弈行为研究.生态经济, 2015, 31(6): 143~146

[19]曾博伟. 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0]陶慧, 刘家明,朱鹤,等.基于A-T-R的旅游小城镇分类、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地理科学, 2015, 35(5): 529~536

[21]马耀峰, 宋保平,赵振斌,等.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TOWNS OF SHAANXI PROVINCE*

Hu Fenning,Ding Hua,Dong Yaju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Chang′a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54,China)

Tourism tow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ourist town, combining development status of tourism towns of Sha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classified the tourism towns of Shaanxi province to six main categories, i.e., natural landscape, historical sites and features settlement,agricultural features,folk customs,red tourism,modern sports.And then, it evalu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aanxi province had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diverse types, and formed many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reas with clea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features, such as the red tourism towns in northern Shaanxi, Guanzhong plain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social style tourism towns, Guanzhong Plain historical sites and features settlement tourist towns,Qinling na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towns,ShanNanQinBa Han style tourist towns,the historical sites and features settlement tourist town in Southern,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tourism towns in southern Shaanxi.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own tourism,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ourist towns.

tourism town;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Shaanxi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833

2015-09-11

胡粉宁(1976—),女,陕西周至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等。Email: 196086020@qq.com

F592.7

A

1005-9121[2016]08-0213-05

*资助项目: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计划项目“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及其关系研究”(TYETP201451); 长安大学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支持计划项目“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太白山为例”(CHD2012JC094)

猜你喜欢
风情小城镇总数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风情之旅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Xu Qixiong: Master in Gongbi Style
西部风情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唐时风情诗为伴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