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2016-10-12 16:55彭艳秋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6年1期

彭艳秋

考点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开国大典。

(2)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新中国的措施

(1)政治上: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军事上:抗美援朝。①目的:保家卫国。②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经济上: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时间:1950—1952年底。③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④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例1】(2015·广东梅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

【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1921=28,故本题选D项。

【答案】D

【例2】(2015·湖南娄底)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解析】“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两大历史事件的主要领导者是彭德怀。

【答案】D

【例3】(2015·广东)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包干是摇钱树”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妖氛敛迹农民翻身”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B

【归纳拓展】

1.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中国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2)意义: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与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①农业。a.原因:落后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途径: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手工业。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途径:实行公私合营。b.政策:赎买。

(3)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局限: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4.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

(2)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影响: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7.“文化大革命”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反革命集团:江青、林彪两大反革命集团。

(3)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维护社会稳定。

【例4】(2015·云南)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正确。

【答案】A

【例5】(2015·湖南娄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C

【例6】(2015·江苏苏州)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图1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解答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图表中的文字。从该图中的“私有制→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该标题反映的事件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三大改造。

【答案】B

【例7】(2015·湖北随州)观看图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表达的历史实质可能出现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解析】漫画反映的内容明显与经济发展规律不符,是浮夸风的表现,而浮夸风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故D项正确。

【答案】D

【归纳拓展】

1.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如何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

(1)正确的探索活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探索中的失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3)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考点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②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3)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1)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背景。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②成就。a.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b.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③作用。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经济体制改革展开: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起步: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引进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3)扩大: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4)格局: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邓小平理论

(1)提出: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基本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成熟: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发展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解决的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意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例8】(2015·湖北十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

B.遵义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的“北京”应改为“上海”。B项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删除。C项中的“中共七大”应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例9】(2015·江苏南京)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C.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D.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1979年”“小岗村”“包干到户”可知,该题反映的农村改革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C

【例10】(2015·贵州铜仁)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解析】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B项错误。

【答案】B

【例11】(2015·江苏南京)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答案】D

【归纳拓展】

1.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启示

(1)巨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

(2)启示: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公有化程度和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考点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

(1)原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目的: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3)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一国两制

(1)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3)实践: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4)对台政策的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例12】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发展

【答案】A

【例13】(2015·福建福州)图3、图4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解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故B项正确。

【答案】B

【归纳拓展】

1.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原因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最大不同

(1)原因: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的提出。

(2)两者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制度。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两岸历史文化传统和语言相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全体中华儿女渴望统一,“台独”势力不得人心;一个中国原则已为国际社会接受;“一国两制”的提出为两岸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考点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方针

(1)提出: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2)原因: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与分歧。

(3)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意义: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中日邦交正常化

(1)时间:1972年。

(2)标志: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例14】(2015·贵州安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 D.不结盟政策

【答案】B

【例15】(2015·江苏扬州)1955年,周恩来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例16】照片可以记载历史的瞬间。图5照片记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是( )

A.英国首相访华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WTO组织

【解析】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

【答案】B

【例17】(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发生在2001年的是( )

【解析】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1953年、1972年、1971年、2001年,故D项正确。

【答案】D

【归纳拓展】

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

(1)从美国看: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开始动摇;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为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

(2)从中国看: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制订了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发展需要宽松的国际环境。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友好国家的支持;新中国的外交努力。

(2)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考点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

1.科技

(1)“两弹一星”:①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863计划”: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而提出。

2.教育

(1)1986年,党和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3.文化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体育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例18】(2015·湖南永州)某市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展,下列备选方案中最恰当的是( )

A.“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神舟六号”

B.《教师法》、“863计划”“希望工程”

C.“东方魔稻”“三峡工程”“211工程”

D.“两弹一星”、《青春之歌》、“985工程”

【解析】“科技成就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项都属于科技成就的范畴,故正确。B项中的《教师法》、“希望工程”属于教育范畴。C项中的“211工程”属于教育范畴。D项中的《青春之歌》属于文化范畴,“985工程”属于教育范畴,故排除。

【答案】A

【例19】(2015·黑龙江大庆)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加入世贸组织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④①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解析】①②③④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1964年、2001年、1986年、1954年,按时间先后排序,本题选A项。

【答案】A

【归纳拓展】

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人才;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