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几乎把所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试过了。他们出过很多革命家,每一次的革命都有其正义性;可是这么多年以后,这片大陆还是这个样子。革命对他们来说就跟玩儿似的。
当革命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就没有意义了。书里的革命也写得很儿戏,上校可以随便就起义几十次;而且他当时是那么有名的人物,但过了五十年,大家都觉得这个上校没有存在过,没人真正记得他。
大家觉得书里为什么要写失忆症?
C:在我看来作者是有所指——拉美历史的传承。拉美的很多民族是没有文字的,只能靠口头传承。当有了文字之后,只有用文字记下来的东西人们才容易相信是真的。比如,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怀疑过《史记》是不是真的。但对拉美人来说有个困惑,就是他们有被征服的经历,被征服者没有文字,而征服者有自己的文字。征服者以自己的文字写下的关于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历史,以及拉美文化的记忆,究竟有多少是可信的?我觉得作者在写失忆症的时候,是在隐喻这样一件事情,文化必须记录下来才不会消失。
另外,拉美几乎把所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试过了。他们出过很多革命家,每一次的革命都有其正义性;可是这么多年以后,这片大陆还是这个样子。革命对他们来说就跟玩儿似的。当革命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就没有意义了。书里的革命也写得很儿戏,上校可以随便就起义几十次;而且他当时是那么有名的人物,但过了五十年,大家都觉得这个上校没有存在过,没人真正记得他。
Y:以革命为名的战争可能只是政权的更迭,或是出于某些个人私利。作者在这里很无情却也很轻易地就把这件事调侃了。“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这场战争。”他把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觉得特别神圣的事业都解构掉,用一种调侃的方法描述。这是他特别睿智的地方。
H:除此以外,作者也有意地给读者营造像是患了失忆症一样的感觉。比如这个家族里的孩子只有那么两个名字来回重复,看到后来根本分不清楚说的是第几代
的谁。马尔克斯本人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爸爸妈妈有十一个婚生子,最小的弟弟比他小二十岁,和他爸爸的名字是一样的,只是反过来。整个家庭中成员的名字就是一个让人搞不清楚状况的混乱现实。所以作者也一直反对在他出版的任何作品中列出一个谱系表——他希望呈现的正是让人看不清楚、像是患了失忆症一样的错觉。
D:我也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因为马尔克斯写了失忆症这件事,后来出了这样一个词,叫作医学现实主义(medical realism),和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对应。在《百年孤独》之前,医学上没有发现这个症状;作品发表了十年以后,才发现的确有这种症状。
H:马尔克斯把这么诡异的事情写得如此平淡不经意,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其实咱们还接触过很多魔幻小说,比如《哈利波特》《魔戒》。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和魔法世界有明确的区分。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里,现实和魔幻之间不做区分,血就能绕开桌子顺着墙角流,平常人就能白日升天,好像这就是世界的现实。
可是,马尔克斯本人从来都不认可自己写的叫“魔幻现实”。他说,我写的每一件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不过马尔克斯也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他对同一件事的描述可能都有很多版本。所以他的说法你也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孤独
C:在《百年孤独》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而且很多人主动地选择了孤独。
D:我看到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演讲的时候也讲到拉丁美洲的孤独。在《百年孤独》里,每个人的孤独都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上校,最初还做新的小金鱼,后来连新的也不做了,做了又把老的融化重新做。我觉得这些拉美国家,一方面都像这些人一样特别好奇外面的新鲜世界,火车、香蕉园、吉普赛人的飞毯、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法国的妓女,这是一股力量;另外一股力量是拉丁美洲本来有很多自己的文化。这两种力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很好地结合,也没有任何国家找到一种结合的方式。所以现在这个大洲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特别虚伪的美好,内心没有任何价值,也没有任何的未来,只是在慢慢地封闭,最后就会阴魂不散,通过某种类似于乱交的方式长出尾巴,在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消失。我觉得这是很悲观的。
G:马尔克斯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描述他个人的经历和状态,是在拉丁美洲的大叙事之下。我感觉拉丁美洲和其他种族的不同在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自我身份定义——什么是拉丁美洲人?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之所以很火,是因为它给这些没有根基的拉丁美人一个可以认同的身份。相比之下,亚洲人有很明显的种族和来源,欧洲也是有的,非洲我不太了解。但至少这本书想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经常失忆,加上一些客观因素造成他们的大历史总是在重复自己。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