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2016-10-11 08:57丁珏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

丁珏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应用教育能启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当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其成长、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网络课程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意义及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课程;现状;设计;实现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明确指出,网络课程它是以网络形式表现、按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组织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在网上进行自主、探究、协作等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的总和。它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来组织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

1 国内外网络课程研究现状

世界很多国家都以网络教育来作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途径,并把网络大学看成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国已是风起云涌。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基于网络技术,面向世界开放了1100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截止2005年6月1日),其“全球知识共享园地”的办学理念使许多人受益。英国政府发布了题为《连接学习化社会-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的政府咨文报告,宣告英国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的正式启动。

如今职业技术院校都在广泛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尽管如此,网络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来设计多媒体、网络课件,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呈现,把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屏”等比较简单、传统的形式,并没有表现出网络课程的全部内涵。在对职业技术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只有34%的院校有网络课程开发实例或者进行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化教育。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让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来组织、实施全部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化学习,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2 目前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网站开发技术比较落后

在调查的网站中,我们发现有些网站开发只使用 HTML 语言编写。此技术具有简易、平台无关性、速度快等特点。因为缺乏数据库的支持和网站后台管理系统,这对后期维护造成十分的不便。此外,还有部分网站采用 FLASH 技术开发,虽然可以满足网络课程个性化发展需求,但对后期维护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2 网站基础功能不健全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网络课程提出了挑战,它不再是以课件、资料聚集的一个平台。同时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网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课程应该包含一些基础的功能,比如说视频的在线播放、在线测验、在线互动交流等功能。可是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很多网站视频需要下载,在线测试、在线互动的功能网站没有提供,大多网站都只是以信息资源的发布的形式呈现。

2.3 网站界面缺乏个性化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开发时间限制,很多网站只能复制已有网站界面作为模版,这样导致网站界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也违背了网络课程个性化的开发原则,从侧面也说明目前网络课程网站开发周期短,造成技术开发人员难以适应。

2.4 网站缺乏 WEB2.0 时代风格特征

信息技术发展经历过 WEB1.0 时代, WEB2.0时代也越来越趋于成熟,正向 WEB3.0 大幅度迈进。在 WEB1.0 时代,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发布。WEB2.0 时代网站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具有交互性。调查中的网站多数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网站只是教学内容的聚合体,这就是典型的 WEB1.0 网络时代具备的特征。然而, WEB2.0 中 RSS、BBS 等工具也是很少被利用,这给学习者带来了效率不高的学习体验。

3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类学校公共基础课程。随着当代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何确保教学质量、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开发为网络课程,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可以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是现实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突破了教材内容的线性安排,丰富了现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由安排学习,进行知识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自主学习的环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2]。

4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的具体内容

4.1 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分析相关知识的表现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拟开展网络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组织撰写教案、学案等相关教学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自测题库等资源建设。

4.2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设计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4.2.1 资源环境设计

资源环境是网络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信息及其整合。本课题研究的资源环境设计中心是网络媒体的选择,选择的媒体要有利于教学内容能科学合理地呈现,有利于学生自行学习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并进行超文本链接。

4.2.2 在线环境设计

在线环境是为学生与教师创设的实时在线交互环境,有明显的“零时空”特征,能将师生双方置于虚拟的交互环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工具是键盘,获取的信息大多是文字、图片、动画,另外使用者可以为没有上线的同学留言,在该同学下次登录时可以直接看到同学的留言。在线答疑交流环境的设计是模拟现实的讨论环境,目的是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全面展开。

4.2.3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考试评价系统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的系统,主要内容可以是针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测试题,也可以是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库等。教师的作用是录入和编辑试题、组织发布试卷,对试卷的操作可以直接录入也可以从试题库中选择已有的试题重新组卷,老师在试卷发布后,学生可以选择“激活考试”进入网络考试系统答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4.2.4 网页导航设计

根据网络课程的页面组织与表现形式要求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信息导航设计。

4.3 实施网络课堂教学

教学前将学生分组,先由学生自由结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学习和沟通能力不同互补、操作能力强弱搭配、男女生搭配等原则进行调整,每组人数6-8人。由学习能力强的1名学生任组长、沟通协调能力强的1名学生任副组长。每次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依托网络平台出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应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操作演示开展教学,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在线答疑、交流论坛,老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在线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单元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doc88.com,2012-02-02.

[2]赵欣.《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