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

2016-10-12 09:12蔡学斌石汝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8期
关键词: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冯 伟,蔡学斌,杨 琴,石汝娟,夏 虹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农业区划·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

冯伟,蔡学斌※,杨琴,石汝娟,夏虹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25)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 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呈现集聚态势,而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以及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分布较为分散,向产地集中的趋势不明显; 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加工、茶叶加工、蛋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橡胶制品产业集聚度较高。

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产业集聚

0 引言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空间和地域上的分布。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产业空间集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并逐渐成为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1]。农产品加工业是与农业紧密相连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关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与集聚的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

周涛和王娟[3]从产业集群一般含义出发界定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定义,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并构建了3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王梅梅和张晓[4]基于产业布局一般理论,通过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区位因子分析,建立起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区位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量化评价。乔朋华和王维[5]运用DEMATEL方法甄选出影响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的主要要素,并利用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集群实际数据对农产品加工集群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李景雪[6]选用2002~2011年中国食品工业产业三大分行业数据,采用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对中国食品工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分析表明中国食品行业产业整体集聚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总体上看,目前关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与集聚问题的研究或侧重于某个行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或侧重于某个地区,缺乏对全国层面和全部行业的深入研究。该文基于统计数据,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分布与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界定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产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称。一般认为,农产品加工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12个大类行业[2]。此外,研究农产品加工业还可以从加工使用的农产品原料类型出发,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粮棉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从农产品原料出发来划分农产品加工业,可以结合原料的来源地更好地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与农业布局的关联关系。

为更好地研究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分布,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文章尝试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具体的办法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4位编码行业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将原料类别相同或相近行业划分1类,对无法确定其原料类别的行业统一归为“其他农产品加工”。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标准,上述12个大类行业包括54个中类行业(3位编码)和142小类行业(4位编码)。考虑到在这些大类行业所属的中类和小类行业中,有些行业使用的原料并非农产品,如采盐业、塑料制品业; 有些行业使用的原料虽与农产品有关联,但关联度比较小,如纺织服装服饰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因此,该文在分析时将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行业或者使用原料与农产品关联度比较小的行业进行剔出。同时,将医药制造业中与农产品关联度比较高的“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制造”2个中类纳入分析范畴。重新划分后的农产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加工、油料加工、糖料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肉类加工、蛋品加工、乳制品制造、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皮毛羽丝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橡胶制品、中药加工、烟草制品和其他农产品加工等16个类别。

2 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分布

2.1在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分布

首先,该文考察了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各行业在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有关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作为中国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和技术先进的东部地区[2]。但从近十年的发展趋势看,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数据显示, 2005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70.3: 13.4: 10.8: 5.5,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占全国比重尚不足三成,而东部地区占比超过了七成。2010年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59.8: 18.9: 12.9: 8.4,与2005年相比,东部地区下降了10.5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各分别增加了5.5、2.1和2.9个百分点。到2013年,东部地区共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7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50.8%,又继续下降了9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拥有企业1.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23.4%,比2010年提升了4.5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拥有企业1.09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14.9%,比2010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拥有企业0.69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10.9%,比2010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橡胶制品、棉麻加工、水产品加工、皮毛羽丝加工在东部地区的占比较高, 2013年这些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六成; 此外,油料加工、果蔬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也都超过了五成。从中部情况看,茶叶加工、粮食加工和蛋品加工占比较高,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了1/3; 其次,是烟草制品、肉类加工和中药加工。西部地区占比最高的是糖料加工,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62.3%; 其次,是烟草制品和乳品制造,比重分别为33.8%和28.1%。东北地区各行业占全国比重均不是很高,其中中药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制造、肉类加工和粮食加工占比相对较高(表1)。

2.2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

农业生产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优势农产品往往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最佳、生产基础最好、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进行生产。从中国目前的生产集中度情况看,大多数农产品3~5个省的生产量就相当于全国的近一半或一半以上[7]。这里以2013年农产品产量最多的3个和5个省为相应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别计算这些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分布情况(表2)。

表1 农产品加工业在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产值分布 %

表2 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产值分布 %

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与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关系有4种情况:一是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其优势农产品区域内加工业的占比要高于农产品原料的占比,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呈现集聚态势。二是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其优势农产品区域内加工业的占比虽低于农产品原料的占比,但由于原料产地比较集中,优势区域内加工业的占比也较高,从区域看也呈现集聚态势。三是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由于其优势区域内农产品原料产量占比不高,原料产地比较分散,其加工业分布也较为分散,在产地集中的趋势也不明显。四是棉麻、木材、烟叶等非食用农产品,其优势区域内农产品原料产量占比不高,其加工业在原料优势区域的占比也比较低,加工业在非优势区域集聚程度更高。

3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

3.1计算方法

产业集聚程度测度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地区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8-10]。

(1)地区集中度,是指代表某产业规模最大的几个省区占全国的份额,该文选择产业规模最大前5个省占全国的比例(CR5)来观察农产品加工业的集中程度。

3.2计算结果

表3给出了基于2013年统计数据计算出的产业集聚程度各指数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并不高。首先,从基尼系数看,糖料加工业的基尼系数最高,为0.23; 油料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其他农产品加工最低,仅为0.01。根据基尼系数的数值可将农产品加工各子行业的集聚程度划分为4组:第一组,基尼系数大于0.1,包括糖料加工(0.23)、茶叶加工(0.13)、水产品加工(0.1)和橡胶制品(0.1); 第二组,基尼系数大于0.05且小于0.1,包括果蔬加工(0.05)、蛋品加工(0.07)、棉麻加工(0.06)、烟草制品(0.06); 第三组,基尼系数大于0.02且小于0.05,包括粮食加工(0.02)、肉类加工(0.04)、乳制品制造(0.04)、皮毛羽丝加工(0.02)、中药加工(0.04); 第四组,基尼系数小于0.02,包括油料加工(0.01)、木竹藤棕草制品(0.01)、其他农产品加工(0.01)。

表3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计算结果

行业 G系数H指数EG指数CR5(%)排名前五的集聚区农产品加工0.010.070.0146.4山东、江苏、河南、广东、湖北 粮食加工0.020.060.0244.4河南、山东、四川、湖北、辽宁 油料加工0.010.080.0151.9山东、江苏、湖北、黑龙江、广东 糖料加工0.230.240.3080.9广西、广东、云南、山东、辽宁 果蔬加工0.050.120.0653.9山东、福建、辽宁、河南、四川 茶叶加工0.130.130.1570.3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浙江 肉类加工0.040.100.0559.9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 蛋品加工0.070.140.0769.7山东、湖北、辽宁、江苏、福建 乳制品制造0.040.070.0448.9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河北、广东 水产品加工0.100.190.1282.9山东、辽宁、福建、广东、浙江 棉麻加工0.060.160.0773.8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 皮毛羽丝加工0.020.090.0260.1江苏、山东、河北、浙江、河南 木竹藤棕草制品0.010.080.0153.0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浙江 橡胶制品0.100.210.1269.3山东、江苏、浙江、辽宁、河南 中药加工0.040.060.0442.6吉林、山东、四川、江西、广东 烟草制品0.060.070.0549.4云南、上海、湖南、湖北、江苏其他农产品加工0.010.050.0141.7山东、广东、天津、江苏、湖北

其次,从赫芬达尔指数看,H指数反映的行业集聚水平排序与基尼系数排序基本吻合。集聚程度最高的还是糖料加工,H指数值为0.24; 之后是橡胶制品,H指数值为0.21,这与基尼系数的计算值有所差别,从基尼系数看排名第二的茶叶加工; 排名第三的是水产品加工,H指数值为0.19; 排名第四的是棉麻加工,H指数值为0.16; 排名第五的是蛋品加工,H指数值为0.14。此外,H指数大于0.1 的行业还有果蔬加工(0.12)、茶叶加工(0.13)、肉类加工(0.1)。其他行业的H指数均小于0.1,集聚程度最低的是其他农产品加工,H指数0.05。

再次,从EG指数来看,产业集聚程度通常被划分为三类EG<0.02 时,表示该产业为低度聚集; 0.02≤EG<0.05 时,表示该产业为中度聚集; EG≥0.05 时,表示该产业为高度集中[6]。根据这一标准,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分布较为均匀,并无明显的集聚现象,为低度聚集,其EG指数值仅为0.01。就具体子行业来看,EG指数值大于0.05的行业有糖料加工(0.30)、果蔬加工(0.06)、茶叶加工(0.15)、肉类加工(0.05)、蛋品加工(0.07)、水产品加工(0.12)、棉麻加工(0.07)、橡胶制品(0.12)、烟草制品(0.05),表面这些行业高度集中,呈现集聚态势。EG指数值大于0.02且小于0.05的行业有粮食加工(0.02)、乳制品制造(0.04)、皮毛羽丝加工(0.02)、中药加工(0.04),表面这些行业呈现中度集聚。EG指数值小于0.02的行业有油料加工(0.01)、木竹藤棕草制品(0.01)、其他农产品加工(0.01),表明这些行业分布比较平均,无明显集聚态势,属于低度集聚。

最后,从集中度指标看,集中度最高的是水产品加工CR5的数值为82.9%,主要的集聚区包括山东、辽宁、福建、广东、浙江; 集中度排名第二的是糖料加工,CR5的数值为80.9%,主要的集聚区包括广西、广东、云南、山东、辽宁。集中度超过70%的还有棉麻加工和茶叶加工,CR5的数值分别为73.8%和70.3%,棉麻加工主要集聚区为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茶叶加工主要集聚区为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浙江。集中度大于50%且小于70%的行业有油料加工、果蔬加工、肉类加工、蛋品加工、皮毛羽丝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橡胶制品,集中度分布为51.9%、53.9%、59.9%、69.7%、60.1%、50.3%、69.3%。集中度小于50%的行业有粮食加工、乳制品制造、中药加工、烟草制品、其他农产品加工,集中度分布为44.4%、48.9%、42.6%、49.4%、41.7%。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的集中度为46.4%,主要的集聚区是山东、江苏、河南、广东、湖北。

4 结论及有关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首先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东部地区,但近十年来“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就具体行业来看,粮食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制造、蛋品加工、茶叶加工等食用农产品加工在中西部地区占比较高,而橡胶制品、棉麻加工、水产品加工、皮毛羽丝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在东部地区占比较高。其次,从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布局来看,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类农产品加工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类农产品加工在优势农产品原料产区集聚程度较高,而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以及棉麻、木材、皮毛羽丝等非食用农产品加工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占比不高,在非原料产区更加集中。此外,从产业集聚程度看,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加工、茶叶加工、蛋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棉麻加工、橡胶制品产业集聚度较高,呈现较为明显地区域集聚态势。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以及区域布局优化,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合理利用优势地区的农业水产资源,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上述分析,该文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因围绕以下方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与布局优化:一是以提升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为目标,推动大宗农产品加工产业向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区布局; 二是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目标,推动食品制造相关产业向经济发达的消费中心周边区域布局; 三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围绕县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合理布局; 四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目标,推动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冷链相关产业沿重要通道和物流节点布局。

[1]吴学花, 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2004,(10): 36~43

[2]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政策选择.中国农村经济, 1999,(12): 4~15

[3]周涛, 王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研究.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11): 21~23

[4]王梅梅, 张晓.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证研究.农业经济, 2010,(9): 40~42

[5]乔朋华, 王维.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要素研究——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农业经济问题, 2011,(2): 94~98

[6]李景雪. 中国食品工业产业集聚程度测算.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25(5): 120-121, 111

[7]薛亮.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 2003,(1): 34~36

[8]肖卫, 肖琳子.中国食品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产经论坛, 2009,(4): 19~26

[9]郑小平, 穆维松,田东.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89~93

[10]赵娜, 尤飞,林宪生.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4): 81~88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AGRO-INDUSTRY IN CHINA*

Feng Wei,Cai Xuebin※,Yang Qin,Shi Rujuan,Xia Ho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Beijing 100125,China)

Optimizing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gro-industry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o-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the agro-industry was re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agricultural raw material in this pap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gro-industry and its sub-sectors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and northeas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product reg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it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the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the agro-industry and its sub-sectors, using the methods of concentration, spatial Gini index, the Herfindahl index, and EG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development of agro-industry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proportio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gro-industry had a more significant change. The trend of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processing, such as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cessing, meat processing,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and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uch as sugar processing, tea processing, and milk processing,had gathered to the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product region, while the staple agricultural food processing such as cotton, timber, tobacco and other non-foo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distributed more dispersed. In addition, the overall compared agglomeration of agro-industry was low, but sugar processing, tea processing, egg processing,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 cotton processing, high rubber industry had higher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gro-industry;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814

2015-09-17

冯伟(1984—),男,安徽六安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及产业政策。※通讯作者:蔡学斌(1970—),男,甘肃武威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工程、机械及政策。Email:13910514354@163.com

F326.5; S37

A

1005-9121[2016]08-0097-06

猜你喜欢
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